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到處旅遊這件事,真的沒什麼好炫耀的

我有一位老師,因為不喜歡國內的官僚制度,多年來一直是講師,但是好在他足夠聰明,教寫作業教的聲名遠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用一技之長賺點錢來活的有尊嚴」。這麼多年聽家長們聊天經常會提起他來,順便也聊聊想上他的課的學生家長們五花八門的「走後門」方式。塞錢已經是最簡單的了——當然也是最沒用的,他從來不收。還有聽聞他稀奇古怪的愛好,給他送各國錢幣的,名家書畫的。當然也有找了領導施壓,親戚旁敲側擊,每每最後都會下一個結論:全部不奏效。聽來大有一種俗人請隱士出山的感覺。

後來我學藝結束,加了他的朋友圈才發現,這位老師真是位雅士。他朋友圈裡大多是自己出去遊玩拍的照片,再配一兩首恰到好處的詩,一段小描寫,或者是簡單的一句話勾勒出當時的氛圍。常出現的景緻有江邊洗衣服的少女,坐在門口叼著煙鬥打瞌睡的老農,牽著黃牛回家的孩童,把染料倒進大缸的青年… 看他朋友圈彷彿一瞬間來到未知的桃花源,意識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過著淡然悠閑的日子。彷彿米勒筆下的拾稻穗的少女,只見悠閑愜意不見人間疾苦。

不得不說,他貼出來的每一個地方我都很想去。幾張照片,寥寥幾語就能夠勾出人無限嚮往之心。更有趣的是,這些地方大部分離我的家鄉實際上開車六小時之內都能到,而我卻一直不知。

從高中開始我就一直往外跑,因為不用高考的原因高三一整年差不多都在外面玩。中國的各個角落都跑的差不多,後來出了國更是想去哪兒訂一張機票就能飛去,從美國去歐洲也是抽個日子去芝加哥使館辦個簽證就能走了的節奏,在家等著護照拿到就買票直奔機場,把「說走就走的旅行」身體力行。拍了很多照片,認識了很多人,吃了各地所謂的美食,然後逐漸就疲憊了。說真心話,歐洲的景緻於我而言其實沒有什麼區別,這對於一個學藝術史的學生簡直致命。於是漸漸減少了出遊的次數,旅遊範圍也越來越局限。

直到今天看到一篇被頂到我timeline的文章,想了想終於明白這是什麼毛病。那篇文章大致就是講了一個女生全世界到處旅遊,然後強調經歷很棒很難得很可貴。可惜非常的標題黨,字裡行間又有淡淡的報菜名般炫耀,雖然知道旅遊營銷號的初衷大概都是讓大家覺得四處遊玩很厲害,實際上仔細想想這跟化妝品營銷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為了盈利只能虛構出你實際上不需要的東西,而週遊世界式的旅遊正是其中之一。

仔細想想我去了那麼多地方,有多少是我想再去一次的呢,其實不是很多。在波多黎各的海邊度假睡到自然醒固然好,但是說加勒比海島們真的有什麼區別可能也沒有那麼大,真的要每一個地方都跑一遍加入自己的成就列表,倒不如墨西哥城吸引我。再者一直在路上實際上是很疲憊的狀態,從繁忙的工作中休出三天來和無所事事在家待了兩個月以後被踹出家門去旅行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到底旅行是一種生活狀態還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種逃離,意義也不同。因此確實很佩服我的老師,一直在路上也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想於他而言,發現周邊不為人知的小鎮的樂趣遠比去一趟斐濟島度假來的愉快。

當然沒嘗過的佳肴還是要嘗,但是吃的多了還是會知道自己的口味。如我有空倒是願意先回家把周邊自駕游一遍再說。因此突然覺得,拿到處旅遊炫耀的人,跟收藏了一整套口紅色號也許沒什麼區別。除了對口紅特別鍾愛的人之外,實用的成分太少,給他們展示的慾望太足。

再者最近看見新聞說「父親帶女兒自駕穿越幾個大陸從中國去美國讀大學」,然後底下一大堆評論說「真有錢,有錢真好」。也有人嘗試反駁說,「不只是有錢就能做到的」。可是以我的經驗來看,旅遊這事兒真沒什麼難度可言,人在,錢多,就成了。能有什麼難度呢?用錢買機票,用錢打計程車,用錢請導遊和翻譯,用錢住酒店,在酒吧聽歌聊天,穿上當地傳統的服飾,參與最原汁原味的本土活動。營銷文裡面的什麼勇氣,堅持,毅力,熱情,是最沒有用的東西,給你一張信用卡比什麼都好使。比如我爹,對旅遊這個活動深惡痛絕,對他來說旅遊只有兩件事情:購物和睡覺,因此他甚至不帶行李,因為他總會最快的發現當地的購物中心。其他時間要麼在玩手機,要麼在吵著回酒店睡覺。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加入我娘組織的「每年兩次雷打不動全家出遊活動」,這樣掐指一算他也算是「到處旅遊」的人了。我甚至還能寫一篇文章,「父親帶女兒穿越半個美國送女兒去上法學院」。

叨逼叨了那麼多,主要還是這個暑假給自己塞了兩份實習沒有機會出去旅遊,宅在家裡已經是非常的暴躁了。準備也許周末去一趟長島釣小螃蟹吧。

可是滿池的荷花,煙雨中的庭閣,早起時在晨霧籠罩中的遠山,真想念江南的夏天啊。


推薦閱讀: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