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的成功之路(二)——從處理器到SoC

什麼是SoC

在2017年2月底的小米澎湃S1發布會上雷軍多次強調這是一顆SoC不僅僅是處理器,那什麼是SoC呢?SoC是英文System on Chip的縮寫,翻譯為片上系統,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大腦,那麼SoC就是包括大腦、心臟、眼睛、手腳並給它們分配任務的系統。因為通信是手機的基本屬性,所以手機SoC一般分兩大塊,BP(Baseband Processor)和AP(Application Processor),BP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帶晶元。

一個移動SoC除了CPU還包括BP(基帶)、GPU(圖形處理器)、DSP(數字信號處理器)、ISP(圖像信號處理器)等重要的模塊。這些模塊通過複雜的異構計算系統,管理、組織、協調、分配各模塊的任務,以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並使性能和功耗更趨平衡。

基帶很重要

在智能手機初期,移動處理器領域可謂是大佬雲集,TI、Nvidia、甚至後來的Intel都是IC行業的翹楚,可是這些大佬都先後退出了這個領域,因為他們都遇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基帶(Baseband)。隨之而來的是高通憑藉基帶的優勢橫掃移動處理器市場,甚至很多人調戲高通的SoC是買基帶送CPU,由此可見基帶的重要性。

基帶通常是手機中的一塊電路(也有軟基帶,比如小米的澎湃S1),負責完成移動網路中無線信號的解調、解擾、解擴和解碼工作,並將最終解碼完成的數字信號傳遞給上層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可以理解為通信模塊。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華為是做通信起家的,做好基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不然,曾經通信設備領域的老大愛立信和IC巨頭意法半導體的移動晶元合資公司意法-愛立信(ST-Ericsson)在虧損27億美金後也黯然退出,這足以說明基帶並不好做。

海思麒麟處理器正式跨入SoC行列

華為的K3V2是CPU+GPU的組合,並沒有集成基帶,再推出K3V2的一年之後,華為推出了麒麟910,首次集成了自研的Balong710基帶,成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SoC,這是一項並不容易的事情,蘋果至今沒有做到,intel沒有做到,三星在幾年後才做到。

之前我們已經說過了,K3V2並不算一款成功的處理器,功耗大,兼容性差,搭載K3V2的華為手機使用體驗也一直被人們吐槽。推出K3V2一年後海思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改進,用Mali450MP4替換掉GC4000解決兼容性問題,使用更先進的28nmHPM製程代替40nm工藝極大的改善了功耗問題。

麒麟910相對K3V2的改進主要就是這些,在當時並不算是很好的SoC晶元,但是意義很重大:宣告了海思的處理晶元正式跨入SoC時代,也是華為第一款開始被大眾所接受的晶元。

文章為本人原創,轉載請著名出處,

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hahatech

推薦閱讀:

英偉達(NVIDIA)最近幾年在移動晶元市場的表現如何?
高通發布驍龍630、驍龍660兩款新移動晶元 誠意滿滿
蘋果A11比A10的提升會不會大於A9比A8的提升?
移動處理器是否依然是英特爾的夢想?

TAG:华为海思 | 华为手机 | S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