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見火星隕石坑,卻不見隕石呢?
很多看過《異星覺醒》的人,都被強悍的火星生物著實嚇唬了一把。來自真實世界的火星,雖然尚未發現任何生物,但也足夠神秘和怪異。NASA最新放出一些火星奇異照,正好證明了這一點。
n▲瑞士乳酪區n
這些被行星科學家戲稱為「瑞士乳酪區」的火星地貌,不是我們愛吃的Cheese,其實是大面積的乾冰,也就是固態的二氧化碳。
n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乾冰呢?首先是火星大氣高達95%都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凝固點又是在—78.5°C,再看看火星地表溫度,平均—63°C,夜晚最低可達—132℃!直接把氣態的二氧化碳凍成乾冰,不僅可能,而且時刻發生。
照片右上角的那個圓坑是什麼東東?
nNASA給出的解釋,這可能是一個隕石撞擊坑,也可能是一個塌陷坑。我個人更傾向於前者解釋。因為火星地表充滿了撞擊坑,這是在被行星科學家劃定為「諾亞紀」的遠古時代(約45億~38億年前),火星被大量隕石撞擊形成的。
n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了坑,隕石呢?
n遭遇隕石/小天體/小行星的撞擊,是所有行星都得承受的命運,火星也不例外。①隕石通常以數倍聲速撞擊火星;②撞擊地帶產生應力,隕石被擊碎、熔化;③形成一個半球型的衝擊波,地表炸出類似一個火山口;④撞擊地帶產生衝擊反彈,像火山爆發一樣,噴發物質流、流星體;⑤形成一個圓形的撞擊坑;⑥風蝕土侵改變著隕石撞擊坑的最初模樣。所以呢,撞擊坑不是簡單理解為:隕石對地表造成撞擊形成的,而是衝擊波造成衝擊和震懾形成的。而這一過程導致隕石消失,只剩下撞擊坑。
跟地球、月球、金星不同的是,在火星中高緯度地帶,新形成的隕石撞擊坑,竟然撞出了地下水冰(如圖藍紫色,彩色人為增強),這再次證明火星地下存在大量的固態水。
▲上好布料n乍一看,分明就是一塊上好布料嘛,縫製在火星的地表。鎖邊細節處理得也很好,均勻,細緻,一絲不苟。裁縫是誰?誰的傑作?
n
簡單來說,就是風。火星上還有風?當然有啦。剛才說了,不僅有,還有狂暴的沙塵暴,比地球上的強大多了。在南半球春夏兩季,暖風吹向北半球,就會形成厚度可達1000米的沙塵暴,持續數周,沙塵風暴就像裁縫一樣,所到之處把火星地表熨燙一遍,從而塑造出諸多與眾不同的地貌。我們從照片中看到的這塊布料,正是風的傑作。
n有人會問了,火星因為富含赤鐵礦,不是紅褐色的土壤嗎?為什麼會有灰藍色的「布料」呢?n首先應該澄清的是,這種顏色是照片後期處理時,經過人為調色,增強的效果,為了大家看得更明顯。這是NASA圖片處理的慣常做法,為了科普嘛。
其次,這種藍調的底色,可能來自於沙丘含有的硅酸鹽和乾冰形成的光線折射。
n順便說一下,火星大氣里絕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其餘有少量的氮氣、氬氣、氧氣、水汽,空氣里充滿了浮塵,因為吸收藍光,所以,火星的天空看起來是黃褐色。n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這些奇異的火星照,到底是誰拍攝的?n答案是一個叫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或者叫火星偵察軌道器,簡稱MRO)拍攝的,是NASA早在2005年發射的一個火星探測器,至今已經整整工作了11年,不僅是美國第5個正在使用的火星探測器,而且是目前功能最全、拍攝範圍最廣的火星探測器。為人類見識奇異的火星世界,立下了汗馬功勞。
推薦閱讀:
※人的顱骨最多可以承受多重的打擊?有不能禁受重擊的區域嗎?
※學術界有哪些知名的爭吵?
※科普時間:醫生,我真有高血壓,可怎麼測就是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