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Innovation廚魔:糟鹵扇貝大戰梅菜扣肉
Bo Innovation廚魔
在吃分子料理之前,最好先把對一頓飯的期待從「好吃」轉移到「好玩」。
比起烹飪,這更像是一場比誰更能異想天開的藝術科學競賽。這個概念近些年才開始在西方興起,大廚們利用各種奇特的工具,通過物理和化學的手段,將原始食材的外形、質地等打散、解構,然後重組,成為一道新的神奇菜品。但分子食物並不都是高大上呀,最庶民的「棉花糖」誰都吃過吧,就是將蔗糖重組後變成棉花狀的外形。
今年吃的兩頓分子料理,曼谷的gaggan,部分菜式運用分子元素的創意印度菜;香港的廚魔(Bo Innovation),主打中式分子料理。前一家是今年亞洲50佳第一,後一家是米其林三星,這種新潮花樣玩好了,立刻打入fine dining界的頭牌。
香港不少餐廳有周一到周五才開午市的規矩,廚魔的午市主廚推薦套餐年年在漲價,現在是730港幣加10%服務費,但相比動輒2000HKD朝上的晚市,來吃午餐嘗個甜頭是不錯的進擊之道。餐廳的主廚Alvin Leung(梁經綸),人稱「廚魔」,右臂上直接紋了「廚魔」二字招搖過市。光看照片大概會以為是某個社團下面管泊車檔的小混混,午餐時大廚魔不在店裡,主政的小廚魔帶著閃亮的銀耳釘,頂著個完全不像料理人的帥氣髮型,嚴格繼承師父的風格。
12點準時坐電梯上到餐廳門口,被帶到正對大門的桌前,這頓飯我不僅要對著空氣,還要對著進出食客、侍者的身影,別人的忙碌更襯托出我這份悠閑的不自在,索性面對一堵牆吃還好些。要了一杯茉莉金花,花球由茉莉花茶葉和千日紅手工紮成,丟下去後慢慢舒展,姿態很曼妙,讓我一秒產生在SPA中心的錯覺。
廚魔整體的概念走得很流暢,每一道都以某種傳統調味品或輔料作為關鍵詞,廚房邊的櫃檯上擺著一排道具,到時候服務生便會拿出一樣來講解,上來就是背熟了的英文。然而用英文講「wok air powder」,鬼知道這是什麼,你們難道能猜出來?只好弱弱地問,能講白話么,好歹還能基本聽懂,普通話大概會聽到耳朵要起義。
就這樣,聽力和品嘗的考驗同時開始了。
小食是蔥香口味的雞蛋仔。幾乎所有的香港美食攻略里都會推薦這樣街頭小吃,「利強記北角雞蛋仔」還入選了2016米其林輪胎人推薦,我實在受不了那股濃烈過頭的奶香味,店門口方圓100米都能聞到,太倒胃口。蔥香味的倒是不錯,儘管很有江浙風味。
開胃菜是糟鹵扇貝,擺盤和色系都好初夏清新款,卻是用上海「糟鹵」做sauce底子,提取自陳年酒糟,濃郁的酒香跟海鮮特別搭。另外幾樣配料也是各司其職,鍋巴負責嚼勁和口感、牛油果提供綠色和淡淡的奶香、糖豌豆和豌豆苗賦予靈動的造型和甜味、檸檬汁增添風味,一開場就漂亮,平衡感極好。
umami(蝦油米粉toro),日語「旨み」鮮味的音譯,這回的元素是「蝦乾熬的油」,米粉撈過在紅辣辣的蝦油里浸出鮮味,配以炸脆的米粉,用來蘸旁邊撒的黑粉吃。
看到不少評論里說是黑松露,菜單上寫的卻是「wok air powder」,好奇心大發,重新把那位長得像撒貝南的小夥子叫過來,沒想到這個英文單詞竟是自作主張把「鑊氣」翻譯的結果,根據解釋,這黑色粉末就是炒菜時鏟子和鍋子乒乒乓乓打了一架,碰出的「火花」。做很多菜時鑊氣尤其重要,干炒牛河就是一例。
第一口蝦油米粉下去,出於本能刺激的愉悅感奔涌而來,第二口就開始膩了。小夥子在還在一邊煽風點火,「這壺蝦油就放在這裡,請按照喜好隨意添加。」
兩塊吞拿魚大腹又是油光涔涔,像剛在海里游完幾千米,不斷地出汗(豐富的油脂),連我這麼愛toro的人都對這「油配油」的組合怕了起來。
接下來是廚魔的經典招牌——分子叉燒包。對一個不愛吃叉燒的人來說,每次吃粵菜粵點都得冒一點小風險,對於廚魔,儘管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幾乎是視死如歸地把這顆叉燒包放進嘴裡,一口氣咬開外皮,「噗」地一下,叉燒的味道牢牢附著在口腔表層的每一個細胞上,幸而是「分子重組」過的叉燒包,那一點微微失真的味道拯救了我。Foie Gras,法語里稱油脂極其豐富的頂級鵝肝。早有耳聞,這一道是備受飯搭子好評的「梅菜扣肉」,怎麼個扣法呢,又讓人大跌眼鏡,梅菜雪糕扣煎肥鵝肝。這回終於出現了消解油膩的好幫手,青蘋果沫、脆薄的蘋果乾、生薑味餅乾。對於鵝肝又是接受度極低,幸虧有梅菜焦糖雪糕巧妙中和掉那股肝臟特有的味道,但總覺得雪糕過於咸了些。
霸氣的「茅台」雞尾酒,容器是個高腳酒爵,先做足了聲勢。不出所料,小哥又雄糾糾氣昂昂地拿著一瓶茅台酒過來作說明。除了酒,還加入山楂、檸檬草和百香果後混合製成,都是大愛的果物,味道很熱帶很調皮。問題在於那個酒爵光好看,喝起來幾乎要把脖子180度折斷,還剩了些在容器里。主菜是紅鯔魚,連皮一起炸焦脆了,黑豆和黑蒜做醬汁,配以裹了一層烏魚子粉的黃肉椒,撒日本香橙(ゆず)碎提香。雖說分子叉燒和梅菜扣鵝肝個人口味來說不喜歡,但創意還是挺好的,這炸魚相對平淡一些。看到過這道菜另一種濃墨重彩飄飄欲飛的擺盤,倒還有點意思。
壓軸是花椰菜海螯蝦,這回用鹹鴨蛋黃元素,做成醬裹在蝦外面,上面鋪著黃芥末醬做的泡沫。花椰菜做成義大利燴飯risotto的感覺,同時分飾兩角,又變成香氣濃郁的花椰菜泥伴著蝦肉吃,黑松露微微點綴。想像一隻蝦貴婦同時被裹上天鵝絨、絲綢、友禪染卻又彼此不衝突的感覺吧,開頭跟結尾好滿意!
甜品主打菠蘿系列,從菠蘿果醬到茴香菠蘿冰淇淋,火龍果乾、冬瓜干、黃油小脆餅和酸奶做底。Ice cream是果冰口感的,一點也不膩,好評,驚艷感就差少少咯。總體來說,廚魔給我的感覺是各道菜都口味偏重,或許就「中式」這個點來說,其實是抓准了?服務也有高冷距離感(不少香港餐廳的通病)、尤其那位經理用英文介紹菜品時跟背書一樣,眼睛還不停瞟著門口怕有來客要招呼,也是太心不在焉了。雖說向來只盯著食物好不好吃,但這10%服務費也要有所體現吧,這一次有撒貝南小哥的顏值就抵消好了。不過這幾年看廚魔的菜式幾乎沒怎麼變,價格倒是蹭蹭蹭在漲,午市的chef menu性價比還算可以,作為一個體驗型餐廳體驗下就足夠啦。
讓我對糟鹵扇貝和鹹鴨蛋龍蝦再留一次口水好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