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攝影愛好者的敗家獨白……

【非攝影粉和佳能、索尼粉可以不用下拉了】

一入泥坑萬骨枯。

今天這自白,是我對人生經手過的尼康器材的回顧。

從北京搬家離開時,整理自己的攝影器材,因為有三個鏡頭要出售,所以心血來潮將所有鏡頭搬出來,來個全家福的合影,以作緬懷。不少人還以為我要滅門,從此不玩相機了……可惜了這滿桌子的錢啊。

但,這怎麼可能!

哪裡有比玩這個還刺激的?

動不動就得傾家蕩產的……還未必能因此賺得了錢泡得了妞,哦不,撩得了漢子……投入產出比堪比砸錢中國股市。

是啊,掉入泥坑玩單反幾近10年,掐指數來,過去和現在共擁有過4台機身、十幾個鏡頭吧。閃光燈、濾鏡、腳架等附件還算買得少的。砸進去的錢,估摸也夠買輛合資主流緊湊級入門三廂車吧,不好意思,速騰還是買不起的。(我沒給大眾打廣告……反正別克英朗觀致3都買不起!)

對一個普通的攝影愛好者,這樣的確也算燒錢了,畢竟這麼多鏡頭擺在那,無法自辯啊。但是我不認同自己是器材黨——器材黨給人的感覺是懂得燒器材、但不懂出好片子。說人器材黨,簡直就是侮辱嘛。真正的器材黨跟吃貨一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買了再說,覺得自己拍得不好,器材的問題!買!器材黨是那些口中念念有詞跟你說「這鏡頭紫邊有點嚴重、焦外不夠圓潤啊、抗眩光不行啊、邊緣解析度下降忒厲害……」這才是大法師啊。

打死也不能承認自己是器材黨。嗯。

從我剛開始玩相機,就打定了一個主意,要做一個視器材為污物的技術流。因為當時真的買不起啊……後來買過賣過,慢慢地購買鏡頭和器材的原則,就變成了以「需要用」為原則來購入,這些鏡頭並非我在一開始拍照時就湊齊的,基本上是一年一個新鏡頭的節奏慢慢攢起來的。你說女生一年花在買包包上七千八千算不算多?如果你認為能接受,那也就能接受我這種燒器材的節奏。畢竟我最貴的鏡頭剛過萬,最便宜的也有低至800元的。

從來沒研究過鏡頭的MTF曲線,大法師們別笑,我從來沒有因為這些參數而去買過某款鏡頭。頂多買副廠貴的頭時,會看看評測文章的說法。我僅僅是因為焦段和光圈的使用需求,拍攝場景的需求,來具體決定買和不買的。不少人會發現我最近今年每次長途旅行前都會進一個新頭,也正是這個原理。至於買便宜還是買貴的,廢話,當然看錢包來定。只是買來的器材,我都會大量使用它,將它的特性掌握透徹,從不辜負這份邂逅。而且,跟更迭頻繁的機身相比,鏡頭整體上是不需要太多變化的,光學部分只要做得好,幾年十年都可以保持質素,只是新的鏡頭也許因為鍍膜和加工工藝進步了,會稍微有所改善,所以鏡頭整體上保值度還行,比機身高多了。尼康好的一點,還在於卡口設計一直保持兼容,你如果願意甚至可以用老得不行的ai鏡頭。

所以,我能對用過的器材有自己的發言權,也知道哪些真的很喜歡,哪些自己並不擅長去操控。也許不是它們不好,有時候只是你自己能否掌控、能否適應的問題。

所以今天我只是想對那些在我手裡跟我溫存過的器材,挑選一些,做一次粗淺的回顧和小結,說說自己的使用體會。我對純硬體的技術並不精通,跟著感覺走吧,撫摸過它們那麼久,也希望有一天它們的兄弟們跟別人相遇,大家能懂得善待它們。

以下出場順序,按照它們進入我生命的時間來捋。

>>>「初戀」-D4OX<<<

D40X——現在90後00後的人都沒聽過,什麼鬼?

我在2007年購入它,作為尼康最最入門級的單反,它不帶機身對焦馬達,讓不少專業一點的愛好者唾棄到不行,那樣意味著尼康AF的鏡頭在它身上都只能手動對焦。而我買它自然也是因為便宜啊……當時尼康的單反機身選擇少得太可憐。

但是它的CCD成像直出JPG的顏色真心好啊,自動白平衡又比後來的D90准太多,機身小巧輕便,雖然僅僅1020萬像素,可是硬生生陪伴了我三四年,它失蹤時,快門已經過12萬次了吧。後來我升級CMOS全幅的機身D700,再也沒有遇到CCD年代的尼康色彩的感覺了,傷感連連,這是後話……但是它功能實在是太簡陋,反而逼著自己學習了很多非常規的技巧。最遺憾的是它不帶對焦微調功能,不少鏡頭在它身上會有跑焦嫌疑時候總是沒法調整。

後來這台D40X被我某個ex擄走,還未經我同意給賣了,以至於想掛家裡收藏都找不到屍體。我當時……真的不知道後來有「求心理陰影面積」這麼潮的說法,否則肯定求幾百遍了。這是我攝影路上的初戀啊,初戀啊……當時剛買的時候真的會抱著它睡覺……因為一直在研究,研究到睡著。

>>>AF-S 18-55mm鏡頭<<<

跟D40X初戀一起出現的,最早是這個AF-S 18- 55mm套頭,俗稱狗頭中的狗頭。如果尼康鏡頭裡要搞一個顏值排行榜,赫赫,大哥它真的能墊底!!

但是,人家不靠顏值!靠性價比!在當時1000元不到的套頭世界裡,尼康的這個18-55mm的成像素質基本能滅掉其他幾家品牌的同級對手了。真的,如果你只是想買個便宜的單反玩玩,我依舊建議你入手尼康,是因為低端機器里它擁有非常不錯的做工和基本成像素質。(佳能粉把頭扭過去一下行嗎?)不過還需要吐槽的是最前端那手動對焦環的設計,尼康的設計師們,你們是想要跟我開玩笑吧!?那玩意你們覺得能用來手動對焦嗎?!

最後一張拍火機的後期稍重,自然看不出原畫的質素。其實隨著後來PS水平的提高,人就會越來越忽略鏡頭細枝末節的成像素質。因為大部分時候,普通人只是通過一種光影、構圖、色調來整體感受一幅畫面是否打動人,而不會糾結於某個紫邊、某道眩光的問題。誰TMD沒事將片子放大到1米乘以1米去欣賞呢?情緒應該要重於技巧,至少我努力去練習的是這個方向。

你不能對這個狗頭有更多的期待,畢竟光圈值和價格在那擺著。這也是我下一個鏡頭就開始偏離這種非恆定光圈變焦頭的原因。

>>>AF 50mm F1.8<<<

如果說有什麼讓我特別懷念的頭,那這款鏡頭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沒想到吧,這是當時尼康家族裡最便宜最便宜的定焦大光圈鏡頭,全新的價格800元上下。我買了D40X之後很快就拿下了它。

但是每每想到它的做工手感和那精巧的感覺,我都有想哭的衝動,媽的,怎麼能怎麼那麼對得起良心!秒殺其他品牌所有同規格的50 1.8定。(佳能粉應該不會繼續看到這裡來吧?)

直到現在我認為它做工的品質感,以及由此帶來的顏值,依舊把新的AF-S 50的頭給比下去了。如果我沒記錯,它稍微突兀和遺憾的就是對焦時候前端會移動伸出,不能內對焦移動,那一瞬間會變醜。當然,它在D40X上是手動對焦,這也是之後被我又拋棄的原因,不過在手動對焦頭裡頭,它的對焦行程和手感都還算不錯啦。而且尼康大部分不管是F1.4或者F1.8的頭(只有少數的可以那麼干,我後來有那麼一個……),你都不太敢全開光圈使用,因為的確銳度下降得厲害,畫面很肉。有人會辯駁說,大光圈只是提高了你可用光圈的範疇,不是讓你全開使用的!

可是,我就是任性地喜歡在需要的時候全開光圈!怎樣!!

從那個時候開始感慨,尼康真TMD銳啊。但是這個頭在我半幅的D40X上,焦段要乘以1.5的係數,活生生變成一個75mm的人像焦段。以至於我對於後來駕馭85mm的人像頭比較得心應手,我猜,跟前期與這個「75mm」的訓練有莫大關係,因為習慣了它的視角和透視感。

>>>AF 35mm F2D<<<

這是我這兩天賣掉的一款鏡頭。其實,這是我唯一一個擁有過兩次的鏡頭。當年早期我曾買過,又因為窮得要死,很捨不得還是賣了,因此留下心結。對它的色彩念念不忘,最終在擁有全幅機身後又懷舊般重新買了一個,卻發現,啊,它的色彩竟然不適應CMOS年代的尼康了,靠。或者說,尼康自己作賤地在CMOS年代,拋棄了這個在CCD年代色彩異常好的AF定焦。F2的光圈全開時畫面也有點顯得疲軟,它實在沒有力氣在這方面驚艷世人。將光圈收到F4,就能銳得心裡狂喜啊。

35mm的定焦總有一個特長,不管哪家的35mm都如此,那就是最小對焦距離特別近,比起50mm好太多了,所以你總是能用它來拍一些近似微距感覺的特寫,相當有趣。我曾為它配過一個近攝鏡,簡直能冒充微距鏡頭。

尼康當年鏡頭命名里有F2D的那幾個定焦,每一個都是很獨特的存在,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性格。包括那個135 F2D,現在我有時候還是心癢,想去買一個試試。最終理智戰勝了衝動。

當年第一次買它,純粹是因為它裝在D40X上,才能達到接近50mm標頭的視角。太想嘗試標頭了,那是每個拍照的人都繞不過去的焦段啊。可是在半幅機身上,唯一的選擇就是這個35mm了,即便它在我D40X依舊只能手動對焦,摔!直到過了幾年後,才推出了小巧可愛的AF-S 35mm F1.8,可是那時我已經不需要了……

後來在CMOS全幅機身上我很少使用它,再到後來,我進了適馬ART 35mm F1.4,適馬開始牛逼的第一個代表性鏡頭。嗚呼,這個35 F2D徹底就只能說拜拜了。

>>>我的第一台全幅 D700<<<

這是尼康第一台全幅,嗯,意義之重大可想而知。而我是在2011年,正好在日本大地震之前一周咬牙買了它,當時真的很窮。以至於AF-S 50mm F1.4我都是幾個月之後才買的。買完之後日本立馬地震了,一下子價格飆升到接近1萬5,還斷貨。讓人感嘆真是走運。

而從CCD的半幅到CMOS全幅,差別感還是很大的。

首先重死啦!!手持久一點拍照竟然會指關節微微發疼。然後手持拍一天婚禮下來,我的右手不得不冰敷,媽蛋的哭死。可能跟我手指太瘦沒肉也有關係吧……而它竟然比我最新購入的D810還重,這是真的!

其次,色彩怎麼變得那麼慘淡!後來發現越高端的機身,其實出來的畫面第一眼感覺越「慘不忍睹」,真的需要大量的後期,這種樸素的原理在這裡就不多說了。由於CCD直出片子的色彩真心是比CMOS更討喜,因此我也是適應了老半天,可還是適應不了D700的默認顏色!!!靠,怎麼看怎麼彆扭!

最後你猜怎麼解決的?偷偷告訴你吧,導入了一條叫做黑面的機內曲線,英文符號是wingman-vivid……從此,我的D700才進入能讓我開掛的節奏,哎……說起來都是一把淚。

第三,CMOS下的尼康,感覺動態寬容度也不行。至少這一點上來看,佳能實在是好太多了,總是讓我驚詫。

第四,當年沒有視頻功能,沒辦法羅。但1100萬像素是有點低,我做一個A4的對開畫冊,圖片根本不足以做跨版,哭死好幾次啊~ 當然這個較低的像素也帶來了一個絕佳的優勢——高感實在是無人能敵啊!隨便掛著一個F1.4的鏡頭就能當夜晚之王,根本不擔心畫質。這恐怕一直也是尼康全幅機器較值得稱道的點。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缺點,還有別的毛病嗎?嗯,沒有,雖然它的一些細節功能跟現在新的機身相比少得可憐,但是也絕對足夠去錘鍊自己拍攝的技術了。其他的我和它的經歷,都是蠻美好的,從來沒掉過鏈子。基於這個機身,我後來才逐步敗起了一個個鏡頭。

>>>AF-S 50mm F1.4G<<<

這是尼康當時第一款AF-S帶超聲波對焦馬達的標頭,大家都歡呼終於可以不用AF那個拉風車的標頭了,一上來快4K的價格也是蠻狠的。

而我買下它之後,在用D700的前三年基本就用它當掛機頭了,這也足以說明了它的特質:輕便小巧,成像不俗。標頭視角始終還是我所喜歡和熟悉的,掃街時候進退自如,拍人像也可半身可全身。要說缺點,就是有點點丑,F1.4最大光圈基本不敢用。最近其實也想賣了它,結果在機場摔了一次機器,它外側濾鏡整個摔碎和變形了,但鏡頭本身沒問題,足見尼康的抗操(第四聲)能力。我又留下了它,繼續在圖輕便的場合帶上,終於可以名正言順更加糙著用。

>>>AI-S 24mm F2.8<<<

對不起,我一下真的忘記它是ai 24mm F2.8,還是ai-s 24mm F2.8,好像是後者吧。這個老傢伙是我經手過的色彩最油潤的尼康鏡頭了,很接近蔡司頭的感覺,那種魅力如同豐潤性感的女人一般難以抗拒。我很詫異的是,為何這種老頭能在數碼全幅上依舊保持那麼獨特的成像氣質,而很多新的比它更貴的頭都做不到。可見我的理解依舊成立,那就是優異的光學素質可以流芳百世。當然這個世界上尼康還有一個神頭28mm F1.4,我估計這輩子可望不可及了,誰要是想「娶」了我,就……開玩笑,啊哈哈哈。

當時在廣州大沙頭二手市場閑逛發現了它,研究之後發現它竟然是全玻璃鏡片組,而後來的AF 28mm F2.8都已經是合成樹脂的了。所以當時抱著一絲好奇,拿下了它,儘管它在我D700上得手動對焦——最後我賣掉它也是因為手動對焦問題。這也是多年來我沒有去燒蔡司頭的原因,否則,我這種騷人怎麼可能不玩玩那樣的德國老油頭!

除了手動對焦是弊端,我沒覺得這個頭有什麼其他短板。F2.8光圈是不太夠大,但是在這麼廣的焦段上,真的夠了,畢竟它要閃耀的地方根本不以大光圈為目的。因為當時我沒有其他廣角頭,所以帶著它拍了不少夜景,甚至有兩張片子因為主題原因曾上過報紙雜誌,也都是拜它所賜啊。

>>>AF 85mm F1.4<<<

接下來這個鏡頭,是我在買之前就垂涎已久的傢伙。

慢著,你是否發現,到了現在,我基本一直都是在玩定焦?沒錯。一來真的是便宜(相對而言),二來容易出效果。所以在我的鏡頭清單里,大部分是定焦。後來入的變焦,也是因為需求出現了才購置。

AF 85mm F1.4D,是尼康在膠片年代就已經名聲在外的人像頭,進入到數碼時代,喜歡的人依舊不少。即便後來出了新款AF-S 85mm,可還是有人鍾情於這個老款的金屬鏡身的手感。握著冰涼的鏡身,看著那碩大的眼睛(鏡片),真的很迷人。我當時也是放棄購入全新款的AF-S版本(死貴),而選擇了這個不帶對焦馬達的經典款。既然是不帶對焦馬達,你懂的,弱光處對焦拉拉風箱,太正常了。

其實最早迷倒我的不是看它拍出的人像,而是一個旅日攝影師,用它拍的風光和街頭景色,徹底迷住了我。用85mm拍風光和掃街?嗯,這種想法和做法本身就是極大的挑戰和誘惑。

它,是我手中的尼康原廠定焦頭裡,唯一一個敢全開1.4光圈拍攝的,只要安全快門到位,不抖,銳度是驚人的,甚至時不時讓你驚喜到偷笑。

加上遮光罩之後,這個頭還能立馬威武x2,只是全金屬遮光罩也不輕,裝逼需要付出代價。有人覺得在CMOS機身上,它色彩偏干,不夠潤,可能吧,但是後期搞搞就好啦,不打緊。反正我如果需要出外拍人物,必帶。

關鍵是,當時我沒有長焦。這個鏡頭是我最長的焦段,於是旅行拍風光也帶著它,掃街也常用它,結果出了一堆不錯的片子。誰說85mm不能拍風光?不能拍人文?鏡頭本身就沒有標籤,看大家如何使用而已。所以現在有人拿著85mm或者50mm的鏡頭對我說這個視角太小,旅行時候拍不好,我都會嗤之以鼻,哈哈哈。

這是我不會賣的頭。即便窮到死,也不賣。當做古董也好。

>>>AF 18-35mm(銀廣角)<<<

定焦大叔終於入變焦了。這是為了風光拍攝而進的一個廣角,AF 18-35mm F3.5-5.6,在膠片年代被稱為尼康的銀廣角。變焦頭本身就容易存在平庸的問題,它也並沒有特別出眾的點,除了那個凸出來的濾鏡口徑,死活撐成77mm的尺寸,讓人驚訝為啥要這麼設計,活生生讓人浪費大口徑濾鏡的錢嘛!

它也是我使用這麼久,唯一一個試過三四次出問題的鏡頭,掛在機身上光圈值顯示錯誤,無法拍攝,需要卸下重裝,運氣好立馬能解決,運氣不好就要等等多試幾次,知道它脾氣恢復正常。不過我覺得是個案,不是質量問題。尼康也為它做了更新,推出過AF-S版本,我覺得預算不高的朋友真的可以用它解決廣角問題。近日,它屬於被我出售的其中一個頭,因為今年為了去義大利的旅行,咬牙買了大三元當中的AF-S 14-24 F2.8……

>>>AF-S 24-70mm F2.8<<<

在買它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進一個大三元。一來是大三元之前都是萬元級別的,二來我一直用35、50、85的定焦來解決了中焦段的問題,我沒覺得需要用24-70mm,儘管它那麼耳熟能詳,基本每一個跟我合作的攝影師在拍攝活動時候都必備它。文藝青年是不應該用大三元的,當時這麼想,哈哈哈哈。

最後,我也是因為要拍活動而買了它,純粹工作用途。是不是很無聊?事實上,我有點愧對它,沒好好用過它,利用率最低,但它的確是我之前最貴的鏡頭。曾帶著長途旅行,卻發現習慣了中焦段用定焦,不算特喜歡用它,何況它還死沉呢,誰叫做工和份量在那。但是焦段的便捷性始終在那……真讓人矛盾的傢伙。哎,要不是想著可能什麼時候拍活動還用得上,有時候也想賣了。

>>>AF-S 70-200mm F4<<<

終於買了一個中長焦,對我來說,特別特別不容易,畢竟我抵制了這個焦段太久時間了。購入的原因是那年去西藏和尼泊爾旅行前,我覺得拍雪山需要一個長焦。但當時不想買小竹炮,太沉,背不動,所以轉而嘗試了這個F4恆定光圈的新頭。

輕,直徑也細,對於旅行而言,的確方便。對焦不錯,防抖很牛逼,試過晚上200mm端1/10秒手持,妥妥的(其實我也是個鐵手)。成像偏軟,沒辦法,這是不足了吧,我不太敢做到F4光圈全開拍攝。所以後期需要強化羅。這哥們,嗯,最近也剛賣了。

>>>適馬art 35mm F1.4<<<

副廠,還是原廠?——這是多少攝影愛好者掙扎痛苦過的選擇啊。

我以前覺得如果經濟可以的話,買原廠是第一選擇。但有的原廠實在太貴了,尼康在個別牛頭上一直都處於瘋狂定價的節奏。比如說AF-S 35mm F1.4,我那麼騷包的人,也沒敢燒它。只是我對手頭的尼康AF 35mm F2D不滿意,有點閑錢之後就開始蠢蠢欲動。

所以我只能將目光投向了適馬當時新出的art 35mm F1.4了。適馬Sigma,雖說是最大的副廠鏡頭商,但之前一直是「質量不穩定」「容易神經性跑焦」這樣子的口碑。媽呀,買它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深吸幾口老霾。而促使我下決心買這個35mm適馬的原因是,第一,適馬自己推出了一個USB調焦底座,可以為所謂的跑焦進行重新設定和調節,官方也承認了自己的對焦可能跟原廠不那麼匹配;第二,這是適馬拿到國際大獎的鏡頭,成像口碑在國外已經贏來嗷嗷的讚譽。大家認為適馬可以翻身了。

奮勇深呼吸……然後拿下。

對焦?沒問題,不跑焦,而且速度很快,馬達聲音也蠻安靜。成像?也沒問題。銳度與色彩都沒有什麼挑剔的。其實定焦頭每家都可以做得不錯,而且我認為辨別優劣的方式看最大光圈的成像,收縮小光圈之後代表性不是特強啦。這頭的白平衡也很准。副廠上容易出現的曝光不準問題,在它身上也還好,沒什麼感受。你別說,手感和做工都還很不錯啊!因為用料太足,所以重得要死,這個算弊端嗎?

這一下,立馬將我內心對於適馬的長期的恐懼感打消了。雖然,雖然,我用35mm焦段可能比用50mm的焦段的頻率少一點,但這是讓我滿意的副廠體驗。

>>>適馬art 50mm F1.4<<<

當適馬推出全新art系列的50mm 1.4時,再一次,拿下了一個頂級鏡頭大獎。這個50mm F1.4的外界評價,竟然比35mm那個還沸騰,不僅被很多人認為超越尼康等原廠標頭(價格的確是超過了,罕見的副廠頭能超過同級原廠頭),更是達到能拼得過蔡司的水準。

就是拜上面的適馬35mm的良好靠譜的體驗感受所致,同時我忽然又有點閑錢了,於是即便已經有了原廠的50mm 1.4標頭,大叔依舊決定試試這個被炒得很火的適馬標頭。(靠,我怎麼感覺像在寫適馬的軟文)

比起它家的art 35mm F1.4,這個頭更重~更粗,在它面前尼康的標頭跟個毛孩似的,因此上手後真的會有一種恐懼感:怎麼跟24-70 F2.8一般重啊?漂亮碩大的鏡片自然也是吸睛利器,顏值也足夠,出去蠻招搖,哎,那個美女,看過來,看過來~

特性上跟35mm的適馬沒啥差別,沒有太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也可能我水平太次無法分辨,老法師們估計說法多多。唯一一點,覺得它成像的油潤度比起尼康的標頭相比,稍微干一點點吧,但是銳度竟然能勝過尼康,也是醉醉的。而且,它跟35mm的適馬一樣,我都敢全開1.4光圈拍攝。之前,我只是敢在尼康AF 85mm F1.4上這麼放肆。額,你只是會懷疑自己是否能承受這麼重的掛機頭啊。

>>>尼康AF-S 14-24mm F2.8<<<

沒想到我會進了第二個大三元成員啊。回頭想想,也是必然,因為風光廣角拍攝的選擇清單上,我所剩的目標不多了。當時為了去歐洲的旅行,我思考了一番決定還是收了這個大眼睛吧。

但是大眼睛並不容易掌控。主要是14mm端需要小心的構圖,尤其是要將人物擺放進去的話,畸變很容易把你的對象拍成一個大胖子啊。同時,這個大眼睛因為廣角和大光圈的設計,導致最外側鏡片高高隆起,根本無法使用旋轉式濾鏡了,基本的保護都差了不少,讓你時不時就擔心它被刮花。可知道為了給它加風光拍攝的150方形濾鏡,要增加多少花費嗎……那套濾鏡帶出去都非常占空間!!反正要用它,就得做好萬全的保護,小心翼翼才行。但是在歐洲通透的空氣里,這頭簡直拍東西可以不用太多後期。

>>>最後也是最新的一組「敗」類:尼康AF-S 70-200mm F2.8+ D810 <<<

終於來到最後一個鏡頭和最後一個機身啦。

而我就此將大三元湊齊了,可以呼喚神龍許願了……

初步感受是,弱光下對焦還是有點猶豫,即便是在D810身上。200mm端成像,還挺銳,其他的不知道!等我1月去冰島回來再上圖吧~

至於D810,哎呦嗎啊,我已經寫得累死了,不想說它了,關鍵也沒空熟悉和研究它。這廝給我的初步感受是:

- 竟然比D700輕一點!握感更好。

- 夜晚和燈光下的自動白平衡那是個什麼鬼!??那是個什麼鬼?!怎麼能這麼詭異??

- 之前我在D700上苦心研究出來的曲線,在它身上簡直就是……感覺萬念俱灰……這色彩怎麼弄?救命啊!

- 一張RAW可以高達40M,我手裡所有的移動硬碟、CF卡都在哭泣……

對於這麼一個顛覆我價值觀的機器,我只能寄望自己能儘快了解它了。至於為什麼我要在D700還健在時多加一台D810……

********這是一條敗家的分割線********

所有愛好都是講究投入產出比的。但是這種產出,未必是真實的可見的物化產出。很多時候,是在精神層面給你獎勵。拍到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激動半天;修了張美圖,激動半天;大家齊刷刷點贊,激動半天……

只是得到一張好的照片,器材僅僅是工具,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好照片背後的因素太多了,我沒有這個水平去討論這個話題。反正如果你問我,買個好機身好鏡頭是否就能拍好照,我肯定告訴你不如先學學修圖。

但至少,玩物也可以不喪志,激發自己的潛能和學習能力,從而得到一面別緻有趣的業餘生活。拍得心滿意足就好嘛。至於有人靠玩器材掙了錢,出了名,泡了妞,靠,那是人家的能力,跟你沒半毛錢關係。

【作者簡介】梁叔,曾從事汽車公關12年,目前自由寫作、拍攝、旅行,成為斜杠大叔:攜程簽約旅行家/飛豬簽約旅行家/百度認證旅遊達人/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微博旅遊博主和頭條文章作者


推薦閱讀:

尼康、佳能鏡頭用的玻璃是什麼公司提供的?
我想入手一款入門級的單反 尼康的 購買哪款比較好 d5500 d3300 哪個好 賓得的入門級怎麼樣?
泰銖1000銖幣面,國王拿著一台單反相機的。請問相機是哪個廠商的?
尼康百年紀念系列產品國內開售

TAG:摄影器材 | 摄影 | 尼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