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實業嫡系海外平台:香港國際建投(687.HK)何時起航?

投資,有趣的地方在於,不斷的找信息,最終把劇本拼湊出來的過程~至於劇本拼得對不對,市場最終也會給你個答案,與自己斗其樂無窮~

自從上次一頭扎到海航系的劇本里,一直在思考海航在港股布局的意圖而不得解,直至幾天前,幾個公告終於把海航系其中一條支線的劇情給補出來了。就是之前一直非常好奇,又一直想不通的:香港國際建投(687.HK)。

先從故事的開頭講起:

一、海航stlye

海航,一如其名,其征途是星辰大海。

海航,資本運作水平也是當世一絕,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和水,麵糰越和越大。

水是債,面是股,嫻熟的和面手法、節奏讓市場側目,遙想2015年A股十大併購海航就佔了兩個。海航資本運作的風格比較特別,大多數情況下是把非上市資產證券化,與此同時還要保持著相對控制力,盡量做大資產負債表。絕大部分情況下,二級市場的目的是為了「和面」,很少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減持,很多時候,要跟海航的節奏,就要思考和跟進他「和面」的節奏。

近期,雖然各路風聲比較多,但是懂點政治的人都能理解到:一個棄子的言論,還能有多大的殺傷力?這裡就不好展開了,就聊聊一個日前的線索,7月6日,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作為中方企業家代表,受德國外交部邀請出席德國國宴,現場,陳峰也進行了發言,並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

目前海航集團在德的業務,包括投資了「百年老店」德意志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9.92%)、投資了德國最重要的貨運機場之一:哈恩機場,還是第一個開通北京—柏林直飛航線,那問題來了,當時在德銀最落魄的時候,你猜,究竟是誰決定要買德銀的?

海航這些年在海外投資搞的大新聞就沒必要再複述,現在問題來了,2015年A股大牛市的時候,直接通過A股上市平台定增就搞掂海外資產的證券化,但是現在的市場環境有所變化:

1)A股的估值水平大幅下降;

2)A股定增的審批進度難以捉摸;

3)外匯要守三萬億的底線;

現在通過A股上市平台來運作海外資產難度已經是S級的操作了,過會時間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是過橋負債的成本增加,但「一帶一路」往外走還是當下政治最正確的投資方向,在這樣的融資政策和投資方向背離的情況下,港股這個海外融資平台的戰略價值就凸顯出來:

1)上來融的就是離岸資金,不存在資金出境的問題;

2)審批流程簡單,交易方案靈活,資產證券化速度加快;

在這樣背景下,海航在香港盤的那八個上市公司就有必要再過一遍了。

二、海航實業嫡系

n海航在港股前後拿了8個上市公司,有5個都是近期拿下:三和珠寶(00442.HK);東北電氣(00042.HK);嘉耀控股(01626.HK);龍傑智能卡(02086.HK);中國順客隆(00974.HK)暫時都還沒有大動作,看不出明確的方向。

有3個年份比較久的已經有明確的劇本方向了:

航基股份(00357.HK)基本就是海南機場業務;

海航實業集團(00521.HK)正在以13.99億新加坡元邀約新加坡CWT集團,進入物流行業;

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就是之前關注過啟德激進拿地的平台,但是看不懂,但這段時間的供股和人事變動基本把未來的劇本串起來了。

7月6日,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發布公告宣布董事局人事變動,黃琪珺成為董事會主席,原董事會主席趙權調任為董事局副主席和行政總裁。

關鍵點來了,687的新主席黃琪珺是海航集團董事,是在海航集團官網上是有露出的人物,且為四大產業板塊之一的海航實業的董事長,而調任副主席的趙權是海航實業的首席執行官,既然是海航實業這個系統下的人馬,就得去看看海航實業在海航整個版圖裡面的位置了。

經過2017年初的調整,海航集團下現有四大產業板塊:海航科技(原科技+物流)、海航旅業、海航資本,海航實業。作為四大系統之一的海航實業,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的不動產金融產業集團。2016年,海航實業收入超520億元,截至2016年12月,海航實業總資產超3500億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40000餘個。在官網上點名的旗下上市公司有四家:海航基礎(600515.SH),供銷大集(000564.SZ),海航投資(000616.SZ),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有三個A股,卻只有一個港股。n

通過翻查上文提及實業板塊的上市公司公告,目前海航實業董事長黃琪珺有且僅有在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任職,分管的一把手直接掛職子公司,在海航類國企的話語體系中,這就意味著很多東西了,基本可以確認是嫡系部隊。

至此,此前圍繞著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這個殼的動作就能串聯起來,看出完整的劇本了。

三、687的前世今生

簡單回顧一下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這個殼的運作歷程,其前身是泰升集團,主要業務是香港的地基打樁,物業投資等,2013年8月,黑石旗下地產合伙人亞洲基金向其發出25億港元的收購要約,要約價每股2.86港元。2016年6月,海航集團附屬HNA Finance I收購黑石手裡泰升66%股權,對價4.53元/股,代價為26.15億,黑石依然持有9%股本,同時用8.37億港元的現金向馮潮澤旗下公司祥澤購買泰升地基(香港)40%的股權,泰升地基(香港)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隨後海航發起全面邀約,要約價4.53元/股,有趣的來了,這個價格直接把中小股東的貨都收進來了,扣掉黑石的持倉,真正的街貨只有區區4000萬股,佔總股本的4.58%...

2016年8月,香港國際建投向獨立第三方中建資本(中國建築)、北京建工國際(北京國資委)及香港海事建設(中國交建),每家0.57億股,發行合共1.71億股新股,每股作價4.08元。集資凈額6.97億元,完成後,公司之公眾持股量將恢復至27.71%,符合上市規則最低要求,隨後恢復上市。

2016年9月,向獨立第三方包括︰特藝達,發1050萬股,每股作價4.08元,所得凈額0.42億元。同月,繼續向獨立第三方包括︰中鐵香港(中國中鐵)、蘇州金螳螂及海南生達實業合共發行7800萬股新股,每股作價4.08元,所得凈額3.17億元。

這幾波連續的配股完成後,海航持股比例下降到66.64%,總共融資了10.58億,配股價都是4.08元/股,4個國企小夥伴,中建築、中交建、北京建工(北京國資委)、中鐵,每人都是5700萬股,三個民企,每人都是1050萬股,貨都拿得整整齊齊的,牌面上真正的流通盤僅有4008萬股,持股比例僅為3.53%...

故事發展到這裡,這個公司就非常有意思了,回顧下公司裡面的股權結構,黑石是海航的好朋友(海航集團在2016年花了65億美金買了黑石手裡25%的希爾頓酒店的股權);中建築、中交建、北京建工(北京國資委)、中鐵四個國企,特藝達、金螳螂及生達實業三個民企,都是整個基建產業鏈上的,海航實業年營收500多億的盤子,和基建類的公司合作必然少不了,都是好朋友。

之前一直看不懂的是,為什麼這麼多小夥伴都過來捧場,直至人事變動後,這些就好理解了,既然687是海航實業板塊的嫡系核心平台,好朋友們支持下就再正常不過了(對比其他實業系統下的上市公司),既然這些小夥伴都是好朋友,毫無疑問隊伍不難帶。

隨後,海航系就開始了在香港啟德霸氣四連拍的節奏:

2016年11月,香港啟德第1K區3號地盤,88.37億港元,海航實業A股旗艦海航基礎(600515.SH)旗下海島建設拍下;

2016年12月,香港啟德第1L區3號地盤,54.12億港元,海航實業旗下全資子公司海航實業國際旗下全資子公司德廣置業拍下;

2017年2月,香港啟德第1L區1號地盤,55.29億港元,香港國際建投(687.HK)全資子公司拍下。

2017年3月,香港啟德第1L區2號地盤,74.41億港元,香港國際建投(687.HK)全資子公司拍下。

至此,海航系在啟德地塊累計拍了4塊住宅用地,連成一個L型,實業板塊累計投入了272.19億港元,香港國際建投累計花了129.69億港元,前文提及,在借殼後,香港國際建投累計融資也就10.58億港元,完全不夠看,在拍地公告中,大股東已經表態,會無息免抵押借款給香港國際建投支付低價,你看這是愛的多深沉…

四、687的星辰大海

n就算是親兒子,大股東的免息貸款不可能就這樣過一直貼著,接下來的劇情毫無疑問就是687這個上市主體必然會融資,問題在融資的方式上?

精彩的來了,3月28日,上市公司公告一供二,供股價4.08元/股(和之前批股給各路國企、民企小夥伴同樣的價格),計劃融資92.55億,大股東海航實業、建銀國際承諾包銷,隨後建銀掉鏈子不報銷了,海航換了個套路,變成海航獨家包銷,多出75%的再由獨立第三方包銷。

6月19日,上市公司公布供股結果,最終認購不足海航包銷,此前集團借給上市公司的無息貸款69.31億元股東貸款以認購19.98億股供股沖銷, 17.51億元現金認購4.29億股,海航實業累計投入86.82億包銷了21.28億股(占供股總額的93.82%),隨後,以4.08元/股的價格共計14.02億轉讓3.43億股給四名獨立第三方買方,海航實業持股比例維持在74.66%,保持符合上市監管要求。

至此,公司股本從11.3億擴大到34.02億,市值從供股前的45億左右直接衝到了130億左右,海航的持股比例從66.64%又提高到了74.66%,實際上這次供股海航包銷比例高達93.82%,即使參與供股的老股東,也是上文提到的那七個好朋友中的人,實際流通盤並沒有顯著的增加,我從未見過成本、股權結構算的這麼清楚的票...此次供股加上之前給幾個國企、民企的配股,累計香港國際建投已經融了103.13億現金,那兩塊啟德的地價就不在話下了,同時公司市值迅速的做大了。

香港國際建投這個供股方案就很有意思了,按道理,大股東向上市公司注入資金,對大股東比較有利的方式是優先股、可轉債這種進可攻,退可守,且上市公司報表也好看的方案,像綠景中國地產(95.HK),首創鋸大(1329.HK)都是大量優先股鋪底,再拉高分階段行權+配股做資本運作,海航實業這麼大資金量、這麼簡單粗暴直接參与供股,而且股價還不往下打的節奏確實比較耿直,比較少見…

因此必須換個角度來理解,供股後香港國際建投(687.HK)這個上市主體的市值迅速的提高了,下一輪進深港通沒啥懸念,各類中小型指數慢慢的也會進去,這個市值和股價也到了很多基金可以配的門檻,這次供股,迅速的把公司從市值50億以下的老千集中營中拉了出來,將來各種運作都比較方便,再者,這個主體的體量上去了,作為海外融資平台的靈活度才能展現出來,很多時候,體量越大,融資越靈活,對應乾的事情的體量也才能上去,小馬是拉不了大車的。

至此,我們再來思考下,拋開香港地王的印象,思考下當下687這個上市主體發生了什麼?

人事上,海航實業板塊的一把手黃琪珺罕見的親自挂帥;

資金上,海航實業累計投入107.32億港幣(買殼26.15億,買泰升地基少數權益8.37億,供股包銷凈投入72.8億)。

人事、資金之後,業務也來了,7月6日,上市公司發布關聯交易公告,海航實業板塊旗下海島建設和德廣置業手裡的兩塊啟德地塊的委託上市公司旗下浩信總包(工程、採購、建築、設計、項目管理及其他服務),預期應付浩信的估計薪酬分別為1.55億港元及0.95億港元,上市公司旗下泰升地基在地基打樁及地盤勘查工程方面有很久的積累,實業板塊旗下一年營收500多億,既然都是現成的業務,為啥建築類的業務不導到上市公司裡面來?

海航實業板塊這種量級的人事安排,這種量級的資金投入及業務導入,都是其他平台所未見的,香港國際建投(687.HK)絕不是目前130億市值,兩塊香港地王地塊就結束的,這兩塊地只是用來迅速做大做實上市公司資產而已(PS:銀行也喜歡土地作為質押物),實業板塊A股兩大平台海航基礎(600515.SH),供銷大集(000564.SZ)市值都在400億人民幣左右,對於香港國際建投(687.HK)這個一把手親自挂帥集團下了重注持股比例高達75%的平台,值得高度重視,目前還在打地基的階段,大戲才剛剛開始。

結語:

n市場上圍繞這海航系的爭議主要有兩個,政治及高槓桿,前者只要留意最近的新聞就無需多言了,後者,高槓桿的解決方式除了拆槓桿還有擴大股本,也就是上文提及的「和面」。

如果留意海航系的運作,包括官網上的吹風,現在對於「一帶一路」那是堅決支持和堅決投入的態勢,可是懂政治是需要白花花的外匯的,只有在香港這個離岸中心裡折騰,才能方便、快捷的進行資本運作,搞到錢,搞掂項目。

海航是類似國有體系的風格,海航實業旗下,這個體量的人事、資金、業務的注入,相信就是搞大事的節奏,而且現在還在供股價4.08元/股以下,剛搞完大新聞短期內也不可能啟動二次供股,即使是少量對外配股,配股價也不可能再低於4.08元/股。

小邏輯來講,如果僅作為實業板塊的海外融資平台,股本融資必然在股價是有訴求的。

大邏輯來講,實業板塊的海外資產也需要一個上市平台來盤活,除了687還有誰更合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 IPO 估值不斷攀升,2000 億美元靠譜嗎?
中報預增35%,東陽光葯(1558.HK)的神葯藥效幾何?
如何看待安踏市值突破 1000 億港幣?

TAG:海航集团 | 港股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