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不死!一部律政劇投名狀能讓它借內地網劇市場扭轉敗局嗎?

2004年《金枝欲孽》收視口碑全國大勝之後,TVB還企圖用《宮心計》《溏心風暴》《使徒行者》等大戲上演「乍死還生」的戲碼,孰料重心錯放、路線有誤、市場縮水、頹勢不改。眼見運營成本上升7%,經營利潤卻暴跌30%,甚至整個企業都差點兒拱手讓人,大領導們終於還是坐不住了。

各種劇集項目展覽當街叫賣:公司不可賣,但項目可以賣。內地網路平台如救世主般降臨,內地龐大市場聖光加持,TVB頓感枯木逢春,合作一蹴而就。

2017年之前,看正版TVB劇只能上優酷土豆,而今不設版權買斷、機會多多,愛奇藝用簡單粗暴的「首頁推薦位」讓《盲俠大律師》這個首部打著「超級網劇」旗號的TVB劇,成功引起觀眾好奇。曾經高高在上的翡翠台三色標也與綠色無公害的愛奇藝Logo平起平坐,內地觀眾比香港市民提早4天看劇,但凡走過路過都想體驗一把爆棚的優越感,不惜付費。於是點擊開來,濃濃港味撲面襲來,先不論後續如何,已被帶起久違的悸動……第一步,眼見成功。

《盲俠大律師》豆瓣評分至今8.1,其中幾分內容讚美、幾分情結懷舊,看劇自然能懂。隨之而來,是TVB下餃子一般把項目放逐到內地各大平台。愛奇藝先前已與TVB達成戰略合作,之後還將推出《再創世紀》;企鵝影視則以版權採購形式與TVB合作《使徒行者2》《深宮計》《溏心風暴3》。這盤棋看起來「雙贏」已定,可「超級網劇」真的能讓TVB擺脫大環境下時代巨輪的困局嗎?

「老司機」TVB終於服老,急求返老還童之方?

從渾渾噩噩到切肉之痛

大多數時候,還都是旁觀者清的。若是不記得何時開始不再像以前一樣關注港劇,可以數數TVB兩年一部的豪門商戰片能數到哪一年。從1992年的《大時代》,而後《笑看風雲》《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流金歲月》……就已經模糊不清了。除了香港本地那些別無他選的觀眾,其他地區的看劇狂潮已經被台灣偶像劇、韓劇等後起之秀衝擊。

TVB尚不自知,一定要斗垮ATV亞洲電視這個半世紀的對手,香港電視網路有限公司HKTV申請不到免費電視牌照,沒得開播。不是發現盈利危機,也許TVB至今仍沉浸在一家獨大的爽感之中。

刀不切肉不知痛,去年TVB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其2016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為19.64億港元;凈利潤下跌超過70%;到下半年更發布盈利預警,股東全年凈利潤同比下跌55%到65%。還差點被內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傳奇影業」以42億價格收購,實在驚險萬分。

開門合作勢在必行,《大唐雙龍傳》《歲月風雲》時期也為進入內地電視台市場,做出一定配比的演員合作。可惜內地電視台版權大劇之爭進行得如火如荼,大仙俠劇、大女主劇、大IP劇應接不暇。發現線性操作平台已經無暇顧及外來者的TVB,再回望新一代演員,已無法像歐陽震華、關詠荷時代的咖位與口碑,罩得住全國觀眾。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節目及製作副總經理杜之克在接受骨朵採訪時直言: 「電視台一星期只有160小時,每一個時段擁有特定的類型定位,收視反饋直接到位,構成了許多既定觀點與排播方式,而這些觀點與方式是很難改動的。所以在合作期間,雙方需要互相遷就的事情會多很多,雖然能在合作過程中發揮彼此特長,但難度也十分高,要花費的時間及精力更是非同小可。」

慣於「ON檔劇」這種邊拍邊播模式的TVB,台前幕後長期輪軸轉已是非常辛苦,再抽出人手合作台播電視劇怕是有心無力。2014年內地網路劇發展到達第一波高潮時,才為香港影視從業者燃起了一股新的希望。也是從2014、2015年開始,這盤棋局正式被攛弄起來。

從IP劇的試水到原創劇橫空出世

「2015年TVB開始主力推動戲劇製作,一來想要更靈活合理地進行人手安排,二來想要將前後期製作往電影質感與操作方向改革,改革的動機就是要把港劇的製作水準與內地、日韓等較先進的部分看齊。內地視頻平台的合作讓我們這個改革方案推展得更快,更有目標。」這是港人欣然想見的天時地利人和,杜之克笑言,「時機上能夠如此配合,我覺得TVB好像也挺走運的。」

2016年出現,嘉映影業、邵氏兄弟等聯合出品了由王晶、樂易玲共同監製的《使徒行者》電影版在內地上映,愛奇藝與電影團隊寰亞傳媒合作了超級網劇《無間道》,首批港劇IP在內地試水。

「起初雙方對大家的狀況了解不夠深入,是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所以第一批的合作項目一定是以大家比較熟悉的題材及IP作為基礎,令大家承受的風險會較小。」 杜之克所言,如任何一家成熟企業該有的思維模式,擁有一定用戶基礎的IP自當更加穩妥。這也就有了2017年TVB與內地各個平台正在合作中的已知項目,幾乎統統捲入「IP熱」的局面。

可是,真正首部在內地網路平檯面市的合作出品劇集《盲俠大律師》(下略《盲俠》),居然特立獨行。一部原創劇,沒有前作保駕護航,它憑什麼能被愛奇藝相中,憑什麼口碑平穩,憑什麼背負著「良心好劇」「港劇崛起」等頭銜與責任?只因它本身就是一部教科書式的類型模板。

愛奇藝的如意算盤,是要為整個行業謀福利?

論類型劇的優勢

接下來,TVB與內地網路平台BAT分別都有不少合作,只是愛奇藝第一名跑出,做了頭馬。原創還能這麼自信,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自有理由:「一直想和TVB合作類型化的東西,因為我們知道TVB最優秀的就是製作類型化作品,早期的《壹號皇庭》《妙手仁心》《刑事偵緝檔案》等系列劇集都太過經典。」

「最終整部劇的拍攝質量,讓我們認為TVB的製作有在回暖,我們都覺得TVB已經太久沒有一部像以前一樣節奏的劇了,這部劇的內容節奏非常規整,把它和我們做的類型劇對比,只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戴瑩在向骨朵描述《盲俠》的優勢時,骨朵從話語之間感受到的鏗鏘激動,與初看這部劇時被畫面語言激起的悸動如出一轍,「TVB在做《盲俠》時,展現出來的節奏和情節設置是非常非常有技巧的,基本上就是很多個案件組成,一個案件結束以後立馬就推進人物關係,人物關係推進完再接下一個案件。」

這就是人們熟悉的「香港節奏」,快而有序,逐層推進。現在大家口中「劇二代易撲街」的定律在當初的TVB身上是不太能看到的,《壹號皇庭》系列有五部,《刑事偵緝檔案》系列有四部,《妙手仁心》《法證先鋒》系列有三部,還有許多《鑒證實錄》《怒火街頭》這樣兩部曲的作品,收視口碑雖有浮動,但保持內容節奏在線還是可以的。某程度上,多部曲系列類型劇大概是TVB最接近美劇模式的時刻了。

論節奏感的任性

《盲俠》在項目規劃時是一部完整的劇集,但愛奇藝大膽將它分割兩季播放,變成了視頻平台推崇的「季播劇」模式。第一季14集,6月20日上線,付費會員可以提前看全季,第二季則需再等上一段時日播出,也為了等待劇集在香港本地播放時每周兩集的進度。如此一來,兩季之間看起來就拖沓太久。

眼見過《大唐榮耀》因為兩季播放時間太久,最後將觀眾熱情消磨殆盡的前例,戴瑩對此有辦法,「因為現在每集播出之前都有一些綜合劇情回顧,所以我們在想第二季上線之前可以在中間階段做預熱,做一些第一季的綜合大剪輯,讓大家有空回顧。」

聽起來像是將14集劇情剪輯成一部電影,網路平台勝在靈活,排播模式的思考也是樂趣之一,「《盲俠》的最後四集是兩個特別完整的大案件,我們也曾考慮過是否能以網路電影的形式來播放,製作成像劇場版一樣的形式。」雖然愛奇藝最終還是決定按照劇集的模式來播出,但能思考出這樣的排播模式,也正因為它的節奏適度,斷點恰當,勝似日劇中的類型劇,兩部之間穿插SP番外,或以SP番外作為終結,也顯得毫無違和。

行業之福

當骨朵問起戴瑩對《盲俠》的期待時,她倒顯得很理性:「一開始也沒期待說有特別大的流量,畢竟TVB在內地市場需要一段時間復甦。加上現在互聯網還是年輕人居多,90後、00後對TVB已經沒有很強的情結了,要靠這樣一部不算大體量的劇就打開所有年輕市場也不現實,但是可以有個過程。年輕人有自己正確的判斷,對品質好的項目是會認可的,《盲俠》的口碑就是來自於這種認可。」

戴瑩在與骨朵的採訪中也曾提到過:「現在年輕人的視野是非常開闊的,90後、00後是看美劇、日韓劇長大的一代,他們的視覺審美是被高度提高的,所以我相信,審美取向與判斷的提高、輔以製作工業的提升,是未來我們要去追求的一個目標。」

相比起賺錢,《盲俠》的合作更像是一次案例示範,網劇的競爭回歸本源還是要拼製作,「我就是願意讓更多人看到《盲俠》這樣好的項目。」只有劇的品質好了,平台才更能硬起腰板為劇宣傳。

「我們現在內地的很多戲都是不及格的,覺得觀眾是傻子,戲做的假大空,演員配合度也低,就是方方面面都有缺失。好在內地觀眾很有包容心,願意看到內地市場自我發展,給到製作出品方的支持也是比較大的。」戴瑩顯得有些怒其不爭,於是更直接地給出了明確提示,「《盲俠》這種就是我們要求拍推理探案劇的節奏,TVB做起來非常駕輕就熟,我也告訴過很多內地拍攝類似題材的團隊,拍推理探案劇的時候去借鑒TVB早期刑偵律政劇就OK了,那些都是很成熟的既定套路了。」

這樣的節奏套路在內地的製作團隊中也有成功案例,雖然因為投資原因說不上精良,但雛形已成,情勢大好。那便是2014年在網劇潮初期崛起的單元式經典網劇《靈魂擺渡》,三季結束又開始以網路電影形式拍攝番外。更直觀一些的還有近期的《尋人大師》,似乎也在按圖索驥,欲做成熟化類型劇。

《盲俠大律師》的成功與尷尬,是否能讓消費回憶的TVB真正清醒?

能夠與內地網路平台進行歷史性合作,TVB是真真切切抱著改變的心態要來學習了,畢竟再不改變就要賠光了。杜之克所描述的這一次合作模式是「共同出資,題材、大綱、演員等環節由雙方共同擬定,劇本、拍攝和成片等製作主要由TVB操作」。

很明顯,就是原本只有一集幾十萬、連內地普通網劇成本都不如的TVB首先獲得了最重要的資助,在製作成本上不似以往受限;而後得到了愛奇藝一些讓項目更能引起內地網路群體共鳴的意見。本就是愛奇藝為了引入經典律政劇模式而合作的項目,也的確無需在製作流程上大動干戈,只是框定了題材框架不要跑題便好。

這個「題材類型框定」是救了TVB的一步棋。在2006年TVB再難出經典的偽繁華期,因為《天幕下的戀人》成功,它們曾幾度想要復刻這類日式浪漫小言劇,隨之悄無聲息;靠大家族時刻互懟掐架走紅了《溏心風暴》之後,也想從《家好月圓》撕X到《宮心計》,可惜依靠吵架來戳觀眾G點也走不長遠。

好在《盲俠》證明了在拿手的類型題材框架下,誕生良品的可能性更大;杜之克也自信,組織港劇口味的故事,TVB算是專家。那麼接下來,TVB是否該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前提下進行細節的創新和改編才更重要?或者是尋回更多港味特色的類型故事,比如骨朵非常懷念《大鬧廣昌隆》《全院滿座》《七姊妹》這一溜特定年代感之下極富人情味的鬼片;海外發行成績口碑俱佳之後,再放回翡翠台播出的《蘭花劫》與《千謊百計》也是民國懸疑片中的上品。

另外,作為影視工業化流水線發達的香港TVB生產出來的典型套路式類型劇,《盲俠》無疑在混亂的節奏中將內地網路觀眾喚醒。而隨著《盲俠》口碑上升,慕名觀劇者也越來越多,豆瓣評分緩慢下降,是否會跌破8分不得而知。至少分數的下降並非因為觀眾的吹毛求疵,否則剛上線就被大量刷低分者,最近也屢見不鮮。那真正的原因就該是在口碑驅使下認真觀劇的人發現了劇集中暴露的缺失,例如為了正義、無原則化道德綁架男主角的女主角,本該以法律公正示人的法庭卻充滿了人情味辦案的嫌疑……細節更需抓牢,切勿丟失原有優勢。

當然,TVB在《盲俠》中埋下了迎合純愛cp控市場的設定,是真的讓大家看到了他們的改變,導演編劇的年輕化是一大原因。更何況,TVB在2016年推出的官方網路平台「MyTV SUPER」與內地網路平台一樣,面向更多年輕化人群,此番在合作中向內地網路平台取經,無論是題材選擇、細節設定、用戶畫像等方面的摸索,都會成為TVB將來發展自身網路平台的重要經驗。

騰訊視頻


推薦閱讀:

《波士頓法律》裡面,主角alan為什麼一直做不到合伙人?

TAG:TVB | 律政剧 | 网络剧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