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鏈如何讓多元資產在公有鏈平台中流通起來!?

互聯網把人類文明的兩大標誌——文字和貨幣「比特化」,但仍然版權不明、易受攻擊,信息交流和財富流通仍然嚴重依靠於中心化組織,例如其中的授信和徵信服務。

區塊鏈(Blockchain)的底層邏輯是以共同競爭記賬方式存儲信息,每一頁加密賬本相當於「區塊」,而交易審核結果蓋上了不可篡改的時間戳,遍布存儲於整個網路。這種「分散式總賬技術」帶來了權益歸屬和陌生人的互信,為資產自由交易帶來了曙光。

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為何能成為金融科技的最大熱門?截止6月18日,1個比特幣約合18750元人民幣,全球數字資產總市值已經超過了1100億美元,數字資產種類達到4321種,市值1億美元的數字貨幣就有40多種;那麼,幣與幣之間、鏈與鏈之間、數字幣種與法幣之間、物理資產與比特資產之間的自由流通成為巨大的痛點,如何才能搭建起資產從原子世界躍遷到比特世界的橋樑呢?與區塊鏈同樣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AI),二者結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本文試做解。

一、區塊鏈產業如火如荼,國內創業者「比較優勢」凸顯

區塊鏈是由中本聰在2008年發表奠定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提出,而比特幣正是中本聰創立的用來獎勵參與者競爭記賬的酬勞,主要是通過「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來「挖礦」並得到獎金。而「挖礦」是一個比拼共識演算法能力的過程,需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四大比特幣「礦池」主要是集中在中國西南以及內蒙古地區。

在公有鏈任何節點都是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中的計算,都可以下載獲得完整區塊鏈數據(全部賬本),隨著區塊鏈自身的安全級別提升,在私有鏈之中,很多節點都有訪問許可權,只有特定被許可的節點才能被公開訪問。

智能合約的出現是要解決把法幣協議轉化為比特世界中的協議問題,智能合約能夠加速現實貨幣在區塊鏈之中成為「可編程貨幣」, 而如何使法幣與數字貨幣連接,進而聯通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促進資產在兩個世界間的交互和應用?就需要「比原鏈」來解決了。

比原鏈「由國內區塊鏈行業最大的開發者社區巴比特打造。與其他的單一資產區塊鏈相比,「比原鏈」的區塊鏈交互協議更適合多元比特資產比如數字貨幣、收益權、非上市股權、債權等基於智能合約進行複雜性交互操作。

中國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資額度世界第一,區塊鏈是與移動支付、保險等並列的賽道,BAT在近兩年紛紛布局區塊鏈,百度與Circle(跨境支付)達成戰略合作、阿里與以太坊合作開發金融雲、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基於騰訊雲做聯盟鏈雲服務等。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總共455家區塊鏈公司累計融資額為19.47億美元,國內的區塊鏈創業者融資公司就有61家。

此外,火幣網、OKCoin幣行、Coinbase等交易所盤活了世界上絕大多數比特幣資源。幣圈、鏈圈、金融圈等產業鏈創業者逐漸在巴比特社區聚集,不過,區塊鏈的發展階段類似於上個世紀90年代互聯網行業,各個領域的應用場景亟需爆發,但首要前提是資產能流通。

二、資產在比原鏈上自由交互,為什麼更有效率?

人們的資產分布在原子(Atom)世界和比特(Byte)世界,前者主要是傳統物理世界對應物的權證、權益、股息、債券、情報資訊、預測信息等;後者主要是運行在區塊鏈之上的比特幣、以太幣以及各種公有鏈、聯盟鏈代幣。而物理世界中的收益權、股權、債權、證券化資產等遷移至區塊鏈賬本,是金融科技的大勢。

與其他區塊鏈的功能不同,比原鏈不僅要實現幣圈或者鏈圈之中的流通,還要幫助傳統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等原子資產比特化,從而打通幣圈、鏈圈、金融圈的樊籬。不過,比原鏈在構建一個多元化資產的登記、流通的去中心化公有鏈平台時必須要解決如下問題:

1. 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讓比特資產實現原子資產的不可複製性?

2. 如何建立原子資產與比特資產的映射關係, 並解決合規性問題?

3. 如何打破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的鴻溝,促進資產在鏈上鏈下的高效流通?

比原鏈的創新之處在於把數據交易及傳輸層兼容比特幣的UTXO(未花費的交易輸出)模型,實現匿名控制和高速並發;按照確定路徑規則、幣種、賬戶、找零、地址索引的通用地址格式進行設計,避免同一私鑰多次簽名,支持涉及公鑰的國密標準,並通過ODIN標識開放索引命名標準,支持擴展多級標識引入其他更多的區塊鏈。

在比原鏈平台,開發者和投資人在使用PC、WEB、移動端以及編程介面,調用合約進行資產登記、撤銷、交易和分紅;而無論是創世合約還是普通合約都經過嚴格的審核,並引入了法律風控和第三方審計監督項目的財務運作;而賬本及傳輸層支持獨立跨鏈交易,使用私有鏈、聯盟鏈、公有鏈等跨鏈資產交易及分紅。

區塊鏈交易平台以其信息公開透明性、智能合約智能化執行和監管、信息不可篡改或偽造等優勢,能夠極大地簡化現有金融的手續,提升金融的效率,能在眾多的金融應用場景之中落地。

場景1目前收益權眾籌中,投資人可以查看眾籌資產的公開透明賬本,在資產發行時內置智能合約以便專款專用,如果項目沒有達到預定目標資金,智能合約會把投資款自動退回到支持者賬戶,極大簡化股權眾籌平台的風控、第三方背書、投後管理流程。

場景2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股權、期權等協議的生成、轉讓、授予、審批、簽署等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所有股東信息在區塊鏈上公示確權,股東可在線私鑰的簽名完成股東大會投票,降低股權管理成本和流通成本。

場景3在資產證券化(ABS)中,以往傳統證券化資產的發行須先找到券商並簽訂募集合同,完全繁瑣的申報流程之後才能尋求投資者認購。而在區塊鏈之中的,只要人把資產分割成「貨幣」就能通過智能合約交易。

巴比特創始人長鋏把比原鏈視之為專註資產領域的「釘鎚」,而非應用於多種場景的「瑞士軍刀」,未來投資人可坐在咖啡館裡通過比原鏈錢包來實現資產的認購和轉讓。

三、人工智慧是移動互聯網下一幕,公有鏈平台能為AI帶來什麼

區塊鏈與人工智慧被認為是改變整個互聯網底層發展邏輯的兩大技術力量,人工智慧需海量大數據作為機器人深度學習的「飼料」,並要以不同領域的大數據來「訓練」相應的人工智慧。但掌握大數據的互聯網公司把自家的大數據資源視為核心資產,開放程度並不夠。而要想讓數據徹底商品化、社會化,就必須在區塊鏈基礎上。

天生具有協調合作精神的區塊鏈,尤其是「公有鏈」的數據運行是公開、不可篡改、可溯源、跨國際、去中心化的特點,能為人工智慧數據社會化帶來契機,人工智慧可以在公有鏈之中進行大數據「孵化」;不同互聯網公司依照自身的需求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來運行其人工智慧,可以讓人工智慧創建動機更為清晰可控。

無論是在人工智慧領域還是在區塊鏈、比特幣挖掘之中,都奉行「計算即權力」的第一規律,算力受硬體工具和核心演算法機制兩方面制約,在硬體工具上,正是由於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圖形處理器)的眾核體系集成了數千個流處理器,才大大縮短了計算的時間,而大規模GPU並行架構逐步也使得互聯網公司能以極速處理PB級的大數據。

同樣依賴於底層的晶元的區塊鏈在CPU 時代, 比特幣礦工用台式機用來挖礦。隨著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SIC (專用集成電路)礦機的面世,算力級別大幅提升、計算時間縮小。

區塊鏈中佔主流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OW)被詬病「哈希」計算應用範圍窄,造成了極大礦機的閑置與能源浪費;比原鏈在挖礦的哈希過程中引入矩陣運算與卷積運算, 使得礦機對人工智慧ASIC更友好。區塊鏈中礦機市場繁榮,刺激了人工智慧公司對ASIC 晶元的供應鏈,被淘汰或閑置的「礦機」也可應用於AI加速。

結語:

區塊鏈雖然「燒腦」,但並沒有影響開發者的探索激情。這不只是比特幣的利益訴求,還是真正回歸「價值的互聯網」自由、開放、協作的渴望。正如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把區塊鏈技術比喻為開啟人類小康社會的「阿拉丁神燈」,隨著打通各種幣種、鏈區以及傳統金融資產交易的公有鏈平台誕生,多元資產比特化化正逐漸成為現實,並能為人工智慧提供開放大數據、可控化的智能合約、礦機加速,哈耶克所預言的貨幣、自由資產的時代,以及人們投資與交易資產未來會和現今網購一般便利,一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共贏互促的基礎上。

作者: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科技專欄作家


推薦閱讀:

如何投資區塊鏈項目?
如何評價 BTC 價格突破 $4500?
怎樣看待央行2017.2.9最新約談比特幣平台?
如何看待網易招財貓?
如何能讓國人認識到「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只是一場純粹的騙局?

TAG:区块链Blockchain | 人工智能 | 布比区块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