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越長,生的越少?獲得越短,生的越多?

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最深刻的哲學問題!哲學家爭論許久都不能給得出答案。但是生物學家可以告訴我們,生存和繁衍是人類基礎目標。簡單來說,就是活著和生娃。

nn

但是許多最新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生活在一定條件下的物種群體,兩者卻不可兼得。當壽命延長時,其繁殖力會相應減弱。n先舉出幾個例子,比如獅子老虎這樣處於食物鏈較高位置的繁殖能力就弱,通常一年只有一個繁育期,而蒼蠅蚊子,這樣的低等生物卻每天都在大量的繁殖。

nn

其實這也是自然選擇中得到優化模式。因為壽命長就不需要也沒必要更多的繁育,而壽命短則需要不停的繁育才能保證物種的延續。對於蒼蠅蚊子這樣的低等生物,甚至包括哺乳動物中的老鼠,他們的生存威脅太大,一個個體能活到自然死亡的幾率極小。而獅子老虎,包括人類,幾乎都是可以活到自然死亡,在預期壽命中的以外死亡幾率極小。

nn

現在,人類的預期壽命正明顯延長,人類生育的需求和慾望卻在下降,生殖能力也出現下降,其最明顯的標誌是精子數量的減少。在發達國家,人們的壽命較長,但是生育率卻在下降。壽命較短、兒童死亡率高的非洲國家,則是出生率最高、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城市人口的生育需求反而不斷降低,這也是國家迫不及待開放二胎的原因。

nnnn

1.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nn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老年病學專家湯姆·柯克伍德在當時提出了「一次性體細胞」假說。該理論稱,人的身體機能會自然退化,這是因為每個人體內的能量有限,用它來修復受損的細胞、阻止衰老,或者把它保留下來用於繁衍後代,這二者只能選擇其一。這個觀點當時有一定的擁躉,但是很快就無人問津了。因為現代人類主要是生存威脅依然是腫瘤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這些疾病則被證實與基因和生活習慣相關。而這些疾病的獲得與生育沒有直接關係。因此,壽命和生育,是被動的選擇,而並非處於主觀意願的的選擇。放棄了生育你不能獲得更長,而放棄了長壽就可以生的更多,這更是無稽之談。

2.如果可以長生不老?

nn

存在即合理,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生物,都是經過選擇留下的。哪怕是只能生存一日的浮游,也可以通過高速的繁育獲得延續。按照生存和繁衍的反比來分析,如果人類的可以接近長生不老,那麼生育的需求將趨向於零,甚至被禁止。因為人口只增不減,再多的資源也受不了。說一個比較現實的數字,活到100歲,那麼生育孩子都已經是80年前的事了,而孩子成年也是60年前的事了。孫子,重孫子,太多級別後代的存在,維持家庭間的聯繫也變得非常難。

3.長壽的生育策略?

nn

因為壽命長,教育就更有價值。壽命越長的種群,他們的幼崽就需要更長時間的獲取培養,比如獅子老虎,大概在1-2歲才能離開獨自生活,人類甚至要到18歲才算成人。而那些低等生物基本上就是產下卵就不管了。

nn

建國初期,中國人均壽命只有40多歲的時候,博士畢業30多歲,學的東西大都直接帶入墳墓,花很長時間去學習完全沒有必要。在10多歲就學好一門求生的手藝更為重要。而在40歲的平均壽命里,人們卻能生出一大堆孩子。目前,由於社會的發達,生出孩子也是從3個月就有幼兒園可以上,和從前父親教男孩幹活,目前教女孩家務的時代越來越遠。孩子的培養更多地依賴社會,只有在什麼都不懂的前3年,是完全和家人在一起生活。

nn

曾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因為不生孩子可能面臨種族的滅絕。現在,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生育,在越看越長壽的人類群體中佔比卻越來越小。把夢想給予孩子也變得不現實,因為在生孩子的時候,你還有大把時間可以自己去奮鬥,甚至再去學習都來得及。生育也遠遠不是個體的終極任務,你還有太多事情需要自己奮鬥。

目前有兩個專欄,很高興和你一起分享!

醫學周邊:外科醫生的日常 - 知乎專欄,生活雜記:美利堅遊學手冊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醫學江湖】,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如需商業轉載均需要與作者本人聯繫,其他方式的轉載均視為侵權,作者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推薦閱讀:

睡前消息【17-03-11】瞄一眼「兩會」
現代醫院裡嬰兒出生以後被弄混的可能性大嗎?
都說順產好, 順產也有利有弊,盤點那些順產帶給胎兒的產傷
為了讓孕媽媽不再對生孩子充滿恐懼,我做了這套課
備孕半年還未孕,做個生育評估來查一查!

TAG:生育 | 长寿 | 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