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端午史

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是要自己包粽子的,那時甚至要親自去採摘粽子葉。那時候村子裡的有一大片葦子地,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葦子根扎到腳,還會被葦葉划到胳膊。在葦子地里經常可以見到各種漂亮的小鳥。最後還要去河裡洗澡。如今一切都消失不見了,葦子地,河,漂亮的小鳥。後來慢慢的就買粽子吃了,再後來,經常想不起要吃粽子。

一個人的端午史,可以映射出一種普遍的對傳統的疏離。端午節同中秋節、重陽節類似,都慢慢成為一種口頭上的節日,本身已經沒有太過實質的價值了。同樣粽子也淪落成為一種符號,商家想把粽子打造成為月餅一樣的東西:包裝精美,適合做禮品,不適合吃。但終歸人們並不買帳,就算端午臨近,粽子在超市裡也是冷冷清清的陳列。

包裝精美的禮品粽,讓粽子失去了本真的意義

粽子猶如此,何況其他活動。端午節或者來源於祭祀屈原,或者來源於其他,但終歸是一種以祭祀為主的活動,在古代,人們重巫信神,於是在端午祭祀,祛毒,避邪,並且把它看成一種儀式。那時候的人們可以說是茫昧的,也可以說是有信仰的,但是這一切都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慢慢流失。

端午成了符號,它彷彿與我們無關,僅僅是古代的人們的一個節日,如今我們來過,顯示了一種傳承,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僅此罷了,端午節成了一個空殼。端午節的尷尬境地,代表了整個傳統文化的尷尬,一切都是符號,我們就是符號中生活,一點點丟失,一點點尋找。

提關於端午的美食,也有點掉書袋的意味。具體的食物漸漸消弭,剩下來的僅僅是一些說辭。農曆的五月,被古人稱為「惡月」,說「陰陽爭,血氣散」。於是很多習俗都是以這個為根本的,比如懸掛菖蒲、飲用雄黃酒、硃砂酒和菖蒲酒、宴席也用藥物或避邪的名稱命名。如今我們提及的一些美好的食物,也都是在這個模糊的含義下展開。

民間傳統習俗懸掛菖蒲

據說端午節的發源地湖北是要過三個端午節的,五月初五稱為頭端陽,五月十五稱為大端陽,五月二十五稱為末端陽。大端陽、末端陽這兩天節日的形式比較簡單,只是象徵性地吃粽子,喝雄黃酒。而頭端陽過得就要隆重多了,更有節日氣氛。頭端陽這天,各家各戶一家人團聚在一塊包粽子,吃粽子,吃鹹蛋和皮蛋,喝雄黃酒,近年來增加了綠豆糕。湖北的粽子和南方頗不同,裡面的餡從不放肉類,只放白糖、豆沙、紅棗之類素食。而在南方,粽子裡面放肉,則是天經地義的事。

湖北系粽子和南方系粽子

江蘇人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中談到他們當地的端午節的食俗:吃「十二紅」,紅炒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儘管總也湊不滿十二種紅色;而在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我對雄黃酒有印象來源於一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白素貞因為喝了一杯雄黃酒,現了原形,原因就是雄黃酒可以祛毒避邪。還有另外一種酒,名字叫做菖蒲酒,菖蒲是一種植物,與艾草相仿,都是能散發出一種香味,據說這種香味可以避邪。所以又有了菖蒲酒,菖蒲酒並非用菖蒲來釀造的,而是把菖蒲葉剁碎,泡在酒里而已。與此相仿的還有另外一種據說可以祛毒避邪的酒,硃砂酒,同理,不過是把硃砂泡在酒里。

白素貞喝了一杯雄黃酒,現了原形

不管是「十二紅」還是「五黃」都是在共同的顏色譜系中,所代表的意義也是趨同的:祛毒,避邪,至於具體的美味與口腹之慾已經不是很重要了。當美食成為儀式,當一種吃食成為了有意味的形式,就憑空多了很多負擔。粽子、月餅、臘八粥、元宵莫不如此,人們只是在某一些特定的時節,才會把它放在嘴邊,並且是以「傳統」的名義。

在端午節,我們需要知道那些與端午節有關的食物,可誰也不會冒然喝一杯真正的雄黃酒,因為雄黃不過是一種有毒的礦物質。

雄黃酒中的雄黃本是有毒物質

倒是包粽子的糯米我還很愛吃。糯米是稻米的一種,查看維基百科全書,可以見到如下簡介:「糯米:又分粳糯及秈糯,粳糯外觀圓短,秈糯外觀細長,顏色均為白色不透明。煮熟後米飯較軟、黏。通常粳糯用於釀酒、米糕。秈糯用於八寶粥、粽子。」

由此可見,做粽子的糯米與做米膏的糯米是不同的。在以前,這或許是一個常識,而在如今,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專業知識。在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們,都已經「五穀不分」,更多的孩子連韭菜與麥苗都無法分辨,遑論糯米。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周作人先生在《關於糯米》一文中就感慨說:「滿口吃著粽子,卻還不製作粽子的米是怎樣的,這實在是城裡人的一種羞恥。」

在這篇文章中,他還提到在他的老家紹興,釀酒也是用糯米的。同時糯米在中國傳統節日的食品中出現的頻率是頗高的:臘八粥中需要有糯米;年糕中需要有糯米,元宵的皮也是用糯米面做成的。在一系列的美食中,糯米化身為香軟甜美的標誌,甚至有一個形容口感的詞:香糯。

糯米在中國很多傳統節日中都是主角

糯米性溫,其實糯米除了八寶飯、粽子等還可以和很多菜肴聯手,打造出特別的味道,糯米八寶鴨、糯米香排骨、糯米脆皮雞;還有更多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食品,比如珍珠糯米圓子、糯米狀元飯、糯米藕……

熟讀金庸的人,想必可以知道黃蓉曾經日日給洪七公做美食,其中就有一道糯米八寶鴨。這道糯米八寶鴨算是一道經典的上海菜,美國總統里根、柯林頓、布希三屆總統和諸多國家元首來華訪問上海時均品味過此菜,並大加讚賞。

備受美國總統好評的糯米八寶鴨

這道糯米八寶鴨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有什麼糯米的痕迹,原來包括糯米在內的多中原料都在鴨的腹中隱藏,需要用刀叉將八寶鴨的肚子劃開,才可能見到其真正面目。所謂八寶,也是各不相同,但是大概的都差不多,包括筍塊、瘦肉、青豆、火腿、白果等等,顏色紛呈,口感豐富,把他們全部填入鴨腹,用醬汁烹制。糯米八寶鴨味道醇正,裡面的糯米清香,甜中有咸,從鴨腹中拉出來,粘稠中竟然還有著一種發酵後的酒香。裡面的糯米著實好吃,鴨子也一樣味道很不錯,鴨子的油膩很大部分已經被糯米吸收,所以口感有些素雅,果然是肥爾不膩。

而糯米排骨則簡單可很多。這道菜做起來就很簡單,先把排骨蒸、燉入味,再以軟軟的糯米包住,上鍋蒸熟。火候、時間得拿捏得准,味道要調和的好。糯米、排骨都是油膩之物,所以怎樣把這道菜做的香糯有佳,卻並不油膩,就有些難度。在陶然居吃過一道糯米香排骨,並不油膩,而是有一種糯米的清香,口感有些咸,可是鹹的恰到好處,恰好可以掩蓋住糯米的滑膩,卻並不掩飾住它天然的清香。

清香可口的糯米排骨

關於糯米的飯菜中,我唯一不喜歡的是八寶飯。八寶飯就是以糯米和八種乾鮮果品為主料蒸制而成,全國各地用料製法大同小異。但是基本的原料大概是不會變化的,核桃仁、瓜干、葡萄乾、山楂糕、青梅是少不了的。還有一種少不了的原料是豬油,蒸熟的糯米飯需要拿豬油攪拌,然後再次上鍋蒸的時候則需要豬油打底,把山楂條、瓜干、核桃仁、葡萄乾、青梅、甜杏仁、芝麻、糖玫瑰,擺成圖案,將糯米放入抹平,上籠蒸40分鐘後取出,最後翻扣在盤裡就可以了。這道菜可以作主食吃,可是吃多了會有些膩,並且很甜,對於甜膩的東西,我向來不怎麼感冒,所以看到這道菜,我的態度就是躲得遠遠的。

我唯一不喜歡的八寶飯

糯米酒還可以嘗一下,那感覺也是溫潤,很像端午時節的天氣,時常會有雨水落下來。

今年端午,五芳齋邀請我,沈宏非,董克平,沈星和黃珂監製了五款粽子,取名五俠粽。用手的溫度,呵護傳統食物的生命力;以武俠為載體,延續著我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時令習俗。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五芳齋淘寶旗艦店」購買。

一百元吃遍北京

微信公眾號搜索:100元吃遍北京。歡迎關注

"100元吃遍北京",是一個專註於北京,接地氣,有活力,實用性強的公眾號。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持,新號推薦的每家餐廳我們都準備了霸王餐,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下一個免單的人或許就是你。

文:小寬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小蔥日食記」——燒麥:解密燒麥的前世今生!
如何像行家一樣在西餐廳點牛排?

TAG:美食 | 端午节 | 饮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