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元明清三代書法之巔,人生卻寫滿了尷尬

11歲那年,趙孟頫做了一個怪夢。

他夢見自己學會了飛翔,向著太陽不停地揮動翅膀,就在快要達到的時候,突然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拽到了旁邊的一顆星球,重重地摔出了一個大坑。

從夢中驚醒時,母親正一臉愁容地站在床邊。

「快起來,給父親守孝。」

有史學家考證,趙孟頫的水逆可能就是從那個夢開始的。

沒點兒白天見鬼的勇氣,做不了趙家的媳婦

做趙家的女人,沒點兒魄力是做不成的。

趙孟頫的母親丘氏深諳此理。

「大丈夫能屈能屈。」她常常這麼教育孩子。

丘氏這套明哲保身的攻略,是從趙家幾百年的興衰史歸納得出的。

往上倒十代,趙孟頫的祖上叫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可現如今,是一代不如一代,太祖打下的江山,只剩半壁無餘。

兒子出生那年,《大宋日報》號外:「忽必烈血洗蒼山洱海,大理國段氏舉手投降」。丘氏看到這裡,心中一沉:opps,我大宋朝要完。

果不其然,趙孟頫25歲那年,為了避免北宋滅亡的悲劇重演,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八歲的趙昺,在左丞相的懷抱中,墜崖投海。相繼,十萬宋氏軍民也投海殉國。

早已料到如此的丘氏,冷靜地對趙孟頫說:

「兒子,污染大海是不對地。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好好讀書,出類拔萃,『聖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

一語中的。

元·男神·趙孟頫

如果不是這漫長的水逆,趙孟頫完全可以靠臉吃飯,都輪不上拼才華。

32歲那年,趙孟頫第一次北上進京,他是被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的,忽必烈點名要見「江南第一才子」,宋氏苗裔。

作為一代天驕的後人,忽必烈不僅會射大雕,還會籠人心。

他一見到趙孟頫,便花容失色一般,連連說到,「這是人嘛?這還是人嘛?」

趙孟頫心裡嘀咕,「這什麼毛病?」

「簡直是神仙呀!」

「呃……」

「對對對,你說什麼都對!」

就這樣,趙孟頫開始了自己的「尬官生涯」

趙孟頫當官,是極為尷尬的。

有人說,他就是一個「政治花瓶」。作為元朝四等人之最低等——南人,趙孟頫在朝中,幾乎是一個行走的表情包。不僅蒙古人排擠他,連漢人都取笑他。

聽說,元朝最有名的那個「色目人」(歪果仁)馬可·波羅,壓根都沒在他的書里提到趙孟頫。

悶悶不樂的他,寫下了一首《罪出》排遣鬱悶:

在山為遠志,出山為小草。

古語已云然,見事苦不早。

誰令墮塵網,婉轉受纏繞。

昔為海上鷗,令為籠中鳥。

「難道我這一生,就這樣當個弄臣嗎?」

趙孟頫決心放飛自己。

像11歲做的那個夢一樣,雖然遙不可及,也要努力揮動翅膀。

於是,他大膽上書言之,抨擊時政,跟當朝宰相互懟。

居廟堂之高卻憂其民,趙孟頫直言批評「新鈔法」,認為新法,不僅不符合經濟學規律,加劇了通貨膨脹,還會至人民於水火之中,等同於草菅人命。

趙孟頫36歲那年,大都發生了大地震,死傷數十萬,他懇求忽必烈大赦天下,免除徭役賦稅。

有人說趙孟頫這是在作死,他不信。他相信正義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幾年相處下來,他恍惚覺得忽必烈就是正義本人。

直到38歲那年,忽必烈一個「不小心」,殺了忠心耿耿的宰相,趙孟頫才如夢初醒——伴君如伴虎,不如走為上。

逃是逃不掉地。

忽必烈去世後,他的兒子繼位。

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趙孟頫召回來。用元仁宗的話說:

「文學之士,世所難得,如唐李太白,宋蘇子瞻,姓名彰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趙子昂,與古人何異?」

把趙孟頫比作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蘇軾的不是元仁宗一個人。

整個元代、明代、清代,三個朝代,歷時六百餘年,論書法,趙孟頫如果排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明代董其昌,晚年的時候說,「余年十八學晉人書,便已目無趙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之不可及也」。

翻譯過來就是說:我18歲的時候學晉人的書法(主要是王羲之),當時就看不起趙孟頫。如今老了,才知道趙孟頫才是遙不可及。

清代的大書法家傅山,因為討厭清朝,連帶著開始討厭「投降」元朝的趙孟頫。年輕時,他說,學王羲之學不好,學趙孟頫一學就會,可見學君子難,學小人容易。

然而到了晚年,他卻作了這樣一首詩《秉燭》:

秉燭起長嘆,奇人想斷腸。

趙廝真足異,管婢亦非常。

醉豈酒猶酒,老來狂更狂。

斫輪餘一筆,何處發文章。

意思是,我半夜坐在燭台邊嘆氣,趙孟頫這人真是牛逼,他的老婆管氏也不是常人,這樣的人我真是比不了。服了,服了。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

就是素有「點贊帝」美譽的乾隆。

他每天都嚷嚷著自己是趙孟頫的「隔世真傳」,不僅在趙孟頫的畫上一題、再題、三題、四題甚至十題、二十題,直接在畫上作讀書筆記,遠看好似遍體生癬。

還在趙孟頫的字旁邊題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這蜜汁自信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寫滿了乾隆讀書筆記的畫,此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乾隆的字vs趙孟頫的字

到了晚年,趙孟頫已是神一般的存在。

元仁宗誇他有七個優點:

第一、帝王苗裔——出身好;

第二、狀貌昳麗——長得帥;

第三、博文多學——學問高;

第四、操履純正——人品好;

第六、書畫絕倫——造詣高;

第七、旁通佛老——道行深。

趙孟頫的小楷,同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68歲時曾在28歲時的作品上重新題字,一生滄桑,躍然紙上

自古爍今,歷史人物的褒貶,始終隨著角度的不同而變化,不變的永遠是藝術本身。

而趙孟頫也深知這一點,63歲那年,他寫下一首《自警》:

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

惟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

慚愧一生,惟余筆硯。可謂一生寫照。

五年後,一代書壇巨星,從此隕落。

1987年,為了紀念趙孟頫,國際天文學會將水星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趙孟頫」。

正應了他11歲時,做的那個夢。


推薦閱讀:

元法治國
為何強大的元朝卻撐不過一百年就逃回草原?
文化遺產·移民文化nn首屆明玉珍國際學術研討會nn會議紀要(上)
金國和蒙古的野狐嶺之戰中,金軍失敗原因是什麼?
伯岳吾氏——一個幸運值爆棚的古蒙古氏族

TAG:书法 | 书法家 | 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