到底什麼是學習?

The illiterate of the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t read and write but those who can』t learn, unlearn, and relearn.n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能讀和寫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學習,否定之前學習所得,和再學習的人。n——《第三次浪潮》作者,社會思想家Alvin Toffler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學習」這個概念,但到底什麼是學習?

我想以這個問題開始這個系列文章,並不是想咬文嚼字,而是這個問題對於我們更好的學習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用到一些哲學的基本常識:我們如何理解真實的世界。

如下圖所示。右側是我們眼前的真實世界。

這個真實世界是非常非常複雜的:聲音、光、顏色、各種眼得見看不見的信息……

我們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完整的理解真實的世界,但現實是人腦的容量和處理能力是很有限的。

以一個簡單的「彩虹」為例,從嚴格的物理理論來說,彩虹包含一切可見光,是連續光譜,也就是說要理解彩虹,就要理解無窮盡的顏色集合。

但我們在孩提時代被教導彩虹有7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

為了處理真實世界中複雜的問題,我們適當地把真實世界簡化,將比較難理解的物理的事實安置到一個尺寸相對比較合適、更容易管理的抽象世界中。

這個抽象世界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我們可以用人類的語言把它刻畫出來。

我們也可以把這些抽象的刻畫,理解為人類創造的知識。

正如真實世界的構成,是一個個原子,我們抽象的知識世界的構成,其實是一個信息的碎片。

但是我們又將如何理解這些散亂的信息碎片呢?

一個好的類比是樂高積木。當我們把散亂的積木拼接成飛機、輪船和城堡時,我們開始有了清晰的理解。

如積木一樣,我們大腦理解的方式就是將這些信息碎片拼接、組合在一起,形成有意義的組塊。

關於這一點,Barbara Oakley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有一段精彩的解釋。

組塊是根據意義將信息碎片組成的集合。n你可以把字母p,o和p連在一起,組成一個有意義的、便於記憶的組塊——單詞pop。n這就像把電腦中繁雜的文件放在一起,保存成.zip格式的壓縮包。在pop這樣一個簡單的組塊下,是神經元之間的琴瑟和鳴,它們通過相互配合形成了和諧一致的音調。n不管是名詞縮寫、想法,還是概念,都依賴於複雜的神經活動,將我們簡化而抽象的思維組塊捆綁在了一起。可以說,思維組塊都是絕大多數科學、文學和藝術知識的構成基礎。

舉一個例子。

20世紀初,德國研究者阿爾弗雷德·瓦格納歸納出了大陸漂移學說。

瓦格納邊分析地圖,邊思考他在研究探索中收集到的信息。突然間,他意識到,不同的大陸塊可以像拼圖一樣拼合起來。

不同大陸塊之間岩石和化石存在的相似性更增加了說服力。一旦瓦格納將線索拼湊起來,很久以前曾集合各大陸於一身的古大陸就躍然眼前。滄海桑田,古大陸崩裂,碎片四處漂移,最終形成了今天被大洋分隔的各個大陸板塊。

把要處理的信息構成組塊,可以使大腦更高效地運轉。在構成組塊後,你就不必糾纏於所有微觀的基礎信息了,因為你已經學會了提綱挈領,抓到問題的關鍵。

知識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組合。

概念和規律是知識的基石

而這些組塊,最基礎的構成單位,就是「概念」。

如果你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會知道,作者專門講過「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author」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在重要的概念上要和作者達成共識。

李笑來在《新生》一書也提到過類似的觀點:

概念是一切知識架構的基石。所謂的「獨立思考」 ,對其最樸素的描述無非是:能夠獨立地、正確地使用正確的概念。

對於大部分新領域來說,如果你透徹理解了所有重要的概念,那麼這個領域你已經學會了一半。同樣的道理,使用於你讀一本新書。

那麼構成知識的另一半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是概念之間的組塊。這種組塊,有非常多種叫法:

  • Pattern(規律)
  • Method(方法論)
  • Principle(規則)
  • Relationship(關係)

但我想你從這些叫法中,可以看出它們的內涵是一樣的。

美國殿堂級的廣告人 James Webb Young 在《創意的生成》一書有一段精彩的詮釋:

產生創意背後的一般原則有兩個。n第一個已經被柏拉圖完美的解釋過了:一個想法無非就是舊元素的新組合而已。這可能是關於創意最重要的事實。n第二個重要的原則:我們把舊元素重新組合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發現關係的能力。我懷疑這是在產生創意時,不同人之間的最大差別。n對一些人來說,每一個事實都是相與分離的知識。對其他人來說,它們在一條知識鏈上緊密相連。n所以,養成在不同的事實之間尋找聯繫的習慣,對於創意來說至關重要。

在這裡,你就可以看出,除了理解基本的概念,發現規律,建立聯繫,形成概念之間的方法論同樣至關重要。

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里,提到:

在學習任何領域時,第一重要的事情是原則(principle),第二重要的事情是方法(method)。n某一點孤立的知識毫無用處,原則和方法是一切。n所以產生新想法時,最有價值的是以所有想法產生的方法來訓練我們的大腦,並掌握所有想法背後的原則。

我們可以看到愛因斯坦和喬布斯與James Webb Young和巴菲特非常相似的觀點,但由於篇幅關係,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我想現在我們可以回答文章開始提出的問題:到底什麼是學習?

在我看來,學習的本質是一種組合。

而直指本質的學習,就是透徹理解基本概念,不斷發現概念間的規律、原則和關係的過程。

在清楚了什麼是學習以後,我們就可以在接下來幾篇文章,更一步討論學習的方法了。

***

關注微信公眾號求智集(roadtowisdom)獲取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

【概覽系列】《思考,快與慢》——與理性人矛盾的現實人

TAG:学习 | 阅读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