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私者成其私|重解道德經 第七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古本合校

天長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古本釋義

天存在的時間很長,地存在的時間很久。

天地之所以能存在得那麼長久,因為它們不只是為了自己而生存,故而能長久的生存。

所以聖人謙退自身反而會領先,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反而會生存下來。

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故而能成就他的私。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到「浴神不死」,本章講「天長地久」,並且向人們揭示了天地的長久與無私之間的隱秘關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天與地雖然不是永恆的存在,但是相對於人類來說已經存在得很長久了。老子認為天地能存在那麼長久的原因是它們並不只是為了自己而生存。天地包容萬物、養育萬物,它們不是只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而是為了與萬物和諧共生而存在的。因此說天地不曾自私的生長,故能長生。

從表面上看,似乎很難理解其中的道理,為何不自私就能長生了呢?其實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只有為了整體而作為,才能獲得更大的益處。——只為了小我而為,表面上小我能得到利益,但由於損公肥私,大我的利益可能因此而受損,大我利益受損必然會影響到小我的利益,故此小我的利益並不能長久。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反之,為了大我而為,由於整體都能受益,因此小我也能不斷從中獲益,於是大家的利益都能長久。

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同樣是用天地之所為來引出聖人之所為,遵循聖人效法天地之理。聖人心懷大我,不以自身的利益為重,因此常常謙退。但正是由於他的不爭,才能有利於大家的共同進步。當大家都得到了發展,聖人自然也與大家一起發展、一起領先了。

打個比方,就像我們常常提到的「共同富裕奔小康」,就是指要以全體人民的利益為重,不以私利為先,當一個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要「謙退」一些,幫助其他人一起致富,當全體人民達到共同富裕之後,這個「謙退」之人當然也會是一個非常富裕的人了。反之,自己已經十分富有了,還要急功近利,置他人的利益於不顧,不斷拉大貧富差距,以致引起民眾的反感,這樣的富有必然不會長久。

從更重要的方面來說,在生死存亡之際,聖人為了保全大眾而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反而有可能大家都能生存下來。否則,置大眾的安危於不顧,只想自己偷生,其結果往往是全軍覆沒,包括自己。

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在火場中冒死排除爆炸物的人,在抗洪搶險中用身體堵住決口的人。在那一刻,他們所做的就是「外其身而身存」的聖人之所為。相反的例子當然也有,請讀者們自己思考,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因為他無私,所以能成就他的私。這與馬雲的那句名言——賺錢不是目標,而是一種結果——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可以把馬雲這句話改為:私不是目標,而是一種結果。老子的話也可變換為:因為他沒有把私作為目標,所以能得到私的結果。兩句話是不是意思很近似了?

這句話同樣隱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當把公眾的利益作為目標的時候,將能使每個人的私利都得到滿足。當把更重大的事情作為目標的時候,小目標的實現只是順帶的結果。

本章評述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一個很高級同時也很樸素的價值觀——整體大於部分。整段話都是圍繞著這樣一個觀點來闡述的。這個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實踐起來,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真的需要有極其廣闊的胸懷才能做到「不自生」,才能「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才能放下小我、成全大我,這就是真正的無私。

當每個人都懂得了這個簡單而樸素的道理,我們的社會自然就不會再有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爭名奪利、見義不為的事了。人們也就不會再把老子的話理解成——「為了成就自己的私利,先要裝模作樣的謙退和無私一番。」——這樣猥瑣的理論了。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出自哪裡?
怎麼看待對於現在跟邪教似的傳統文化教育?
三士聞道|重解道德經 第四十一章
徹悟 道德經 第30章 善者,果而已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