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毒品曾作軍用興奮劑、醫療鎮痛葯,從中能窺見毒品成癮的其他秘密
16年前,在葡萄牙爆發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件——葡萄牙百分之一的人口吸食海洛因上癮。
人們依賴於能夠瞬間帶來快樂的毒品,用來排遣生活無處不在的壓力。
無論法律如何嚴懲這些癮君子,吸毒率卻始終高居不下。
圖:葡萄牙
毒品泛濫是因為它那出彩的誘惑力,但卻會患上嚴重的生理依賴和精神依賴。
即使成功戒斷生理毒癮的人,重回舊環境後依然有機會復吸。
我們總能想到癮君子瘦骨嶙峋、雙目無神的樣子,他們被戒斷反應折磨地死去活來,卻依然要續一口。
我們過多強調生理依賴的恐怖之處,卻對心理依賴緘口不提。
但「上癮」這個行為並不單單屬於毒品,喝酒會上癮、吃飯會上癮、打遊戲也會上癮。
或許是我們被化學物質支配了視線,卻全然忘記人類大腦控制下的精神依賴問題。
亞歷山大教授的「老鼠樂園」實驗便是一個足以證明「心理依賴重要性」的例子。
早期證明藥物成癮的動物實驗是將老鼠囚禁在只有兩個水瓶的小牢籠里,一個水瓶裝著水,一個水瓶裝著勾兌了的海洛因。
顯然,老鼠選擇了更有快感的海洛因來度過短暫的實驗人生。
圖:一個以豚鼠為實驗動物的毒癮實驗
而亞歷山大教授一眼看出了實驗的不合理處:如果你生活在沒有其他娛樂的生活環境下,你也會選擇吸毒。
不然呢?掰腳趾頭度日也太乏味了。
於是亞歷山大教授做了另一個對照實驗,他創造了一個百倍於小牢籠的「老鼠樂園」,樂園裡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夥伴以及性愛對象。
這些「老鼠樂園」里的老鼠再也不沉迷吸毒,反倒對毒品的攝取收放自如。
圖:老鼠樂園
論文因為實驗過程中多次丟失數據以及兩隻雌鼠意外死亡,導致《自然》和《科學》都將其退回 ,最後僅發表在1981年的《精神藥理學》上。
但其顛覆性的思維確實讓學術界一片躁動,許多人站出來「維護」毒品的名聲,但不得不說這個實驗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許多研究者開始注意到毒品的其他運用,從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n
二戰與越戰是兩個有著大量研究樣本的考察對象。
二戰時無論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對於毒品的使用都是毫無顧忌的。
儘管元首上台上就開始禁毒,但二戰最緊迫時元首所吸食的毒品數目已經達到74種。
納粹的軍隊同樣是毒品的消耗大戶,二戰期間消耗的冰毒以億計數。
毒品此時早就是士兵提升戰鬥力的重要藥品。
許多毒品致死劑量極低,但依然不妨礙毒品在戰場上的運用。
越戰後期的美軍更是瘋狂使用安非他命。
儘管已經規定了,戰鬥前48小時最多只能服用20毫克安非他命,但這項規定形同虛設。
戰爭消耗了2.25億片精神振奮藥物,培養出了一大批癮君子。
安非他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適度適量地使用能提升整體抑制控制能力,攝取過分超越醫療用劑量範圍的安非他命可引發嚴重的藥物成癮。
20%的越戰軍人都是癮君子,而戰爭結束後,他們必然需要回歸美國社會。
正當所有人都憂心忡忡地等待巨大的社會隱患爆發,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95%以上的成癮軍人像從未接觸過毒品,重新開始了正常生活。
毒品運用在減肥藥、醫藥時,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事實上,早在19世紀末,就有極多的止痛藥、止咳藥和感冒藥中摻雜了大量嗎啡和酒精。
為了不讓這些葯驚人的療效顯得理所當然,藥品成分從未公開。
但也因為這樣,從未有人想過磕感冒藥。
圖:塞斯博士止咳水,主要有效成分是嗎啡
但並不是就沒有上癮,人們依然依賴這些藥物,非常「健康」的感覺吸引大家成了「葯癮君子」。
隨後德國的拜耳公司研發出了鎮痛效果極強的二乙醯嗎啡,或者叫做海洛因。
他們宣傳這些是不會成癮的萬靈藥,但事實上,「葯癮君子」們還是癮上了這些萬靈藥。
國聯衛生委員會也隨即發布了海洛因禁令。
圖:拜耳公司的海洛因包裝,英文名Heroin(英雄)n
關於毒品運用於醫療行業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就算在現在,也依然有許多毒品運用於手術鎮痛上。
比如英國將海洛因用在手術上,當然全球也只有英國、荷蘭等數個國家允許使用。
這些醫用海洛因比之在毒販手中流通的毒品純度更高,且使用量也絲毫不比吸毒者少。
圖:來自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可見海洛因遙遙領先
另外,減肥藥也曾是毒品運用的一大領域。
人們在將安非他命運用在緩解鼻塞、哮喘時,無意發現了它的一個意外作用:降低體重。
它強有力地抑制了人們的食慾,成功地降低了人們體重,但仍然因為成癮性從神壇上跌落。
1938年美國醫生Lesses和Myerson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報道了在健康人群中,安非他明可以有效抑制食慾、降低體重。
但與常識不符的是,這些無意中使用了毒品的減肥者、患者們並沒有因此沉淪。
他們並不渴望這些鎮痛劑、減肥藥,他們更需要的是健康和健康地瘦下去。
這也成為一個有力地證據證明,毒品成癮的機制並不是簡單「一碰毀終生」。
吸毒者的心理成癮的治療也許可以成為一個重大的突破口。
圖:二戰後安非他明(商品名Benzedrine,由美國費城的SKF公司銷售)
上世紀90年代,研究者在成癮者大腦里發現了成癮現象的開關——蛋白質DeltaFosB。
大腦存在一種「獎勵系統」,驅使人類為了愉快感去努力,但如果過度刺激「獎勵系統」獲取獎勵,則會產生蛋白質DeltaFosB。
現在的社會資源足以無限次觸發這個開關,只需要重複的性行為、吃高糖分食品或者吸食毒品,就會源源不斷產生愉悅感。
蛋白質DeltaFosB,簡稱ΔFosB。神經元長期暴露於高劑量的多巴胺,則會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信號轉導促使細胞核合成轉錄因子 ΔFosB。
人們當然渴望越來越多的愉悅,從而選擇通過使用藥物刺激「獎勵系統」。
無節制地釋放過量的多巴胺,再反覆觸進蛋白質DeltaFosB的積累。
這就相當於我們在獎勵系統中作弊,獎勵通道中持續保持興奮狀態。
很快,那些因為努力辛苦得來的快樂便變得索然無味。
左上是釋放多巴胺的突觸前膜,下方帶有多巴胺受體的突觸後膜,右上是抑制多巴胺釋放的中間神經元;藍色是多巴胺,紫色是多巴胺受體,綠色是精神藥物,黃色是能結合中間神經元的內啡肽受體。
現在的很多東西都可以達成這個效果,例如近期在輿論漩渦中的《王者榮耀》、愛情動作雜誌、堪比大麻的檸檬茶,當然還有毒品。
因而不僅僅毒癮,遊戲成癮、性成癮、食物成癮,各色各樣的成癮層出不窮。
而毒品絕對是他們中的佼佼者,它們通過促進突觸前膜釋放多巴胺,又或者抑制多巴胺在突觸間的回收,用以達成持續「獎勵」的效果。
你甚至不需要花幾分鐘去爭取First blood(首殺)。
隨後這持續不斷的興奮累積也成為了一種更為激烈的經驗,通過神經的可塑性,很容易地在大腦中形成一條敏化的神經道路。
這條敏化了的神經道路即可稱為「習慣」,也可視作巴普洛夫條件反射的加強版。
這個被稱作敏化反應的過程,使吸毒的想法一出現便會使對吸毒的渴望被放大到難以抵抗的地步。
巴普洛夫條件反射解說巴甫洛夫做了一個相當著名的實驗,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東西之前會流口水的現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發出一些信號,連續了幾次之後,他試了一次搖鈴但不餵食,發現狗雖然沒有東西可以吃,卻照樣流口水。
這些對吸毒者精神上的研究,可以證明精神上的依賴是完全不輸生理上的依賴。
現如今的戒毒治療完全將吸毒者隔離於社會之外的行為,無疑是低估甚至忽略了精神恢復的重要性。
缺乏了來自於社會其他方面的愉悅感,甚至用疼痛抵消他們對愉悅感的渴望。
不得不說構建一個足以接納吸毒者的社會環境極為困難。
但現在已經有了有參考價值的實際案例。
讓我們回到開頭,16年前的葡萄牙有著百分之一的人口吸食毒品成癮。
而16年後的今天,毒品成癮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近50%的癮君子回歸正常的生活。
而葡萄牙政府的方法卻是將毒品合法化,從大麻開始,主動為癮君子們構建了適宜生存的環境。
葡萄牙政府的決策無疑是瘋狂的,但在百分之一的人口依然毒品成癮時,這樣的選擇確實有它的歷史必然性。
為了避免難以處理的危機爆發,我們不可能將毒品合法化。
支持吸毒是對不明真相的人的不負責,吸毒者是絕對要面臨黑暗的深淵的。
但我們可以嘗試為吸毒者開啟一扇通往生活的窗。
就如同毒品留給了人們「有望恢復」的這扇窗。
推薦閱讀:
※為什麼紅花會貝貝吸毒粉絲卻覺得無所謂?
※毒品科普 | 「喪屍葯」、「殭屍浴鹽」、「長治筋」到底是一種什麼毒品
※長期吸毒會帶來哪些身體上的損傷?如果不缺錢放縱吸毒的後果是什麼?
※社交網路和遊戲的成癮性,與毒品、煙酒、咖啡、茶的成癮性在生理基礎上是否相同?
※中國的禁毒宣傳總是很可怕,都是骨瘦如柴離死不遠,包括很多電視節目都是如此。但國外很多人包括明星(列儂,約翰尼德普等)、學生都吸毒,但很多人現在都很正常的生活著。為何?
TAG: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