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正宗的港式靚酒是怎麼樣的?

記得小時候,爸爸下班後,總喜歡和老朋友一起,碰碰酒杯,就著花生米、燒腩仔,喝著聊著,直到面紅耳赤。有一次半島君按捺不住好奇,還偷偷咂摸一口小酒,結果被嗆到一臉的鼻涕眼淚。

那次出糗後,本以為自己不會再喝酒,直到被朋友帶去試酒,開了眼界後,又對酒起了興趣。(我喜歡度數低,果味濃,偏甜的啤酒和起泡酒~)n

有時候下班,最舒心的就是宅在窩裡,聽聽音樂,拌個沙拉,再開瓶柚子味的啤酒,微醺以後就可以飽飽地睡去。

或者,飲早茶也可帶瓶精釀助興~

無論生活開心與否,都需要一點酒來調劑,我們如此,父輩也是一樣。

今期,半島君將從喝米酒,配燒雞的故事講起,再到一瓶瓶豪情萬丈的白蘭地、優雅有品的葡萄酒...看看不同的年代裡,一杯杯港式靚酒和生活發生的化學反應。

50、60s,米酒年代

「半邊雞,一壺永利威」

講到米酒,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孖蒸。今時今日,我們喜歡用孖蒸來調味做菜,早在50年代的香港,甚至更早以前,人們喝酒只有本地釀製的米酒可以選擇。

孖蒸、玉冰燒都是米酒

當時最高級的要數永利威的玫瑰露、五加皮。這些加了鮮花、藥材釀製的米酒,不但芳香醇厚,而且行氣活血,價格比孖蒸貴了十倍,一般人家只有結婚擺酒才會喝到。n

「半邊雞,一壺永利威」,朗朗上口的廣告詞也傳到街知巷聞,人們時刻希望自己賺錢,這樣就可以開瓶靚酒,斬料,同老友分享美酒佳肴了~n

70、80s,白蘭地年代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到了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大家紛紛投入到高端洋酒的懷抱,尤其在生意場上,如果餐枱沒有擺一瓶人頭馬,就顯得不夠排場。

當年買洋酒不用去專賣店,小街小巷隨便一間辦館(早期的便利店)就可以挑到酒,當中還不乏最高級的干邑(一種白蘭地)n

老一輩特別喜歡白蘭地,蔡瀾還是青靚白凈的時候,和六、七個朋友飲一瓶白蘭地,只是略有醉意,通常要喝上兩三瓶才叫過癮。

更有趣的是,89年他和黃霑、倪匡主持的《今夜不設防》,每期節目穿西裝,戴金錶,與一眾明星日日開酒,夜夜笙歌。

節目哥哥都有上過,剛開始不久就和黃霑互稱honey,打情罵俏,超可愛~n

訪談前,三個酒鬼先和嘉賓喝白蘭地,數杯下肚後,等到大家稍有醉意,說話開放了,才開始嗨聊。由於節目有馬爹利和OTARD爸爸贊助,靚酒要多少有多少,一期下來幹個五六瓶,的確快活~n

90s後,葡萄酒年代

「給我開一瓶82年拉菲」

社會的潮流,在電影中也能略窺一二。90年代後,港產片出現最多的是葡萄酒,尤其是那瓶82年拉菲,發哥賭錢,古天樂撩妹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很多人從拉菲擴大視野,學習入門葡萄酒。當時追求葡萄酒文化的,又以一群事業有成,對外國事物有認識,以及對生活衣著有品位的「優皮士」為主。

思想前衛,又有taste的哥哥,就是當年優皮士的表表者

90年代,香港經濟高度繁榮,中產階級興起,大批留洋學生回港,這些見過世面,又會講英文的精英們,通過美國Wine Spectator、英國Decanter來進修葡萄酒知識,而他們也成為了香港葡萄酒文化的首批佈道者。n

對90年代酒文化產生影響的,還有蘭桂坊的酒吧。當時的老蘭像極了紐約蘇豪,大大小小的酒吧里,經常見到哥哥、梅姐等明星出入,還有外國玩搖滾和爵士的樂手。n

一流的喝酒氛圍、來自世界各地的靚酒,自然吸納了有事業,又追求生活品味的香港中產精英過來happy hour.n

香港是華洋雜處之地,深受中西文化熏陶,廿四味和葡萄酒可以共存。短短的幾十年里,香港人也從本地米酒喝到葡萄酒,伴隨之的,也是生活文化和品味的提高。n

有人說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給到你半島便利店般的溫暖。n我的微信公眾號:半島便利店,歡迎來找我玩~

文 | 半島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公開資料


推薦閱讀:

【四季·冬】立冬時節,溫一壺好酒,看萬物酣眠
為什麼兒童喝酒不好?

TAG:饮食文化 | 香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