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瑣憶·光影聖殿中的暴力美學

1933年納粹黨的「光之大教堂」集會。(點擊可看大圖)

1933年在紐倫堡舉行的納粹黨集會盛況空前,那多半要感謝「光之大教堂」這個絕妙的構思。為了實現它,動用了130架防空探照燈,每架間隔12米,全部對著天空直射,在會場周圍生生構建起一圈宏偉的光柱。無論身處其中還是從外部觀看,這一設計的效果都攝人心魄,1937年納粹宣傳片《紐倫堡盛會》的發布,讓更多人有機會回顧當時的場面。

「光之大教堂」這個主意來自阿爾貝特·施佩爾,作為阿道夫·希特勒最信任的建築師,他奉命設計和組織那場在紐倫堡舉行的年度集會。集會地點是齊柏林集會場,可以容納30萬人,是各種大型活動的舉辦地。僅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說,施佩爾天才地駕馭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光之大教堂」堪稱他建築師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施佩爾這樣描述他的設計效果:「讓人感覺置身於一個廣闊的空間,周圍的光柱構築起一道外牆,給人強大而神聖之感。」當時英國駐德國大使內維爾·亨德森爵士形容當時的場面「莊嚴而美妙……好像是在一座冰雪聖殿里」。駐德美國記者威廉·L·夏勒則寫道:「我開始理解希特勒能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了,他為20世紀德國人貧乏無味的生活重新注入了壯麗、色彩和神秘。」

探照燈是從德國空軍借來的,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還不願意借,因為那幾乎是當時全部的戰略儲備探照燈。希特勒把戈林大罵了一頓,表示這樣做還能迷惑敵人:「如果我們在集會中都能使用這麼多探照燈,其他國家會覺得我們的探照燈多得用不完了。」

在戰爭中,這樣的探照燈配合高射炮執行防空任務,用於在夜間鎖定和擊落敵方飛機。對盟軍轟炸機飛行員而言,被這種探照燈鎖定幾乎等同於死刑宣判,它們的最遠照射距離可達10到12公里。

技術方面,「光之大教堂」使用的探照燈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升級改造為34型和37型,採用直徑150厘米的玻璃拋物反射鏡,可以輸出9.9億支燭光的發光強度。探照燈採用24千瓦的發電機供電,用一條長200米的電纜連接,照射距離約8公里,可以搜尋高度4000到5000米範圍內的目標。使用兩台特製拖車(一台裝探照燈,另一台裝發電機),這種探照燈可以靈活移動,每架探照燈需要一個7人小組操作。

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看,「光之大教堂」的視覺效果都堪稱壯觀。(點擊可看大圖)

場地周圍的納粹旗幟。(點擊可看大圖)

1937年發布的納粹宣傳片《紐倫堡盛會》記錄了「光之大教堂」的盛況。(點擊可看大圖)

「……納粹黨集會最具戲劇性的時刻……不是閱兵或政治演說,而是『光之大教堂』。」——美國歷史學家凱瑟琳·詹姆斯-查克拉博蒂(點擊可看大圖)

神壇上的希特勒。(點擊可看大圖)

施佩爾這樣描述他的設計效果:「讓人感覺置身於一個廣闊的空間,周圍的光柱構築起一道外牆,給人強大而神聖之感。」(點擊可看大圖)

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原本不願借出這些探照燈。(點擊可看大圖)

希特勒在紐倫堡集會上發表演說。(點擊可看大圖)

集會地點齊柏林集會場盛況空前。(點擊可看大圖)

戰爭開始後,這些探照燈就成為盟軍飛行員的噩夢。(點擊可看大圖)

推薦閱讀:

TAG:历史 | 照片 | 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