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大事未了,如喪考妣

小時候,同一院子里有個玩伴,能吃,很胖。

有多胖呢?雙腳併攏無法跳遠,倒在地下無法翻身。我們都愛取笑他太笨,他也只傻乎乎的呵呵一笑。

後來搬了家,漸漸的少了聯繫。小學的二年級的一天,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在家午睡,就此沒再醒來。

人一輩子許多事,我們都提前做好準備,吃的、穿的、用的。唯一對必將面對,不知何時會來的死亡,無絲毫的應對。一輩子稀里糊塗的來,稀里糊塗的去,不知「生從何來,死亡何去。」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會,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佛說無量壽經》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眾寒熱,與痛共居。貧窮下劣,睏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適有一,復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糜散。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眾寒熱,與痛共居。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德,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佛經中用四種馬比喻不同根性的眾生

-雜阿含經 卷三十三

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馬的皮毛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賓士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都毫無反應,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身軀上,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刺骨髓,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有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有殞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修行。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喪身失命後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才開始憂怖驚懼,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第四種人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突然驚醒,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或許為時已晚。」


推薦閱讀:

為什麼高僧大多是男的?
釋迦牟尼傳承給摩訶迦葉,為什麼說禪宗初祖是摩訶迦葉,不是釋迦牟尼?
怎麼看待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我是誰『』這個問題,各家各派各個大師或研究者都是怎樣回答的?

TAG:佛教 | 生命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