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講故事代替不了講道理
人為什麼不應該說謊?
因為謊言會損害個人信譽,降低他人與自己的合作意願,同時還可能對他人造成損害。所以在幾乎所有的社會群體中,為了維持人際合作,都會設定禁止說謊的規範制度。
人為什麼不應該說謊?
我來講個故事。從前有個放羊的男孩感到無聊,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受到了驚動, 就拿著鋤頭一起出來趕走狼,結果發現並沒有狼,是這個男孩在說謊。後來,這個放羊的男孩又慌稱「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又跑出來趕狼,但又發現自己被騙了。再後來,狼真的來了,放羊的男孩大喊「狼來了!狼來了!」。但這一次,沒有村民相信。於是男孩和他的羊就都被狼吃了。
比起聽道理,人們更愛聽故事
以前做記者時,去採訪一些公司的創始人,都會問他創辦公司的心路歷程。此時,創始人就會說出一番故事。他可能會說自己學生時代做了某某事情,發現某某現象,意識到某某市場很有潛力,於是就開始了某某項目,然後遇到某某困境,通過某某方式得到了解決,於是就有了今天的某某現狀。
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創始人,講自己為什麼要創業時,說的是自己的比較優勢,同行業的競品分析。每個人都在講一番故事,就像寫小說一樣,有人物描寫,有環境描寫,有情節設定。人物面臨特定的環境,經歷特定的事件,做出了特定的行動,於是情節就慢慢發展了,讀者也就有了代入感,會想知道主角後來又經歷了什麼,又做了什麼事情。
走進書店,你也會發現站在那些故事書區域的人更多,那些純理論書籍很少有人購買。人們更喜歡讀小說,而不是讀學科教材。哪怕我們都知道,讀小說只是一種娛樂活動,我們從中學不到什麼東西,讀教材則可以學會很多知識。但我們還是更喜歡讀小說,而不是讀教材。
我自己其實也是這樣。比起在網上看各個學科的視頻公開課,我也更喜歡看電影和美劇。
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案太明顯了。因為故事好懂,理論不好懂。比起輕鬆的事情,人們都更不願意做困難的事情。既然動腦思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那麼大家當然都不願意動腦思考。
人們容易被感動,不容易被說服
假設我現在要為某個貧困地區的學生募捐,我有兩種策略,大家猜一猜,哪種策略可以募集到更多善款?
甲策略,我寫一篇詳細的文章,論述那個貧困地區究竟有多麼貧困,孩子們的現狀是多麼糟糕,多麼值得去幫助。也詳細介紹善款的用途,比如用來構築文具、書籍等等學慣用品。我們把所有的數據都進行可視化處理,並採用經濟學的視角,分析每一單位的善款投入,將創造多少社會價值。總而言之,我們想法設法用各種數據和理論說明,人們應該去捐款。
然後,我把這樣的文章和圖表列印成宣傳冊,走上街頭去分發這些宣傳冊,號召大家進行捐款。
乙策略,我找一個攝影師,去那個貧困地區拍攝一些照片,讓大家看到當地學校的環境,尤其要突出孩子們求知的眼神以及他們貧困的狀況(構圖略)。然後再寫一些感人的宣傳語,比如「50元,滿足一雙求知的眼神。」再虛構一個故事,比如說是當地某個女孩子的日記,歪歪扭扭的字跡,表達對學習的渴望,但又對生活現狀的無奈。總而言之,我們想法設法用各種故事和圖片去感動人們,讓人們捐款。
然後,我把這樣一些圖片和文字列印成宣傳冊,走上街頭去分發這些宣傳冊,號召大家進行捐款。
如果在變數控制好的情況下,乙策略應該會比甲策略募集到更多善款。其實,所有從事營銷和廣告行業的人都知道,打情感牌,比打理性牌,更能讓人買單。想要讓一個人出錢,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理性地論證他/她應該出錢,而是感動他/她,然後他/她自然就出錢了。
講理性思考的課程,該怎麼進行營銷宣傳?
我是一家從事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公司的創始人,也是其課程內容的設計者和講師。每當到了課程開放報名的階段,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該採取什麼樣的宣傳和營銷策略?
根據之前的說法,打情感牌比理性論證要更有效。然而問題來了,我們的課程就有對廣告可信度的分析,強調了利益相關方的言論,可信度要打折扣。而且,我們的課程全都是對理性思維的強調,要求學員多講邏輯,盡量不要被無關因素所干擾,所「感動」。我們反覆強調邏輯論證的重要性,強調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謹防認知偏誤,不使用邏輯謬誤誤導他人。換言之,如果我們自己採用動之以情的營銷策略,那就在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舉個例子。展示一個產品的效果,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展示用戶的「使用前狀態」和「使用後狀態」。比如減肥產品和整容手術,通過照片對比,大家立即就能體會到減肥藥和整容手術的效果,就很願意付錢購買服務和產品。
但是,這種宣傳方式的問題在於,它利用了以偏概全謬誤和弱類比謬誤以及聯想偏誤等等非理性因素。減肥產品的使用前後對比,通常只會展示對比差異最大的一組照片。假設有100個人都用了這個減肥產品,商家只會選擇減肥效果看起來最明顯的那個用戶作為廣告宣傳案例,那些減肥效果不明顯的案例,不會作為宣傳圖片展示出來。這種以個例來概括總體企圖,就是以偏概全。
弱類比謬誤則是指高估類比項目之間的相似度。還是以減肥產品為例,假設小明確實使用了那個減肥產品,也確實成功減肥了。但你使用這個減肥產品,也能成功減肥嗎?小明有他特定的體質,特定的行為模式,特定的背景環境因素。有無數變數影響著他的減肥效果。除非你能完美地複製小明的所有特徵,否則你不能假定自己也能像小明一樣,通過那個減肥產品實現相同的減肥效果。小明是小明,你是你,你們倆沒有你們以為的那麼相似,你們最終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定會像你以為的那麼相似。
類比推理本身就是一種效果很難保證的推理,而且它的效果嚴重依賴於類比項目之間的相似性。所以我在課上才會推薦大家盡量少用類比推理。我們人類總是習慣高估類比項目之間的相似性,只要商家在這點上做些文章,消費者很容易就上鉤了。
聯想偏誤則是說,人們總是在將各種人事物聯想到一起,不管它們之間是否應該被聯想到一起。當我們看到汽車廣告中的自駕游宣傳視頻時,當我們看到汽車邊漂亮的車模時,我們就會把那些汽車與美好的車模還有漂亮的美女聯想到一起,於是就會去購買那些汽車。如此,減肥廣告可能就會宣傳減肥後的效果,人變得更漂亮,更精神了,也更加受到周圍人的歡迎了,男的有了女朋友,女的也有了男朋友了。然而,這都是我們的聯想。我們把自己喜歡的男神與減肥產品聯想到了一起,無意識地以為自己只要減肥成功,男神就會喜歡自己。很顯然,這種聯想不一定能成真。哪怕真的成功減肥了, 也不一定能有男/女朋友。
我個人最喜歡的營銷方式,其實就是不採取任何營銷手段,直接公布課程詳細目錄。能看懂詳細目錄的人,自然知道課程的價值,那就會自行權衡,是通過報名課程來學習,還是根據詳細目錄搜索資料來自學。看不懂詳細目錄的人,那也很可能學不懂這門課,所以就不用管了。然而,這種策略的營銷效果,不太理想。
多講點道理,少講點故事
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一些人會說我不近人情,意思大概就是說我不容易被感動。
容易被感動,並不必然是一種缺點。許多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人,都是被弱勢群體的糟糕處境所感動,對他們產生了深刻的同情,於是就把自己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到幫助他人的事業中去了。我一向很支持公益事業,所以我並不反對人們因感動而做出善舉。
然而,人也可以被感動來做壞事,做蠢事。我們也會因為被身邊的人事物所感動,而忽略了更遠處更需要幫助的人。感性實際上主導著人類的行為,但如果人人都跟著感覺走,那我們一定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世界上大多數苦難,可能真的都是由少數人的無恥和多數人的無知造成的。少數聰明但又無恥的人,只要能感動大多數天真無知又容易被感動的大眾,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大規模損人利己行為了。
講故事很能打動人,或者說,很能打動除了我這類人以外的人。人們聽完一個故事,可能會覺得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人們只是聽完一個故事,想起了一個自己早就明白的道理。而且,人們很可能只對那個道理有表面上的理解,沒有深入的認識。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講經濟學中的科斯定理,但我肯定,學生通過具體的計算和練習,會比僅僅看了一個故事案例,對於科斯定理的理解要更深刻。
聽故事是學不到太多東西了。因為聽故事這件事情太簡單,太容易了。人人都知道如何聽故事,人人也都愛聽故事。也就是,聽故事不是一件技術活。它位於所有人的舒適區之中,無法鍛煉我們的能力。我們只有通過不斷挑戰對自己來說有難度的事情,才能有所進步。
喜歡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往往不是同一件事情。我寫過很多篇虛構的小故事,有科幻故事,也有恐怖故事。創作那些小故事讓我很開心,但寫作嚴肅知識型的文章,則不一定會讓我很開心。虛構故事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而想要產出知識,則要受到太多太多的限制。知識從來不是自由的,它受到人類已有知識體系的限制,也受到學術研究規範的限制。
講故事,可以信馬由韁。講道理,則要處處謹慎小心。雖然如此,我還是推薦大家,多講點道理,少講點故事。
臨時附註:認真想初級課程第四期正開放報名,名額有限。詳情請點擊:你可以更擅長理性思考。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