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戰秦瓊:李靖與孫傳芳的比較
無意中一句話,卻被人稱為「知乎黑李靖最厲害的一次」,有點哭笑不得,不過想想也正常。
nn在北洋諸將中,孫傳芳原來的起點太低,後來思想太頑固,退出歷史舞台又太早,以至於現在人對他了解有限。
nn單就軍事作戰風格而言,孫傳芳與李靖頗有相似之處,喜愛弄險,喜愛出奇制勝、突襲敵人,利用精兵猛將突破敵人的核心陣地後再追亡逐北,不給人絲毫喘息之機。
nn
攻打盧永祥:靜等齊燮元和盧永祥兩敗俱傷之機,策反仙霞嶺敵人,然後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向浙江腹地推進,不到一個月,佔領整個浙江。
nn攻打奉軍:以演習為名突然發動襲擊,主力直撲敵人的咽喉南京,另外兩路一攻上海,一攻丹陽,江南奉軍全線崩潰,破南京後不暇入城,隨即渡江逐北,大破施從濱,北進直達山東邊境。僅一個月,橫掃千軍如卷席,佔領東南半壁江山。
nn但這種作戰策略也並非沒有失效的時候,一旦敵人戰鬥力過硬,突襲不能成功,打成膠著狀態,很有可能演變成傳統的主力決戰。
nn又有人問:「可能我不了解孫的用兵風格,可北伐戰爭敗得也太慘了些太快了些吧,這和李靖咋比?況且敵人也不是那麼強。」
nn
這個需要仔細分析。
nn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北伐軍並非「不是那麼強」,而是非常強。此時的北伐軍與後來的國軍和共軍都不一樣,是一個十足的怪胎。它外有蘇聯源源不斷的金錢和軍火支援,內有共產黨的工農運動和政治工作,再有加倫軍事顧問團的天才謀劃,雖然只有八個軍十多萬人,但許多都是久經戰陣的精兵,尤其是第七軍和第四軍,更重要的是,此時的北伐軍相當團結。
nn面對這樣的敵手,孫傳芳在軍事上的表現(不說政治上,實際上他的失敗根源還在政治上)絕對可圈可點。
nn江西戰場:第一次與北伐軍交手,孫就發現這夥人與之前的對手全不一樣,他節節抵抗,預備在南昌和九江一帶決戰(這個過程中,損失了核心大將謝鴻勛,陳調元開始離心)。終於在南昌失陷時尋找到了戰機,將北伐軍先頭部隊(第一軍、第三軍和第六軍各一部分)圍困在城中,幾乎將其全殲,大挫南軍銳氣。隨後,北伐軍除了武昌圍城部隊之外,主力全部集中到江西戰場,孫軍才不敵潰敗。
nn江西失利後的應對:孫在江西失利後,迅速調整策略。他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絕對無法對抗南軍,孤身北上尋求張作霖的諒解和聯合,組成對抗南軍的統一戰線。隨後,他收攏殘部,將江南防區交給張宗昌部,自己到江北練兵待機。再後,張宗昌潰敗,接連喪失江南和徐州,但孫軍始終保持相當實力,主力猶存。
nn
江北反攻戰:機會終於到來,四一二之後南方軍分裂,開始互相內鬥,孫趁機反攻,攻取徐州,擊敗南方軍名將王天培,總司令蔣介石北上也被擊敗,孫軍追亡逐北,二十天佔領整個江北,南京震動(蔣介石將失敗責任推到王天培身上,殺之)。
nn龍潭戰役:連勝之下,孫破釜沉舟,冒險集中主力11個師渡江突襲南京,但幾個歷史性的巧合匯聚在一起,突襲沒有成功(桂系第七軍扮演了救世主角色),反而演變成為一場持續時間達到一周的陣地戰,最終因海軍倒戈、後援斷絕而崩潰。
nn此戰可謂是北伐以來前所未有的慘烈戰役,也是國民黨統一中國的奠基戰。此戰之後,孫傳芳大勢已去,基本退出歷史舞台,中國歷史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nn可以看出,面對強敵,孫的軍事表現依然耀眼,是所有軍閥中打得最好的,差一點就造成南軍的全線崩潰,其失敗,非戰之罪,正如孫的對手李宗仁所說「雖雲人事,豈非天命哉!」
nn與孫傳芳相比,李靖幾乎從來沒打過敗仗,一打就是驚天動地的滅國之戰,這也是有原因的,除了傑出的軍事才能,至少還有以下幾個因素。
nn
首先是李靖始終順應歷史潮流,站在順勢一方,而孫傳芳則恰恰相反。你敢想像孫傳芳也投身革命後的情形嗎?
nn其次李靖作戰,往往是攻勢作戰,防守的時候少。
nn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李靖慎戰,而孫好戰。
nn最後總結:
nn
從軍事角度看,兩人作戰風格類似,但李在軍事綜合能力還是更勝一籌。
nn如果全面比較,實際上沒法比。孫是一方霸主,與他相比的應該是李淵、李密、王世充等人。
nn(多餘的話:十幾年後,皖南事變發生,而指揮這一行動的國軍將領,就是當初孫軍的一個二線將領——上官雲相。)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靖?
※如何評價唐衛國公李靖的戰功、軍事才能、政治才能?
※哪吒不出生在李靖家,會出生在誰家?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衛青、李靖這樣主動襲擊對方的軍事將領?
※如何评价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