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使用 Bear 做子彈筆記的

原文發表於少數派:充分發揮 Bear 的潛力 —— 子彈筆記

作者: maxoxo

------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嘗試過很多中 GTD 工具,看了很多篇的文章和各種方法。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智商不夠,對於特別複雜的軟體和方法,我總是難以理解,我最初一直無法理解 OmniFocus 的工作方式,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相對來說我更喜歡 Things,它的方式很簡單,在看完了官方的文檔 Getting Started with Things 之後就可以理解 Things 的工作方式了。而此時的問題是,我沒有養成把任務錄入到 Things 的習慣。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Things 本來就是一個打開頻率很低的 APP,而我花了大把的時間在其他的軟體中,Sketch、OneNote 這類工作中必須的軟體才是我每天都要用的。習慣養成的一個方法就是把想要養成的習慣與自己每天都做的事情綁定在一起。我開始在 OneNote 中記錄待辦事項,有些設計任務甚至記錄在 Sketch 文件中,於是管理和瀏覽的就成新的問題。

後來了解到了 Bullet Journal 也就是子彈筆記,以及出現在 MAS 首頁的 Bear,以上的問題才真正得到了解決。

子彈筆記是快速錄入的方式

子彈筆記是可定製的、寬鬆的筆記系統。它可以用作待辦清單、素描本、筆記本或是日記本,更多時候,它包含了以上所有。它會讓你事半功倍。

紙質版的子彈筆記

筆記的第一步就是記錄,記錄的時候要思考的是內容本身,而不是之外的字體、顏色、結構等等。錄入的方式越是複雜,花費的精力就越多。花費的精力越多,久而久之,你可能會覺得記筆記就是例行公事,也許會覺得筆記可能沒有什麼意義。

子彈筆記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是一種快速錄入的方式,在記錄的時候不需要思考額外的事情,只要記下來就好。

子彈筆記的好幫手 Bear

子彈筆記強調快速錄入,錄入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太多其他內容。Bear 恰好符合這些特質,Bear 非常簡單,整個 Bear 就是一個筆記本,在 Bear 中只有筆記的概念。而類似於 OneNote 這樣的應用,會涉及到筆記本、分區、頁面和子頁面這種複雜的概念,而這些複雜的、結構化的筆記應用並不適合子彈筆記。

Bear 使用 Markdown 標記語言,錄入的過程也更關注於內容本身。強大的標籤和筆記的相互鏈接也可以很方便的做目錄索引。同時 Bear 的複選框可以像 GitHub 的 Issue 那樣追中複選框的完成進度。可以更好的管理個人項目。

筆記的主題、標籤和符號

子彈筆記的內容由四部分組成:主題、頁碼、短句和項目符號。

筆記內容的四部分

頁碼是為了在紙質筆記本中做索引,而在數字筆記本中,我們有搜索和分類導航組成的索引系統。在 Bear 中,頁碼相當於是「標籤」。

主題就是簡短的描述性標題,它會幫助你闡明錄入的內容。

項目符號主要是用來區分短句的,將短句分為:任務(task)、事件(event)以及筆記(note)

在 Bear 當中,句子前面加上「-」就可以變成任務。事件是有日期要求的筆記,可以是事先安排的,也可以是事後記錄的。我利用 ?? 這個 emoji 來記錄事件。普通的筆記就是對事實的記錄、新的主意、想法和評論。

除了項目符號,子彈筆記中還會使用一些標識符給條目添加額外的上下文。例如,在我的筆記中,?? 的筆記表示比較重要的任務,?? 則表示比較緊急的任務,?? 則表示為新的想法和靈感,?? 用來表示需要深入研究的筆記。

我的 emoji 標記

符號後面是對應的文本替換快捷鍵,可以很快速的錄入 emoji。

子彈筆記的核心模塊

子彈筆記的作者說,正確地看待子彈筆記,是把它當作是一個框架。這個框架由模塊構成。每個模塊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收集和整理特殊類型的筆記。子彈筆記的強大之處就在於你可以自由整合這些模塊,來建立最適合自己的筆記。

在子彈筆記中,有四種核心模塊:目錄索引、未來記錄、月度記錄、每日記錄。

目錄索引在紙質筆記本中,子彈筆記會專門利用幾個頁面來對整個筆記本做索引,通過頁碼來標記。在 Bear 中,頁碼相當於標籤,目錄索引就相當於是 Bear 的分類導航了。也不僅如此,Bear 還支持在筆記內容中 [[鏈接]] 到其他的筆記。這些都可以算是索引。除此之外就是強大的搜索功能。

未來記錄相當於是對未來的展望,包括預先安排到每個月的任務,以及不確定具體日期的任務。我是按照一年為一個周期,來記錄未來要做的事情。

月度記錄就是幫助你整理這個月要做的事情。你可以通過「月度記錄」來鳥瞰整個月份的任務安排。

每日記錄就是用來記錄每一天的,包括當天的任務和事件、以及當天記錄的筆記。

利用「項目記錄」來做筆記整理

子彈筆記是快速錄入的方式,僅僅是記錄並不能算是完成了筆記,通常來說一條筆記的生命周期包括:記錄、整理、輸出、回顧。

並不能說子彈筆記沒有整理,在每個周期結束的時候,對於任務的轉移也算是一種整理。但筆記不僅僅是任務,還有其他的筆記。這些筆記可以根據內容的關聯性,將他們整理到一個新的筆記中。我稱之為「項目記錄」,用來擴充子彈筆記原有的四個模塊。

簡單來說,項目模塊就是一個類似內容的集合,或者說就是一個大的項目,是「任務」的集合。例如我要寫一篇關於「子彈筆記」的文章,我會先創建「子彈筆記」這個項目,然後把每天記錄的,有關子彈筆記的內容都整理進來。

透視任務的兩個維度

常用的 GTD 軟體,都會通過兩個維度來透視「任務」,一個時間維度,一個是項目維度。

從時間線透視任務

從時間線透視,就是子彈筆記中的每日記錄,可以看到每天都完成了那些任務,回顧自己在某段時間的經歷。

從項目透視任務

通過項目透視,可以來追蹤項目的完成進度,對項目進行 Review。

子彈筆記的四個模塊,項目、每日、月度、未來

[[編碼2]] 就相當於是項目記錄,[[2017 Future]] 就是未來記錄,[[JUNE]] 則是月度記錄,[[June - timeline]] 就是每日記錄。這四個模塊,就構成了我的整個 Bear 筆記。

第一篇筆記從每日記錄開始

子彈筆記有一個自上而下的結構,「未來、月度、每日」從時間維度來理解就是「年月日」。因此最佳的方式就是先有「未來記錄」,記錄下要在每個月要完成的項目。然後接著做「月度記錄」,把任務安排到具體某一天,最後是就是「每日記錄」。

但是如果你沒有年度計劃,甚至沒有月度計劃。那麼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就是行不通的,你可以嘗試著像我這樣自下而上的創建。

每日記錄

我的「每日記錄」中包含這個月份的每一天,相當於是這個月的詳細的時間線,只不過是以倒敘的形式。每一天都通過「分隔符」來隔開。

每一天的記錄就相當於是一條標準的「子彈筆記」,包含任務、事件和筆記。其中的「任務」又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個是安排到今天要去做的任務;第二個是今天想起來要做的事情。在筆記中可以分別標註上:Goal 和 Inbox。Goal 就是當天要完成的任務,包括昨天未完成的,以及月初安排到今天的任務。Inbox 則是今天想到的其他任務,但不需要在今天完成。

對於從屬於某個項目的任務,可以利用 Bear 的鏈接特性,在任務前加上 [[項目名稱]]。在整理筆記的時候可以快速定位到相應的項目中。普通的筆記如果有對應的項目,也可以在筆記的開始加上 [[項目名稱]]。

在子彈筆記中,任務以外的普通筆記就是很簡短的客觀語句,不需要添加各種形容詞和細節描述。這樣才能更快速的錄入,記錄之後可以在筆記的另一頁在對話題進行擴展。相當於先寫下來,有空的時候在發散去想。在 Bear 中,也建議使用這種方法,先記錄發生了什麼,有空的時候再去詳細敘述。只是不需要在另一頁來擴展話題,接著原來的地方寫即可。

任務的遷移

任務是子彈筆記中最常見的內容,幾乎出現在每個模塊中。在子彈筆記中,任務一般有四種狀態:進行中、已完成、已推遲、已取消,我自己還增加了一種「已歸檔」。

子彈筆記的五種任務狀態

我會在每個周期結束的時候回顧之前的筆記,每天晚上回顧當天的筆記,月末回顧當月的筆記。

每天晚上回顧之前,先在「每日記錄」頁面的最頂端先寫下第二天的日期。接著評估當天的任務,已完成的任務標記為「?」,接著評估未完成的任務是否還有必要繼續下去。

如果需要繼續,那就推遲到明天。? 之後加上推遲「??」標記。然後在第二天的筆記中寫下被推遲的任務。

如果任務已經不需要繼續了,並且以後都不需要了,那就取消。「?」之後加上取消「??」標記,表示放棄該任務。

如果任務不需要繼續,但以後的某個時間可能還需要繼續,那就先歸檔。「?」之後加上歸檔「??」標記,表示將任務歸檔到「未來記錄」或者「月度記錄」中,以後再重新安排。

月度記錄

如果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記錄筆記,對任務進行延遲和歸檔操作時,就需要建立「月度記錄」或「未來記錄」。到月底的時候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安排下個月的計劃。

月度記錄包含兩部分內容:任務清單和日曆清單。日曆清單中就是安排到當月每一天的任務,或者事後記錄的事件。任務清單包括當月要執行的任務,以及上個月未完成的任務。

月度記錄

首先整理出當月要執行的任務,接著把需要安排到具體某天的任務寫在日曆清單中。日曆清單的一個目的是可以概覽整個月份的事件,沒有必要把每一天的任務都詳細的記錄在日曆中。日曆清單可以當作是當月的日程表,也可以記錄一些當月的習慣,或者記錄體重等等。

日曆清單的左側是當月日期,利用 Bear 的有序列表可以快速建立一份這樣的日期。日期接下來是星期,我用「一 二 三 四 五 ? ?」這樣的符號來表示星期幾。之後就是需要在具體的日期要做的事情,或者事後記錄進來的事情。

未來記錄

未來記錄的結構基本與月度記錄相同,包含一份簡單的月度列表,和一份未安排的任務清單。月度列表就是具體安排到某個月份要去做的事情,相當於每個月的目標。未安排的清單就是從各種地方歸檔過來的任務。

未來記錄

月度列表中,先寫下每個月份,不同的月份用分隔符隔開。利用 Bear 的鏈接特性,把月份鏈接到月度記錄中。接著根據安排,從任務清單中把任務移動到具體的月份中。

項目記錄

項目記錄分為兩種,一種是筆記的集合,一種是任務的集合。筆記的集合就比如把所有關於 [[習慣養成]] 的筆記單獨整理到一個頁面中,這些筆記的來源就是每日記錄中的筆記。任務的集合就是一個較大的項目,建立項目之後需要把一個項目拆分成多個小的任務,任務需要預估出所需的時長。比如可以把閱讀一本書作為一個項目,把閱讀每個章節作為任務,這樣就可以把任務放入具體的日期中,並且可以預估出項目的時長。

項目記錄

在項目筆記中,首先包括項目目標,然後是具體的執行任務列表。任務列表就是需要放入每日記錄中的任務,對於已經完成的任務,可以加上日期標記,這樣就相當於把時間線也加入到了項目維度。一方面可以知道目前的進度,另一方面也能夠知道每日的工作量。

項目記錄的最下面就是具體的筆記,包括項目中出現的問題,或者以前沒有考慮到的情況等等,可以理解為這個項目的 log。在項目結束的時候,可以有效的對整個項目進行 review。

目錄索引

在 Bear 中,不需要建立專門的索引頁面,但也需要建立良好的標籤系統。Bear 的標籤就相當於是網站的導航,在網站的導航設計中,並沒有所謂的完美方案,適合自己就行了,但也有一些技巧可以使用。

在網站的導航設計中,我們會經常提到神奇的數字 7±2:

1956年,米勒最早對短期記憶能力進行了定量研究——「神奇的數字:7±2」。他注意到年輕人的記憶廣度大約為 7 個單位。

在日常的軟體中,這個理論經常可以看到。例如微信的設置中,每個頁面的條目數量也都差不多是 9 個。7±2 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也就是說標籤的每個層級不要超過 9 個,最多 3 個層級,太深的層級也不利於尋找,將筆記放入太深的層級,還不如使用搜索功能。

我的標籤體系

我的分類方式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我依然在不斷的修改中,但是我盡量把標籤控制在兩層,每層的標籤數量也在 7 個左右。相對於打幾個字的搜索,點兩下滑鼠明顯會更輕鬆。

結合敏捷開發和番茄時間

作為框架的子彈筆記可以根據一些情況來進行特殊的調整。我的一個想法是把子彈筆記「未來記錄」和「月度記錄」與敏捷開發中的「發布周期」和「迭代周期」相結合。也就是說,「未來記錄」的周期不一定按年,可以按照項目的發布周期來調整。「月度記錄」也可以按照迭代速度來調整為兩周或者三周。這樣的調整可以更好的配合項目的 Review,對項目進行追蹤。

同樣對於任務的預估時長,也可以結合番茄時鐘來估計。我在每個任務的開始都會標記上這個任務可能需要的番茄數,當任務完成的時候,在任務的後面標記上實際使用的番茄數,以便下次進行類似的預估。

時長標記

我利用 1?? 到 ?? 的 emoji 來標記每個任務的番茄數,也就是最長的任務不會超過 ?? 個番茄鍾(五個小時),超過這個時長的任務需要繼續拆分為更小的任務。

標記完每個任務的番茄數,接著可以統計出整個項目大概所需的番茄數,再根據自己每天的工作時長來預計這個項目的 Deadline。同時在安排每日的任務的時候,番茄數量也可以作為參考。

------

子彈筆記對我來說就好像是生活的 log 文件一樣,在開始使用子彈筆記之後,電腦上的 Bear 幾乎一直處於打開狀態,隨時準備好記錄我的想法和生活。用 Sketch 的時候發現了新的 bug,記下來;發現自己之前的設計有問題,記下來;別人推薦了新的電影或者新書,記下來。

我並不是一個擅長做計劃的人,苦思冥想了幾天的年度計劃也基本上是空白。而子彈筆記,通過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不斷的對自己的思維和生活進行整理,時間長了之後,可以看出自己的生活軌跡,延伸下去也就可以知道未來應該做點什麼,久而久之,計劃就像會自然而然的出現。

我的筆記方式也許不是最好的,但也正如前文提到的,子彈筆記是一個框架,你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來建立自己的子彈筆記,作為一個參考,希望本文可以對你建立自己的筆記系統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子彈筆記的內容,可以訪問這些資源:

  • Bullet Journal:子彈筆記官方網站
  • 電腦玩物:作者在時間管理和筆記方面有很多不錯的文章。

推薦閱讀:

日程和任務的區別與關係 ?
如何用好一本日程本?
有失眠、嗜睡等睡眠障礙的人應該如何安排、規劃學習和工作?

TAG:日程管理 | iOS应用 | GTDGettingThingsD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