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焦慮,論極簡的互聯網生活方式

無論微博、微信、知乎、豆瓣、各類視頻網站、資訊網站、購物網站,不知不覺我們就會把刻意練習的一萬小時理論用在社交媒體、網路購物、乾貨學習上,表面看上去是求知,但實際上更像是一種焦慮。

幾年前,我手機里的應用數量常年保持兩百,現在,只有這些應用的手機卻夠用了。

目前iPhone SE上的應用列表

不一定能算極簡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但我知道大部分應用都是因為我們對於未知帶來的焦慮和採取自我安慰的做法。不知道去哪裡,要裝地圖應用;不知道吃什麼要裝大眾點評;不知道要看什麼新聞,裝了一堆新聞應用;不知道要看什麼視頻,裝一堆視頻應用;不知道要買什麼,從買什麼到哪裡買還有一堆應用。其中大部分的應用有網頁版,用一次就走的應用何必要裝手機上。不僅如此,他們會靠通知、推送來搶奪我們的注意力。

所以呀,互聯網生活中的極簡生活方式和現實中一樣,認清我們人類是慾望機器這個事實,否則會焦慮。再說個題外話,不是現在沒有網癮這個現象,而是大部分人都網癮了,所以網癮就不是「問題」了?!

在盡量不使用微信、微博後,發現有太多「過期」信息都不值得關注,比如微博上曾經關注的帳號、知乎以前關注的問題、微信上最早關注的公眾號,隨著時間、空間發生的變化,我們的關注點也因此變化。不僅如此,微博、微信、知乎這樣的信息流完全不是你能把控的,會不斷新增信息,有來自平台的、廣告主的、朋友的,這樣的網路生活是不是太繁重了呢?

嘗試著體驗一下所謂的「極簡生活」,那就從從清理「過期」關注,對自己的互聯網生活進行梳理,從內容消費的信息源到內容消化的輸出端都做下思考吧。

雖然這是一種生活姿態,外帶著一些矯情,但所謂的極簡是,在時間被消費的同時,都應該被明確(而不是正確)和快樂的使用。在關注更多信息源的時候,清理「過期」關注這樣的減法可能就是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極簡。

當然,在全民直播、網紅電商的時代,把刻意練習的一萬小時理論統統在購物上運用得如魚得水,實在是值得深思。


推薦閱讀:

TAG:互联网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