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華盛頓特區原來是個菱形?你所不知道的華盛頓特區歷史

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平台 地圖看世界mapsworld 今日地理欄目

1790年的今天,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簽署法令同意將波多馬克河沿岸設置成美國永久的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這是唯一一個不屬於任何州,而由憲法規定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區域。

美國建國後,美國各州對首都的位置發生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各州也都想放在自己的地盤上。僵持不下,最終南北雙方協商,互相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

規劃的呈菱形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從當時的美國領土來看,基本位於全國的中心

最早規劃的地區就是如上圖的菱形,這是傑斐遜的一次晚宴上討論出的位置。這是一個邊長10英里(16千米)的正方形區域,位於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的交界處,這個設計充滿了美國人獨特的思維特點。圖中中間的河流是兩州界河波多馬克河。

1790年7月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建立合眾國政府所在的臨時首都和永久首都的法案》,規定在弗吉尼亞與馬里蘭州交界處的波托馬克河河口建設美國的新首都。但時任美國總統的華盛頓是個「妻管嚴」,他的妻子瑪莎·華盛頓為了讓華盛頓家族在弗吉尼亞州的地產納入首都以待日後升值,華盛頓被迫同意將這個菱形框向下游移動了幾英里。1791年,華盛頓建議國會修改選址法案並獲通過。但同時,國會在法案中要求:禁止在波托馬克河的弗吉尼亞這一側建設政府公共建築。這樣,弗吉尼亞州就被「拋棄」了。

托馬斯·傑斐遜在1791年畫的華盛頓特區手稿

華盛頓特區中這塊原弗吉尼亞州的區域沒有得到重視,經濟也沒有發展起來。西岸的居民於是發起了回歸弗吉尼亞的運動。1846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同意回歸。但弗吉尼亞州根本不想要這塊,拖拖拉拉一年以後才同意。所以,今天的華盛頓特區,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菱形了。

今天的華盛頓特區,是缺了一角的菱形

1791年年初,華盛頓任命法國建築師皮埃爾·朗方(Pierre L』Enfant)設計新首都。皮埃爾·朗方模仿費城的式樣,將新首都作簡單的四方形網格狀,同時夾以若干條斜向的林蔭大道,通往圓形或方形的廣場。市區以國會山為中心,被國家林蔭道、國會山北大街、國會山東大街和國會山南大街分為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區,並向四周擴散。

1792年皮埃爾·朗方的設計手稿

今天的華盛頓分為四個區域,中心就是國會山 (來源wiki)

國會山

有了這四個區域,華盛頓的地名命名就很方便了。簡單地說:

  • 橫向街道以字母命名,以橫軸開始由北向南從字母A一直到字母W,從南向北也是A到W。
  • 縱向街道以數字命名,街名以國會山為中心向兩側依次遞增,越靠近國會山數字越低。

標註一下,舉個栗子,初到華盛頓,也不至於被地名搞混東西南北

1791年美國國會批准了朗方的設計方案,並且確定了新首都的名字——「華盛頓市」(The City of Washington),首都所在的地區被稱為「哥倫比亞地區」(The Territory of Columbia)。在1801年的《哥倫比亞特區法案》中將其改名為「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專欄,今後也會有更多文章發表在我的專欄【地圖看世界】里。

再無恥的按照慣例留個二維碼 ,更多地理小文章,請見於此~ Θ????Θ


推薦閱讀:

TAG:历史 | 美国 |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