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原來咸粽子才是正宗

端午節作為一個廣大人民群眾非常喜愛的節(假)日(期)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了,並且在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啪啪啪~敲黑板,上課了~)

先來給各位老闆上上歷史課,大家都知道粽子是從屈原那裡來的。那麼具體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話說啊公元前340年,愛國大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國家就要滅亡之際萬念懼灰,在5月5日那一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了涅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

從此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由此說來,粽子是發源於楚國的,屈原出生於秭歸,在岳陽涅羅投的江,話說秭歸的粽子是甜的,而涅羅的粽子是鹹的——這才有了這場粽子的甜咸之分的曠日之爭。就小編個人而言,雖然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但是自從吃了肉粽子之後,我簡直是要飛升上仙了——從此再也沒有吃過甜粽子,完全沒有可比性嘛。

我就問一句餓不餓?

所以你已經猜到了,小編經過「周密」的考證,終於得出結論——咸粽才是是正宗的。

當然,投河地點涅羅當地的粽子是鹹的,就說正統的粽子是鹹的了,能就這麼簡單嗎?

肯定不是的。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的。

那麼說到祭祀,最初的祭祀以獻食為主要手段。《禮記·禮運》稱:「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意思是說,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只要燔燒黍稷並用豬肉供神享食,鑿地為穴當作水壺而用手捧水獻神,敲擊土鼓作樂,就能夠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會發現,表示「祭祀」的字多與飲食有關。

在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為最。在原始採集和狩獵時代,肉食是人們拼著性命獵來的。當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時,肉食仍極為寶貴。孟子構想的理想生活,就是以70歲能吃上肉為重要標準,弟子拜師的禮物也不過是兩束肉乾,可見肉食的難得。正因為如此,肉食成為獻給神靈的主要祭品。

古代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犧牲」,指馬、牛、羊、雞、犬、豕等牲畜,後世稱「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魚兔野味也用於祭祀,但不屬「犧牲」之列。祭祀也有用人的,但人本身不叫「犧牲」,古書只說「用人」,不說「人牲」。

作為祭品的食物除「犧牲」外,還有糧食五穀,稱「粢盛」。鮮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間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詩經》中屢屢提及;佛教傳入中國後,「齋祭」中果品更豐。另外,酒也是祭祀神靈的常用祭品。

我就想知道一下,什麼時候祭祀用過,紅豆大棗伍仁?

所以粽子肯定是鹹的啊!

你們還爭什麼爭?不服來辯~

歡迎關注雲途數據公眾號(ID:yuntudata,瀏覽更多大數據解決方案

點擊這裡kb.37degree.com/product立即使用最便捷高效的大數據可視化工具


推薦閱讀:

韓國人怎麼過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最全粽子包法合集,南北都有,動手學起來
端午節,其實是古人運動節?
端午的粽子,哪一味是你的鄉情

TAG:端午节 | 粽子 | 数据可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