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身為天下|重解道德經 第十三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古本合校

弄辱若纓,貴大患若身。

何謂弄辱?弄為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謂弄辱若纓。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或可無患。

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註:這裡的「弄」字在楚簡《老子》中原寫作上龍下心,現代漢語已無此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龍」字,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寵」字,「弄」字是帛書《老子》乙本的寫法。此字四個版本的寫法各異,但除通行本外,在三個古本中的讀音都為long(「弄」字古音為lòng,現代僅在作弄堂講時還讀此音,想來當初也可能是因其狹長的形象而以龍來表示,後來誤寫成弄的吧)。可見「龍」與「弄」應為原古字在抄錄時誤寫的同音異體字。而「寵」字則是因原古字失傳而附會來的。原古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為急促、驚慌,「龍」與「寵」皆無此意象,故本合校版選取字義較為接近的「弄」字。

古本注釋

纓: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

及:等到,如果。

厇:古同宅。讀zhái。

古本釋義

弄辱如纓,貴大患臨身。

什麼叫弄辱?戲弄是低下的小事。受到戲弄侮辱就像得到個纓穗一樣,擺脫戲弄侮辱也像失掉個纓穗一樣,這叫弄辱若纓。

為什麼說貴大患臨身?我之所以有大病,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或許可以無病。

故此重要的是治理身體如治理天下一般,如此就可以居住於天下了;喜愛把身體當作天下,如此就可以離開天下了。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享樂與生存哪個是根本,本章接著講榮辱與身體孰重孰輕。

弄辱若纓,貴大患若身。

本章第一句先拋出了一個輕重對比的問題,以「弄辱」對比大患。纓就是小纓穗,何等的輕微,老子的意思是「弄辱」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患臨身。前半句的「若」與後半句的「若」意思不同,前者是如、像之意,後者是臨、到之意。古文一字百義,千變萬化,故此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非得用心品味方可窺其真髓。

不過這個「弄辱若纓」與大家一般所見的《道德經》完全是南轅北轍。自古以來學者們對這幾個字的解讀基本上都是「寵辱若驚」,這不禁讓人很疑惑,不是都講究「寵辱不驚」嘛?怎麼《道德經》里講「寵辱若驚」呢?因為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那些解讀並不準確。今天咱就來推翻這個千年公案,「寵辱若驚」根本不成立!

不論後人怎麼貼金都難以掩飾「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這句話顯而易見的概念缺陷。受寵受辱就像受驚嚇一樣?受辱尚有情可原,受寵也驚嚇?受刺激了吧?光受驚嚇還不夠,最好還得像大病臨身、大難臨頭一樣。這不是神經病嘛!不要這麼毀老子好么?

然後又有人站出來說老子寫的這是患得患失的反面典型。請您睜大眼睛看一看,整章從上到下一氣呵成,先亮明觀點,再分別闡述,最後得出結論,多麼條理清晰、結構完整的一篇文字啊,從頭至尾哪有先樹個靶子再推倒的意思?

這句被傳頌了兩千年的「寵辱若驚」實際上是誤讀。從楚簡《老子》中可以找到更為接近原貌的線索,通過與帛書《老子》互參,我將「寵」字修正為「弄」,將「驚」字修正為「纓」,如此就變成了「弄辱若纓,貴大患若身」。這句話前後對比,前輕後重,告訴人們什麼才是人生大事。

何謂弄辱?弄為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謂弄辱若纓。

接下來就是對第一句話的闡釋。首先解釋前半句,而且是先把「弄辱」這個比較陌生的詞給解釋了。「弄為下也」,這正與「貴大患若身」相呼應。一個為下、一個為貴,很顯然是對比的寫法。「弄」為下,那「辱」更不必說,老子不用再解釋「辱」字,我們就能看懂——戲弄侮辱就是低下卑劣、不值一提的小事。

既然戲弄侮辱如此微不足道,那受到戲弄侮辱就應該像得到小纓穗一樣不放在心上,擺脫戲弄侮辱也應該像失掉小纓穗一樣從容淡定。能如此這般滿不在乎,就可以叫作「弄辱若纓」了。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或可無患。

再解釋後半句,為什麼說貴在大患臨身?為啥得了大病反而是可貴的?因為得了大病的人有機會明白一個道理——人之所以得病是因為有身體,如果沒有身體,或許就不會生病了。也就是說,身體是疾病的載體。要想不得病只有兩個選擇:一、好好愛惜身體;二、離開身體。

「貴大患若身」可謂是至理名言,太多人都是因身患大病而醒悟的,經大病而參透生死,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人,更容易大徹大悟。所以說得病不見得是壞事,很多時候,重病恰恰使人得以涅槃重生。

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通過上面的闡釋,老子給出了一個結論——要把身體當作天下一樣來治理。在老子看來,可貴的是治理身體如同治理天下一般,能這樣做的人就可以好好地居住在身體中,健康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是講對身體要足夠重視,維護身體的運轉,要像治理天下一樣的認真投入,這才是活著的正確態度。

更進一步來講,一個人如果很喜歡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天下來看待,堅持這樣做,他就可以離開這個世界了——「飛升」了。這是在講修真法要,發自內心地重視身體、愛惜身體,不僅能活得很好,還能修鍊成仙呢!

本章評述

我們來梳理一下本章老子的寫作思路:戲弄侮辱只是小事一樁——大病臨身才是大事情——身體是疾病的載體——愛惜身體很重要——升仙要旨。

這樣看起來就很清晰了,老子對身體的重視程度相當的高,而把戲弄侮辱這種並不傷身的事兒看得輕如鴻毛。這個道理看似淺顯,實際上是非常之深刻。因為世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總是把恥辱、把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受到點羞辱就寢食難安、痛不欲生;有些人,尤其是佛教徒又把身體看成是污穢之物,非要嫌棄、厭惡身體不可,以致於失去了自我。

那些「寵辱若驚」的人,每天戰戰兢兢、痛心疾首地活著,不僅毀掉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毀掉了自己的生活質量;那些藐視身體的人,不明白身體本是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依託,不重視身體就等於不關心度己度人的航船,那如何能到達彼岸呢?

當然,老子並不是讓人們把自己的身體看得比天下還重要,那就又掉進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溝里去了。他只是想讓人們懂得身體的重要性,過於金貴自己的身體或者過於輕賤自己的身體都是種執著,都該放下。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