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城市優勢互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提供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前日在香港舉行,這是首個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題的高峰論壇。該論壇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辦,騰訊公司承辦,廣東省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指導。在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這對於廣東省的經濟發展來說自然是重大利好。
今年一季度的GDP統計顯示,珠三角9市GDP已佔到廣東整體GDP的八成多,粵港澳大灣區恰恰將這9個城市納入其中,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合在一起將佔全國經濟總量的一成多,常住人口佔全國的近5%,有望發展成為比肩紐約、舊金山和東京的國際一流灣區。而在這一過程中,香港、深圳、廣州這些核心城市將扮演不同的角色。
香港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僅次於倫敦、紐約和新加坡,是中國聯繫世界的紐帶,在「一國兩制」優勢下,背靠內地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在很長時間內無可替代。香港未來將繼續主導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其擁有資訊自由流通、專業人才匯聚等優勢,未來將繼續是內地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的最有利平台。
不過香港缺乏充足的市場空間和資源,導致第一、二產業難以發展,作為其鄰居的廣東省則可以很好地彌補香港的短板。廣東省正憑藉創新優勢進行經濟轉型,重塑經濟結構,向中高端產業爬升,而香港在國際金融、資訊和人才等方面所擁有的優勢可以幫助廣東省實現其經濟轉型目標。
2016年全國GDP增速為6.7%,廣東GDP增速達到7 .5%,高於全國GDP增速0.8個百分點。廣東省能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主要來自於科技創新以及大量中小企業帶來的活力,2016年廣東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9萬家,中小企業超過700萬家,中小企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數量的半數以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實現GDP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半數。
2016年廣東省的專利申請量突破50萬件,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15萬件,專利授權量達到25.9萬件,位列全國省份第一。2016年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位居前十的全國企業當中有5個位居廣東,另外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
深圳目前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深圳擁有國內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交易所,中小企業和創新科技企業上市集中在深圳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這成就了深圳的金融中心地位。而深圳本地企業佔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一成多,吸引了大量風投資金集中於此地,讓深圳成為全國的創新中心,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創新型城市,2016年其擁有超過140萬家中小企業,位居全國城市之最。
深圳也面臨與香港類似的問題,其地域狹小,由於深圳地價和人工成本的迅速上漲,製造業向珠三角的惠州、東莞、中山等城市擴散。珠三角在改革開放後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製造基地,擁有完善的產業鏈,經過這幾年的升級發展已擁有先進位造業基礎,可以為深圳創新科技發展提供支撐。
廣州則是廣東的省會城市,在發揮統籌珠三角經濟整合上起著關鍵的樞紐作用。廣州是全國的重要交通樞紐,擁有國內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之一的白雲國際機場,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構建「空中絲綢之路」的兩個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廣州南站是亞洲最大火車站,2016年旅客發送量超過1億人次,並正在建設規模更大的廣州北站。在中國鐵道部的規劃中,廣州南站、廣州北站、廣州站和廣州東站將形成廣州鐵路客運樞紐,是全國六大火車客運中心之一。廣州正以此為基礎致力於發展成為樞紐型網路城市。
廣州是國際貿易中心之一,由於歷史的原因成就了廣州作為國際貿易港的地位,在清朝時更一度是全球最大貿易港口,目前南沙港也是全球第四大港口,加上其作為國內交通樞紐以及第16大國際航空港的地位,對內可以輻射內地,對外可以影響全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地位將無可替代,未來將成為該大灣區的商貿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將發揮各自的優勢,集國際金融中心、創新中心、交通樞紐、商貿中心於一身,形成互補共贏的關係,服務「一帶一路」,重塑經濟結構,共同驅動產業升級,形成國際一流的經濟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
※深調研|一座橋如何改變一座城?
※為何珠三角長三角都發展大灣區,京津冀卻不延續八十年代的京津唐國土規劃發展渤海灣沿岸?
TAG:粤港澳大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