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些跌掉 90% 的股票教你的事

2017年6月27日的 A 股,波瀾不驚,無論是大盤股還是小盤股,都是微漲微跌,沒有明顯的方向。

但是一江之隔的港股,卻是出現了一輪風暴。從下圖可以看到,不少港股出現了暴跌, 最厲害的跌幅甚至超達到了 94.29%,將近 95% 的跌幅 。

95% 的單日跌幅是什麼概念?

一日之間,你的 財富少了一位數,然後還要再腰斬一次 。

對於這次暴跌,背後的原因迄今不詳。

主流的解釋大概是兩種。

第一種是說港交所可能對於股價低於 1 元並且長期成交低迷的股票予以除牌並限制借殼。從上表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股票都是港股中的仙股(仙諧音 cent,指的是以分為單位的超級低價股)。

第二種解釋則是說這些股票的股東是個小圈子,只要其中一位出現了資金問題,就會出現連環引爆。

對於我等 A 股投資者,其實真實的理由是什麼並不是太重要。

對我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能引以為鑒。

壹、港股不是樂土

在之前陸港通推出的時候,許多的股民深表遺憾,覺得可以購買的港股實在是太少了,不帶勁。

不過,看了港股這個跌法,你才應該明白, 證監會在這個問題上還是用心良苦 ,允許大陸股民購買的都是港股中的翹楚和主力,剩下的那些市值不夠大交投不夠活躍的港股,證監會都給你設立了防火牆。

在許多人的心中,港股算是一個發達的股票市場了。如果從頂上那些精華的股票來看,港股的確是,在各位的指數分類中,港股也是被歸類在發達市場的。

但是,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說,其實港股實在算不上楷模,更不要說和美股相比了。

在這個問題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 2000 年前後,當郎咸平還是那個認真做學問的郎教授,還是那個被稱為 「郎監管」 的良心學者的時候,他對於美國和香港證券監管的一些普及和比較,你就會知道其實香港的投資者保護實在是不怎樣。

甚至某種程度上,可能香港的投資者保護,還不如 A 股來得靠譜——畢竟後者還兼具 「維穩」 這樣的要求。

所以,對於港股,尤其是那些不為人知的低價股,可千萬留神,不能將港股視為樂土。

在這個問題上,我依然會建議你要看一遍《大時代》,其中有太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就像港股的亂象,其實在《大時代》中就以陳萬賢這個人物進行了集中的體現,有興趣的不妨看看他做莊大戰劉青雲飾演的方展博的那一段。

貳、地雷股是能識別的

周二港股的這輪暴跌,還讓另一個人再次出名。

那就是有香港股壇長毛之稱的 David Webb。

關於他,網上有這麼一段簡介:

於 1986 年,大衛 · 韋伯在英國牛津大學 Exeter 書院數學系畢業,曾寫過 Spectrum 及 Commodore 64 計算機遊戲。其後轉往金融界發展,在投資銀行任職,1991 年開始定居香港,1998 年退休。他因經常批評香港部份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不當行為而成名,被部份投資者視為代表小股東權益的聲音,但被大股東或上市公司視為 「麻煩製造者」,故有「股壇長毛」 之稱。

此君長期在香港經營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網站(HTTPS://WEBB-SITE.COM),這個網站中時不時會對香港一些侵害小股東利益的股票進行批評,當然普通股民最熟悉的還是

下面這張圖就是 David Webb,有趣的是他和我一樣,用的也是微軟的人體工程學鍵盤,整個鍵盤是從當中一分為二的,對於長期打字的人,這的確是保護手腕的好方法。

當然,David Webb 這次再次出名,是因為在 5 月 15 日,他在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謎之網路」("Enigma Network"):50 只不能買的港股》(HTTPS://WEBB-SITE.COM/ARTICLES/ENIGMA.ASP) 的文章,指出部分港股要麼是泡沫甚至被交易所點名了,要麼是有大量投資,但投資權益披露低於正常披露門檻

而周二暴跌的 24 個港股中,有 20 個出現在了 David Webb 的 50 家名單中。

可見,垃圾股其實還是有跡象的,只不過看你是否願意學習了。

如果你志向是做一個價值投資者,那麼 David Webb 的很多分析,不妨仔細研究,他對於港股很多的分析,從企業管制和財務報表入手,那是相當到位——唯一的缺點就是全部是英文的。

當然,如果你持有港股的小盤股,還是先看看 David Webb 的 50 家名單,確保自己的持股不在名單上吧。

叄、低價冷門股是高危的

這次港股暴跌,一個版本的傳聞是港交所要強制低於 1 元長期成交稀疏的港股退市。

雖然這個消息隨後港交所闢謠了,但是未來是不是會真的推出,不好說。

畢竟,從納斯達克的監管經驗來看,這本來就是確保市場優勝劣汰的重要一個規則。如今如日中天的新浪、網易這些中概股,在本世紀初的時候,可都是有跌到 1 美元附近甚至是 1 美元以下,差點被除牌的危險的。

在 A 股,其實許多股民也是有著強烈的低價股愛好的,尤其是那些 2 元 3 元的股票。

但是,眼下的 A 股已經是有 3000 多隻股票的大市場了,伴隨 IPO 的擴容,數量還是會繼續增加。

未來,伴隨者基本面的變化,不排除會出現更多的低價股,同時其中也會出現成交稀疏的股票。

其實看看創業板,今天成交最少的股票全日不過成交 70 萬元,剔除新股的,最小的大概是五百多萬,這樣的成交恐怕也是高危了。

所以未來如果 A 股也出現有低價冷門股被退市,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所以,投資者的思維定勢還是要修改,不能覺得在過去十多年一直行得通的低價股投資,就一定會持續的有效——尤其是在創業板這樣有突然死亡法則的市場上。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港股打新(原創)
如何評價小米 IPO 估值不斷攀升,2000 億美元靠譜嗎?
能簡單解釋一下老千股嗎?
香港潑辣女股神:職場女強人轉型成溫柔媽媽

TAG: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