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一款奶茶是如何越走越喪的

本文作者付曉萌,三節課新媒體運營喵。

在昨天的文章《論這些網紅奶茶的走紅之路》里,我有提到,說起網紅奶茶,除了喜茶、一點點等之外,從頭到尾流露著濃濃的「喪的氣息」的喪茶也是不得不提的。

「喪茶」這個創意最開始只是一個網友的段子,前段時間喜茶很火爆,於是網友「養樂多男孩洸洸」在3月25日發布了一篇微博,稱:

想在喜茶對面開一家喪茶,主打一事無成奶綠、碌碌無為紅茶、依舊單身奶茶、想死沒勇氣瑪奇朵、沒錢整容奶昔、瘦不下去果茶、前男友越活越好奶茶、加班到死也沒錢咖啡、公司都是比你年輕的女大學生果汁。叫號看緣分,口味分微苦中苦和大苦,店裡放滿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杯子上的標語「喝完請勿在店內自殺」。

後來,「喪茶」就真的開店了,雖然以上的段子真的在現實中實現了,但牽頭的並不是這位網友,而是餓了么和網易新聞等。

4月28日,喪茶以快閃店的形式在上海正式亮相,就開在喜茶對面,只在4月28—5月1日期間開業,且和網紅奶茶店喜茶不同,喜茶是你有可能要排上6個小時的隊,而喪茶是你排到海枯石爛,如果正巧店員心情不好,也有可能不賣給你,而且由於購買的人太多,所以每人限購兩杯,可以說是「三杯難求」了。每位顧客進入店內之後,也會被店員告知:愛喝喝,不喝滾。

為什麼如此喪心病狂的運營模式卻會如此火爆?如此受追捧?難道大家都是抖M?喪茶,這麼虐我們,你的良心不會痛么?今天,三節課的美少女小編曉萌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喪茶走紅的背後,各大媒體都是如何解讀的。

一、飢餓營銷

短壽的「喪茶」快閃店雖然只營業4天,但業績是一點都不差。第一天就賣出了1000杯,第二天開始對售賣杯數進行了限制。上午11點開始售賣,只供應150杯,下午供應350杯,基本上2點左右就售賣完畢了,再想買,就需要等到第二天重新排隊了。

很顯然,這是一場餓了么和網易聯合策劃的「蓄意」的飢餓營銷,通過營造稀缺感,刺激消費者提前排隊進行購買,深深地抓住了消費者從眾、好奇心等消費心理。

在搜狐公眾平台5月1日的《喜茶VS喪茶,這些奶茶店為什麼這麼火?》一文中,作者@金班長 就認為,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對品牌的宣傳推廣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論是喜茶的排長隊,還是喪茶的飢餓營銷排隊都是利用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訴求,在移動互聯網非常發達的今天,商家藉助微信、微博以及新媒體大肆推廣品牌,消費者看到後,就會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

其次消費者為能買到飲品而高興,進而會不自覺的將產品的分享到朋友圈,當大家都在發的時候本身就會形成一種傳播,同時也是在幫品牌做了一次背書,當你的好友看到後,就會認為這個品牌不錯,有機會一定會體驗一下。

兩者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魅力,通過製造新鮮事物,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對品牌的宣傳推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喪文化的流行

除了緊抓消費者的心理訴求之外,喪茶的走紅和喪文化也是分不開的。

從去年的「葛優癱」截圖、《感覺身體被掏空》、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以及各種很喪的表情包開始,和喪有關的話題就備受歡迎,喪文化大行其道,甚至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亞文化代表。

在36kr5月9日的《悲傷蛙Pepe死了,然而年輕人的喪文化依然生生不息》一文中,作者@蘇一 聊到了喪為什麼會流行起來:

「喪文化」背後,更多的是年輕人宣洩負面情緒的一種形式。不要和他們說雞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遠遠比雞湯複雜。在這種情境下,喪不是喜的對立面,因為這種喪中有一種清醒、一種沉重的幽默。就是雖然明明知道生活是坨屎、或者加班加到懷疑人生,依然笑著活下去的心情。

餓了么品牌負責人,同時也是喪茶的策劃者之一的鄔宋錢對喪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

年輕人依然想好好生活,有抱怨但不想那麼生硬的說出來,而是用自嘲、自黑的方式幽默地表達出來而已。

虎嗅在5月12日推送的《喪逼簡史》一文中,作者@伯通 也提到了喪是濃縮的當代生活:

如果進行2017年年度漢字評選,我現在就提名一個字——「喪」。

因為喪就是濃縮的當代生活啊。

當代生活就是在晚高峰的東三環更新微博「當你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添堵」;

當代生活就是在優衣庫的試衣間發朋友圈「多照照鏡子,你就明白人生為何不易了」;

當代生活就是被甲方打回提案後順手甩條豆瓣(或飯否)「我不需要性生活,生活每天都在強姦我」;

當代生活就是咪蒙哭訴《誰不是一邊當老闆,一邊當孫子呢?》;

當代生活就是新世相從潮水中撈出了天問《堅持就能成功嗎?》;

……

即便沒喝過喪茶,光看這兩位情緒流量天王天后的標題,也不難感受到時代口味的變遷。

@刺蝟公社 5月4日推送的《能對標「喜茶」的不是「喪茶」,而是內容營銷的創意套路》一文中,也有說到喪文化擊中了時下年輕人的痛點:

在巨大的社會壓力面前,他們更樂於自我消解與調侃。「喪」文化的火爆,與早年間賤、萌、傲嬌等概念的流行並無差別,從傳播角度來看,內容營銷的創意及套路才是王道。

其實,藉助喪文化流行起來的飲品並非只有喪茶,36kr在4月28日推送的《「喪茶」快閃店亮相上海,小確喪文化背後的反雞湯營銷》一文中,作者@思齊 介紹了幾款藉助喪文化流行起來的飲品:

如,「沒希望酸奶」:今年年初,位於成都的創意團隊「試物所」 推出了一款「沒希望」酸奶,通過將包裝袋上的「新」塗改成「沒」,一個新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在「沒希望」走紅之後,試物所又迅速推出了兩個「子品牌」,分別為「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並細化了「沒希望」酸奶的分類。不熟酸奶喝扎心酸奶用語錄拆穿生活中的那些尷尬瞬間,沒希望酸奶則走的是圈層營銷,「減肥沒希望酸奶」、「買房沒希望酸奶」,總有一款適合你。

除此之外,還有台灣奶產店 Moonleaf月葉和網路插畫家「消極男子」合作推出的系列產品「負能量奶茶」,在奶茶的外包裝上玩起了反雞湯。如「體重,不會因為少喝一杯飲料就變輕」。這些腦洞大開的負能量,不僅沒有令消費者產生反感,反而引起圍觀,一時成為「網紅」奶茶。

同時,作者也指出,喪文化並不是真的喪,而是在年輕人普遍焦慮但是主流文化卻要求進取的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種文化形式,看似反正統,反進步,反奮鬥,其實是給年輕人提供一種焦慮現實中的安全感:

不論是喪茶還是負能量奶茶,隨著「小確喪」的流行,反雞湯營銷正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品牌推廣和宣傳當中。

一方面,風趣幽默的宣傳文案在增強了品牌的創意感、讓品牌形象更加豐滿的同時,也和消費者之間形成了共鳴,消費者自然心甘情願為這文案創意買單。

另一方面,反雞湯能夠「搭配」這些「喪文化」產品的基礎也在於,產品的目標人群和「喪文化」的流行圈層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此外,「喪文化」的傳播渠道以各類社交網路為主,雖然從單一圈層切入,但是因為社交平台的開放性,影響人群範圍卻被指數級擴大,因此,對於品牌而言,反雞湯營銷不失為一種高性價比的推廣模式。

總而言之,喪茶通過「喪文化是一種心理解壓方式」這一點,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甚至是痛點,用顛覆的方式迎合了大眾的潛在訴求,既表達了「小確喪」的態度,也促成了自己的大熱。

並非所有人都看好由喪文化所帶來的好處,新芽在5月3日推送的《令人絕望的喪茶是如何佔據年輕人的心的?》一文中,作者@雲投會 就認為基於喪文化的產品和營銷並不能形成真正的商業模式:

情緒的宣洩只能是一時的,年輕人終究會掌握從認知到順從、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規則的能力。因此,基於喪文化的產品和營銷,雖然常有機遇成為爆款,但往往不能形成真正的商業模式。「喪茶」本身也在產品質量上遭到了用戶的質疑,只能停留於噱頭。

看來,「喪茶」過後,這場吹進年輕人心裡的風,大概還會再換個方向。

餓了么品牌負責人鄔宋錢也坦言,他們一開始也沒預料到喪茶會成為媒體競相關注的熱點事件。目前餓了么也沒有將「喪茶」改為長期實體店鋪的計劃,這就是一場為了塑造品牌的差異化形象而做的活動。

不管怎麼樣,喪茶藉助喪文化確實是火了一把,十足賺夠了眼球。真可謂:喪喪更健康,越喪越閃亮。(完)

更多內容,請關注三節課(微信公眾號:三節課),一所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這裡有成體系的線上課程,有挑戰的線下實戰活動,以及有深度的產品運營觀察+評論。

推薦閱讀:

互聯網+婚慶 婚慶行業新角度的探索
O2O團隊的產品經理是如何管理項目的?
O2O的小車說翻就翻

TAG: | 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