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搜尋外星生命?

為了搜索宜居星球,我們用了兩期科普推文,知道了天文學家如何一步步縮小搜索範圍——先從浩如煙海的星空中找到系外行星,再從這些系外行星中篩選出類地行星,再在類地行星中遴選出宜居行星

n

系外行星>類地行星>宜居行星——三部曲的節奏

n

費盡辛苦搜索宜居星球,當然這不是最終目的。

n

我們知道,宜居星球的定義還很粗線條。拿太陽係為例,宜居帶的範圍圈定在0.84AU~1.7AU,金星、地球、火星都處在太陽的宜居帶里。但是眾所周知,金星、火星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任何生命跡象。這就是說,處在宜居帶上的宜居行星,可不都是真的存在生命。

n

能夠誕生/存在生命的宜居行星,條件還是很苛刻的,生命的門檻——那是相當得高!

n

要想說清楚生命誕生的條件,前提條件就是先搞清楚「什麼是生命」?

從變形蟲到特朗普,從知更鳥到你我他,如此大跨度,都屬於生命,而對生命的最簡單定義:能夠藉助自然選擇實現繁殖和進化的有機體。我們把含碳的分子統稱為有機分子,所以說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碳基的,也就是碳基生命。

n

此處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碳元素如此重要?而不是氧元素或者硅元素呢?為什麼地球生命不是非碳基生命,比如是硅基生命、羥基生命呢?……這是一大坨相當重要而且有趣的命題,我們留著下期再說吧。

n

回到本期的核心問題上。既然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命,那麼就應該能得出——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是什麼?

n

換句話說,我們要想在廣袤宇宙中,找到外星生命或者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就必須先明確讓生命生存的環境條件是什麼?問題來了——

①構成生命基本元素是什麼?

n

地球上天然存在的92中化學元素中,構成生命體基本元素的只有25種,其中氧、碳、氫、氮四種元素,就佔了生物活體總質量的96%。

②哪裡才能找到這些基本元素?

n

我們知道,所有恆星時時刻刻都在釋放著氫、氦,除了這兩種輕元素之外,其他重元素碳、氧、氖、鎂、矽,直到鐵元素,都在恆星內部一層層的聚變反應中被製造出來了。至於更重的元素,還會在恆星最後的蛻變——超新星爆發當中生成。

n

包括人類在內,我們所有的已知生命,其實都是由星塵構成的——這句話一點不忽悠。

n

事實上,每個恆星系統都存在構成生命所需要的的化學元素。

n

除了需要構成基元分子的資源之外,生命還需要能量資源來維持新陳代謝。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

n

③哪裡能找到生命所需的能量?

n

我們知道,地球生命需要能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直接從陽光中獲得——光合作用,有的通過消化有機分子獲得能量——吃掉光合作用的生物體,還有的通過跟鐵、硫、氫等無機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來獲得——深海里的極端微生物

▲僅僅1.7毫米的水熊蟲,竟然是第一種人類已知能夠在太空中生存的動物。

④生命需要液態水嗎?

n

除了有機構成基元、獲得能量之外,液態水也是地球生命一個基本構成要素。

為什麼生命離不開水?

它至少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n

1.水能溶解有機分子,使得有機分子能夠參與生命細胞的化學反應;

n

2.水能夠對化學物質進進出出細胞,起到運輸作用;

n

3.水直接參与細胞內的很多新陳代謝。

n

有人可能又要較真兒了,換成其他液體不行嗎?其實,生物學家早就想到了,甚至也做過實驗。比如液態氨、液態甲烷、液態乙烷,甚至液體石油、液態岩漿都研究過了,全都無法支撐生命存活。

n

以上我們說了,生命對環境的4種條件要求——

①要有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②要有構建這些基本元素的行星資源;

③行星必須處於宜居帶,擁有維持生命的能量資源;

④必須要有液態水。

n

事實上,這4種條件屬於遞進關係,如果一顆類地行星能夠存在液態水,那麼前面三種條件也就必然得到滿足了。

尋找存在液態水的類地行星,這是成為人類搜索宜居星球和外星生命的關鍵!

此處我要說明的是,(以防有人又要較真兒,呵呵)我們對生命的所有認知,都來自於對地球生命的研究。換個角度看,我們對宜居星球的探討,很可能是建立在一種狹隘的生命觀上的,進而,我們對宜居條件給出的判別標準也可能過於狹隘。我也認為,大自然或者整個宇宙的創造性,很可能出乎想像!問題是,至今我們尚未發現或者未被確認。所以呢,我在這裡只能跟大家探討科學共同體已經確認的認知。畢竟我們是在科普,不是科幻。

n

好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液態水對生命的頭等重要性,那麼只要找到那些存在液態水的行星就OK了。

n

關鍵就在這兒,人類尚且飛不出地月系、人類探測器也飛不出太陽系的現有條件下,怎樣才能探測動輒就是數十上百光年之外的行星上,到底有啥呢?液態水、大氣層、奇異生物……如何知道有沒有呢?

n

毫不誇張地說,光——人類探索宇宙的唯一利器。我們手裡只有望遠鏡,只能依靠各種望遠鏡,才能探個究竟。

n

而且,也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利用最好的望遠鏡能夠觀測到系外行星的清晰圖像,就跟我們使用牛頓式望遠鏡能夠觀察月球環形山似的——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

n

即使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地面望遠鏡、太空望遠鏡,聚焦到一顆行星上,也無法拍出一張清晰的星球來。

n

▲這就是今年轟動一時的重大發現——人類首次發現7顆類地行星、3顆處於宜居帶的Trappist-1系統——NASA公布的真實影像。

40光年之外的恆星系,真面目竟然是一堆馬賽克。

別說宜居星球了,就連母恆星本尊都拍得那麼模糊。

n

知道了吧,這就是天文觀測的事實。你還能期望發現宜居星球上的海洋世界、奇異生物嗎?

n

那麼問題來了,天文學家是如何搜尋宜居行星有沒有生命的呢?

n

還是利用人類手頭上的探索利器——光!

n

天文學家先是動用強大的望遠鏡,觀測到這些行星的光譜,然後進行光譜分析。

n

提起光譜分析,不妨從最簡單最有趣的稜鏡現象開始。

所有光線都可以通過稜鏡後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彩色光帶,這些光帶看起來就像是彩色的條形碼,只不過是非賣品。

n

它就像是光線的身份證一樣,每一種化學元素都相應對應著自己的條形碼。總之,每一個天體透過光譜分析,都會顯示獨一無二的光譜身份證。這樣的話,天文學家就可以揭示這些天體的秘密。

n

天文學家就是利用這種光譜身份證,搜索/篩選/找到各種類地行星、宜居行星、海洋行星的。

n

背後的邏輯關係是這樣的——通過光譜分析,我們可以研究行星大氣里氣體的吸收或者發射特徵。如果存在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水蒸氣在內的氣體,就會透過光譜身份證被檢測出來。

n

儘管因為這些氣體的存在,並不能直接表明生命的存在,但因為它們精確的丰度、組合差異,就能夠為生命是否存在提供有力證據。

n

比如說,如果檢測到這顆行星存在很高的氧,又因為這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以我們就有理由猜想,這顆行星很可能存在生命。

n

同樣,這一推論對甲烷氣體也成立。早在地球生命進化最初的1億年,地球大氣的標誌性氣體是甲烷,因為微生物通過代謝過程排出的是甲烷而不是氧氣,植物大規模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那時之後的事兒。所以,這就意味著——如果檢測到一顆行星大氣存在較高的甲烷,我們就有理由猜想,這顆行星很可能存在原始生命。

n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宇宙遙遠的某個地方,只要通過足夠大望遠鏡就會發現我們地球,並且測出地球反射光的光譜,也就可以發現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同理,我們也可以通過同樣路徑,探測其他行星是否存在著生命。

n

也許未來某個時間點,天文學家通過光譜分析,有幸發現某個宜居星球上存在豐富的甲烷或者氧氣,為人類創世紀地找到外星生命提供有力證據。

推薦閱讀:

西蘭花有什麼營養價值?
有時候,插插座為什麼會有火星冒出?
為什麼一直以來在中國的科普文以及最近的自媒體科普節目中,很少提到中國內地科學家或科研團隊的名字?
為什麼中國的古生物領域研究成果那麼多,而普通人知道的卻很少?

TAG:科普 | 地外生命 | 太空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