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法蘭西—巴黎的舊日集市

自相矛盾地一邊享受著大型超市或者更簡單粗暴省事無比的網上購物,一邊念著菜市場的好。

在家鄉的時候,總嗔怪媽媽把我從睡夢中拉起來去樓下的早市買食材或者現成的飯食。一個菜市場有什麼逛頭?後來人在異國,膩煩了超市裡單調乏味,說不上鮮嫩但又無法挑剔其腐壞的蔬果,和全程無需多言,只一句付款時的「用卡可以嗎?」,終於打聽了開市的日子,邁開腿走向了附近的集市。

法國的「早市」其實不早,七八點攤主們還在悠閑地整理貨品也不稀奇,顧客多是上年紀的老翁老嫗,九點過後才正是最熱鬧的時候。

認真逛過的早市一共有三,初到巴黎,南邊郊區的集市(mairie dissy);長居五區時鄰近的廣場集市(place monge);和以異國風情和價錢便宜著稱的美麗城(belleville)。

Mairie dIssy

初到巴黎,怯生生的感覺讓人畏首畏尾,很不爽利。某天下課,出了地鐵口陽光明媚,心情大好,恰好集市還開著。一顆美好的貪吃之心被撥弄得活泛,於是在水果攤物色起來。草莓嬌嫩紅艷,來一盒;菠蘿香氣逼人,顏色又跟陽光搭配得緊,買……嗎?讓人猶豫的並不是它5塊一個的價錢,而是好吃懶做的我想到要削皮就頭疼。這時候熱情的攤主歡快地推薦,「這香水菠蘿可好吃啦!來一個?」。我問「您能幫我處理下嗎?我家裡沒有工具」。攤主轉了轉眼睛,道:「當然,Jean!」,喊來個滿面慈祥的大叔,指著他說,「他可會做這個啦!」。我不置可否,大叔倒麻利,挑了個菠蘿操刀便開始削皮。我一邊心疼他多割掉的菠蘿肉,一邊怨自己懶惰,明明不需要什麼特殊工具……不過回到住處,把洗好的草莓和菠蘿擺上盤,斜倚在床上吃起來的時候便忘了這些小波折,感慨日子的美好了。

Place Monge

在五區住得最久,於是步行五分鐘的集市也最熟悉。整個集市轉了幾圈之後就鎖定了自己的購物路線。亞洲人的水果攤東西新鮮又便宜,只是顧客熙攘,要第一個去排隊,若當天沒有買全清單上的蔬果就之後在別的攤查缺補漏。說起來這個水果攤的售貨員們相當訓練有素,從卡車上卸貨到裝袋、結賬一氣呵成,一人多職,高效又風趣。應季的貨品用美好的品相提醒著人們時間的更迭。媽媽來過一次,自此對杏子和品種多多的生菜念念不忘。

Marché Monge

雞蛋攤兼賣洋蔥、大蒜和菠菜葉,這個構成很奇葩,至今不知淵源。不過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倒是適用,童叟無欺。露天散養的雞蛋雖會貴上一倍,但個頭和味道卻不是其他廉價雞蛋可比。我的常規購物路線還會經過黎巴嫩人賣的餡餅,牛肉、雞肉或是乳酪、菠菜餡的三角餅攤。對中國胃來說,這些餡餅味道不免寡淡了一些,好在現場製作熱騰騰地吃下肚,也能偷懶地略解鄉愁。

第一次去美麗城集市竟然是到達巴黎的第二天。被當時照顧我的姐姐拖去採買,熟悉下市井生活。於是深深記住了巴黎有這樣一處所在,30個雞蛋3塊錢。當下並沒有看到市價幾何,所以對這個價錢也沒大稀奇。在用人民幣花歐元的留學日子裡,拮据是常有的事。又不肯太委屈自己吃些垃圾食品,於是拉上小推車奔向這個省錢的所在。吃了幾次「閉市羹」之後摸清了這個集市的秉性,每周二、五開市,十一點後可能還候著你的攤位已不多了。

Marché Belleville

逛這個集市除了要早到是鐵律外,根治了我購物前列清單的習慣,因為總會邊走邊買,在買到自己想好的東西前購物車就被塞滿了。不同於前兩個集市標榜「新鮮、生態」的叫賣,在這裡異國口音的「1 euro, 2 euros」才會讓攤子前門庭若市。於是想省錢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地來這裡買上一板雞蛋和幾穗金黃的玉米,想提高一下生活品質就在門口的市場體驗人生。

------------我是讀書筆記的分隔線O(∩_∩)O-------------------------------

「在1969年決定遷移巴黎集市前,它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擁堵、成山的垃圾、惡棍和小偷橫行的。歷經800年的Les Halles集市被遷往靠近奧利機場的Rungis。」

「早先的集市是有圍牆的,以便當局收取關費和稅費,也便於規章法令的執行與實施。奸商和小偷會被示眾,而作姦犯科的人則會被處以絞刑。」

「19世紀,繼奧斯曼公爵將巴黎市中心的馬路規整直線形後,拿破崙三世任命工程師維克多·巴勒塔爾整修Les Halles。從前的10所金屬、玻璃構成的建築被整合成一個整體街區。色彩紛呈的擺滿水果、禽類和新鮮魚肉、牛肉的貨攤啟發了埃米爾·左拉寫就他著名的小說《巴黎的肚子》,也是巴黎大集市的別稱。」

「人們可以讓強壯的挑夫幫自己扛貨品,這些挑夫被稱為『Les Halles的強者』。12世紀開始,他們開始組織起來進行合作,工資開始以計件的形式固定下來:一件即背200公斤的東西走上6米。」

「第一撥採買者會在早上七點左右抵達,置備午餐和晚飯的食材。當她們菜籃滿滿地離開時,集市才真正開始它持續數小時的喧囂。收市時會鳴鐘。這是窮人們渴望的信號,鍾一響,他們會一擁而上拿走貨架上沒賣光的吃食。因此,這些人也被稱作『鍾浪漢』。」

「1971年,喬治·蓬皮杜決定拆除巴勒塔爾的建築群(只餘一座保留為博物館),建成一座名為Forum des Halles的購物中心,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Rungis提供給首都及其周邊百姓日常消耗的50%的海產品和淡水魚類、45%的蔬果、35%的肉類和50的鮮花及盆栽。……普通人可以參觀該市場,但只有食品行業的從業者才能進行採買。」

(各類食品的銷量由大到小,一窺法國人到底吃什麼長大O(∩_∩)O)

魚類:海魚3萬噸(其中2740噸沙丁魚),1810噸鮁魚,淡水魚10400噸(其中8710噸三文魚)

肉類:牛肉、小牛肉、羊肉、豬肉、下水

奶蛋製品:乳酪、黃油、雞蛋

蔬果(只有30%的水果產自法國;而70%的蔬菜為法國原產):香蕉、草莓、葡萄、甜瓜、蘋果、朝鮮薊、胡蘿蔔、口蘑、西紅柿

園藝品:鮮花、盆栽、聖誕樹

A continuer...


推薦閱讀:

誰能給我一些20世紀歐洲復古的街景老照片?
如何看待13號晚上法國的槍擊與爆炸事件?
如何看待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巴黎槍擊案?
為什麼巴黎有這麼多性工作者?
法國反恐遊行的意義是什麼?

TAG:美食 | 巴黎Paris | 法国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