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風起雲湧,獨家解密美國金融四大家族屹立不倒的達芬奇密碼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網站:撲克投資家 大宗產業與金融智庫平台
文 | 君臨 導語:美國金融家族生命力來自哪裡?
要讀懂中國的上市公司,就必須先讀懂美國的上市公司,因為美國作為全球最發達的資本市場,擁有全世界最偉大的優質上市公司生態,他們的誕生、成長、輝煌、落寞、轉型重生,無一不閃爍著人類的智慧與光芒。
商業競爭的規律是一脈相承的,知過去,懂未來。
本系列是君臨嘔心瀝血之作,將美國目前市值在200億美金以上的上市公司,大約400家的發展簡史全部整理了出來,條分縷析,讓你看懂上市公司的競爭密碼。
美國上市公司林林總總,追溯起源頭,歷史最悠久的一批都是金融業巨頭。
金融立國,可見一斑。
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則是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兩家,他們的幾百年變遷,可謂半部美國金融史。
美國銀行的其中一支,前身是馬薩諸塞州銀行,和紐約銀行並稱為美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兩家銀行。到底有多悠久呢?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第二年,兩家銀行就成立了,可是貨真價實的美利堅同齡人。
馬薩諸塞州最大的城市是波士頓,這是一個和紐約並立的東部最大城市之一,也是美國歷史文化的源頭。英國殖民者在這裡附近建立了最早的殖民據點之一,哈佛和麻省理工在這裡成立,這些因素為馬薩諸塞州銀行的強大奠定了根基。
這家銀行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的首任行長是下一任的馬薩諸塞州州長。銀行章程由當時的馬薩諸塞州州長簽署,那位州長也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第一個簽署人。幾乎一半的美國達官顯貴都在這裡開了戶,包括後來的美國總統塞繆爾·亞當斯。
沒多久之後,馬薩諸塞州銀行就把名字改成了波士頓銀行,後世赫赫有名的波士頓財團逐漸成型。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批富豪,靠什麼致富的呢?大西洋奴隸貿易。
這些流淌著血與淚的財富,滋養了波士頓銀行的壯大,隨後通過實業的投資,與美國政治家族的結盟,在美國早期的一百多年時間裡獨領風騷。
輝煌的終點,落在1960年代。
1960年,約翰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他曾經擔任過波士頓銀行的總裁,妻子是波士頓市長的女兒,可謂是波士頓財團眾望所歸的檯面人物。肯尼迪上任之後,強勢與蘇聯對抗,入侵古巴,擴大越南戰爭,發起阿波羅太空計劃,這些軍工訂單大部分都進了波士頓財團的口袋。
可惜,三年之後,肯尼迪遇刺,波士頓財團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波士頓銀行盛極而衰,直至40年後被另一家來自西部的銀行巨頭收購。
這便是美國銀行的另一支,來自西部的義大利銀行,一家比馬薩諸塞州銀行晚成立了120年的邊陲小銀行。
義大利銀行成立於1904年,由來自義大利的移民創立,總部在舊金山。剛成立時的義大利銀行,主要靠吸收中下階層的存款為業務,和出身高貴的馬薩諸塞州銀行相比,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義大利銀行後來改名美國銀行,連年收購兼并,吃掉了美國50多家銀行,從大名鼎鼎的美林銀行,到高貴傲嬌的波士頓馬薩諸塞州銀行,一度成為美國銀行業的霸主,秘密在哪裡呢?
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二戰。二戰是美國歷史的轉折點,從大國到超級大國的關鍵一躍。因為二戰的主要敵人是日本,戰場主要在太平洋,因地利之便,美國西部的軍工業迅速崛起,與東部並駕齊驅。
第二個原因,是矽谷和亞洲的興起。外來移民的湧入,使得整個美國西部一派欣欣向榮,經濟活力無限。
銀行業的競爭,說到底是背後的客戶構成的競爭。抱對了大腿,才有光明的未來。
舊金山義大利銀行對波士頓銀行的兼并,背後反映的正是二戰後興起的美國西部對東部的經濟超越,因為西部的經濟越來越繁榮,從軍工業到IT、影視、貿易,財富爆炸式增長,最終支持了當地銀行業的強大。
美國四大銀行中,另一個新貴——富國銀行同樣來自西部的舊金山,可見客戶定位的重要性。
插一句,我國的眾多銀行,業績表現最出色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來自深圳,民生銀行和北京銀行得益於北京的互聯網行業,浦發銀行和上海銀行受益於浦東金融中心的發展,未來中國最強大的銀行很大可能會在他們之中脫穎而出。
再說回美國。
四大銀行中的另一家——摩根大通,追溯起源頭,也就比美國銀行晚了15年。
這個源頭叫曼哈頓公司,顧名思義,最早是在紐約的曼哈頓成立的,主要業務是自來水服務。很多年之後,曼哈頓公司經營起銀行業務,被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大通銀行收購,組成大通曼哈頓銀行。
前面說過,美國東部兩大工商業中心,一個是波士頓,一個紐約。波士頓是建國前後的經濟龍頭,因為距離英國海路距離最短,大西洋貿易賺的盆滿缽滿,也就給波士頓銀行帶來了無盡榮耀。
但是,隨著紐約和五大湖之間的運河建成,西進運動興起,紐約日漸繁榮,最終超越了波士頓,成為東部絕對的龍頭。而紐約金融業的執牛耳者,自然也就成了隨後兩百年間美國金融業的霸主。
紐約金融業的江湖上,少不了兩大豪門的身影。
一個,是洛克菲勒家族掌控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另一個,是摩根家族掌控的J.P.摩根公司。
兩大金融財團刀光劍影,從南北戰爭打到伊拉克戰爭,血戰百年,最終在2000年,大通曼哈頓銀行吞併了J.P.摩根公司,這場曠世恩怨史才正式宣告落幕。
為什麼是洛克菲勒財團掌控的大通曼哈頓銀行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而不是後者呢?
這就要從摩根家族的成名說起。
摩根家族是從南北戰爭的黃金投機潮中起家的,鼎盛在一戰期間。據說那時候的摩根系,佔有了全美金融資本的三分之一,風頭一時無兩。
如此龐大的摩根家族,財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承銷國家債券,從美國、英國、法國到阿根廷,那半個世紀里烽火四起,硝煙不斷。幾乎每一個國家政府都遇到過軍費不夠用的時候,那怎麼辦呢?找摩根幫忙。
簡單來說,摩根之飛黃騰達,相當一部分都是靠的發戰爭財。當二戰後,和平成為了主流,這部分財源也就慢慢的乾涸了。
另一個,摩根崛起的時代,正好是美國城市化浪潮的黃金期,因此他的客戶主要屬於鐵路業、鋼鐵業,以及各種煤炭、銅、硫磺等資源型行業。房地產時代,摩根家族就是美國經濟界的太上皇,無人能敵。
但在城市化浪潮結束之後,一切都變了。正如中國今日的供給側改革一樣,摩根的客戶們同樣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日子,合併的合併,破產的破產,債務高發,摩根系的勢力就此頹敗。
與之相比,洛克菲勒財團是靠石油業起家的,鼎盛時期,洛克菲勒家的石油公司掌控了美國90%的石油產能。雖然後來這家公司被分拆了,但是他們的子孫埃克森、美孚、雪佛龍,仍然是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最大的幾家能源公司之一。
石油業的背後,是汽車、航空業的壯大,是魔法般變幻的20世紀化工大革命,塑料、道路瀝青、衣服、碗筷……應用無孔不入。
隨著石油業的擴張,大通曼哈頓銀行也就跟著財源滾滾,一舉超越了J.P.摩根公司的地位,成為了20世紀紐約金融業的新一代沙皇。
插一句,我國的四大銀行中,和摩根公司客戶結構最相似的就是建設銀行,主要服務的都是圍繞著城市化浪潮而出現的一系列投融資項目,整個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也是建行最光芒四射的年代。
但是,當房地產周期結束之後,建行的未來會否同樣的經歷一波下行曲線呢,君臨不由得捏了一把汗。
時間進入19世紀上半頁,美國四大銀行中的另外兩家相繼誕生。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作為美國金融業的後生,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屌絲逆襲,又有何德何能?
有趣的是,這兩家公司作為銀行業的兩個極致,一個先鋒,一個保守,剛好代表著兩條不同路線的較量。
花旗集團是先鋒的代表。
花旗的前身,是1812年斯提耳曼家族創立的紐約城市銀行。紐約金融市場上,銀行比米鋪還多,作為一個小銀行,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
紐約城市銀行的選擇是,走海外路線,為經營拉丁美洲貿易生意的商人們提供融資服務。那時候的海外貿易主流,是歐洲和北美的進出口,相對來說,拉美貿易是高風險、低利潤的小生意,就跟今天跑非洲、中東的倒爺一樣。
新興市場的海外貿易起點雖低,卻有著光明的未來。隨著美國崛起為世界大國,貿易網路輻射至全球,花旗無疑站在了潮頭之上。
他們第一個開設海外分行,開展外匯交易業務,將網點鋪設到上海、馬尼拉、印度、香港、新加坡、阿根廷,打造了一張美國海外最大的銀行網路。
另一方面,在冒險中嘗到了甜頭的花旗銀行,對於金融業的創新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們最早用複利法給儲蓄賬戶計息,最早提供無質押個人貸款,最早提供不需要最低餘額的支票賬戶,最早發明了可轉讓定期存單,推出租賃業務和萬事達信用卡,最早推出ATM機和網路銀行服務……
早在1985年,花旗銀行的用戶就可以通過個人計算機來登錄網銀了,問你服不服?
直到今天,花旗之所以叫集團,而不叫銀行,就是因為銀行僅僅是其業務的一部分,還有證券經紀、投行、保險、基金,他的業務是美國四大銀行中最為龐雜的。
和一直走在時代尖端的花旗銀行相比,富國銀行的歷史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保守的不能再保守。
直至今天,富國銀行仍然定位於零售銀行,以網點多,遍布社區,營業櫃員多而聞名,既不跑國外,也不玩創新,這樣的銀行又是如何壯大的呢?
強者自有強者的生存之道。
富國銀行一心一意搞零售,任你互聯網思維的大風刮到天上去,我就巋然不動,百年如一日的做好人性化服務。
用戶們去別的銀行,可能都被ATM機和網銀的冷冰冰服務取代了,但在富國銀行這裡,你能最方便的找到網點,有最多的櫃員像上帝一樣伺候著你。
結果是什麼呢?
富國銀行的服務牌打響了,用戶粘性強,單個用戶購買的金融產品最多,價值的挖掘做到了極致。
數百年的金融史上,創新和保守,歷來是硬幣的兩面。
當經濟在成長,繁榮,泡沫的時期,創新型銀行通常跑的更快,他們服務於新興行業和市場,有著更高的毛利率,業績飛速成長。
比如1990年代,美國贏得了冷戰的勝利,經濟全球滲透,信息技術革命爆發,創新蓬勃,這個時代站在潮頭的就是花旗銀行。1990年,花旗銀行的股價為18美元,2000年增長至400美元,漲幅高達2122%,高居榜首。
相對應的,保守的富國銀行,在那個十年里,股價漲幅僅僅為900%,比花旗要遜色的多。
但龜兔賽跑,比的不僅是短時的衝刺,更考驗的是金融業驚濤駭浪下的生存能力。每當經濟泡沫被戳破一次,就有一批跑在前面的先鋒者成為了先烈。
美林銀行、雷曼兄弟、巴林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2008年的次貸危機,若不是實在是大到不能倒,最後關頭美國政府被逼著擔保注資,花旗銀行也早已一命嗚呼。
在這每一次的金融危機中,保守的銀行往往是生存能力最強的銀行,他們可以用近乎白送的價格收購一大批的銀行資產,彎道超車。
富國銀行,就是在這樣的時點,一次次的完成了逆襲,趁機做大。
這樣看,富國的經營理念是不是和巴菲特三觀一致?難怪兩個老傢伙如此投緣,彼此吹捧,一個成了「最偉大的投資者」,一個成了「世界上最好的銀行」。
插一句,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的這種關係,在國內的銀行業中,也不乏學習者。
前者的如民生銀行,大力推動資管業務創新,容忍高風險,因此在經濟的成長期業績靚麗,市值扶搖直上,一度成為了股份制銀行的翹楚。
後者的如招商銀行,專註於零售銀行的定位,股價的波動也就明顯的比民生銀行要小,不像民生大起大落,玩過山車一般刺激。
再說回美國。
19世紀上半頁,不僅僅是美國金融業的開端,同樣也是美國工業化的起點。
這半個世紀的發展,其實和中國之1980-1990年代有著極為相似的經歷,一切萬象更新,從零起步。高露潔是做牙膏的,寶潔是做蠟燭和肥皂的,約翰迪爾是做耕犁的,史丹利是做門窗的,麥克森是開藥店的。
讀過經濟史的都知道,這個階段美國最大的產業其實是紡織業,通過種植棉花,制衣,出口到歐洲大陸,是美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第一步。也正因此,才有了對黑人廉價勞動力的旺盛需求。
但是經過漫長的一個多世紀奔跑,那個年代的幾乎所有紡織業公司都死掉了,做五金機械的公司也沒有做到千億美元級別的。
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頂級工業公司,輝瑞、杜邦、寶潔、高露潔,全部都是化學公司。
如何解釋這個規律呢?
君臨認為,紡織業的幾個特點,是他無法做大的重要原因——
第一,這個行業的生產技術門檻很低,因此價格成為了競爭關鍵,搞的上游生產端誰都沒錢賺。
第二,衣服的重量輕,可摺疊,不易變質,適合長距離運輸,因此形成了全球統一的競爭大市場,往往成為後起國家工業化的第一塊敲門磚,整個行業不斷逐水草而居。
第三,這個行業的下游需求,關注的是設計,但又沒有標準化的審美,口味時時在變,動不動就審美疲勞。往往一個公司開發的款式,設計時屬於當季流行,但經過生產製造,推出市場時已經是一年半載之後了,時尚發生了巨大變化,最終只能成為積壓庫存。
這對於大多數服裝品牌來說,一度是無解的,因此往往難以做大。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種紡織業公司在後來獲得了成功。
一種是專註於功能性產品的公司,比如內衣、運動服、運動鞋、箱包等;
一種是信息技術出現之後的快時尚公司,他們通過壓縮供應鏈,將本來可能需要一年的周期,縮減到只要一個月,甚至15天。讓商品緊緊貼著時尚風口!
相對於紡織業這種全世界最難做的生意之一,其他工業品要輕鬆的多,也因此出現了一批恆久遠的化石級公司。
但同樣是化石級公司,也有好生意與平庸生意之分。
君臨觀察到,輝瑞、杜邦、寶潔,雖然一個是製藥公司,一個火藥公司,一個日用品公司,救命、殺人、享受生活,彼此矛盾,但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
第一,他們都生產成千上萬種商品,而每一種商品的市場規模都不算十分巨大。
輝瑞:檸檬酸、青黴素、土霉素、萬艾可(偉哥)、數百種臨床藥物。
杜邦:火藥、油漆、玻璃紙、合成橡膠、尼龍、特富龍、錄音帶、萊卡、防火材料、防彈背心、太空服等等。
寶潔:蠟燭、肥皂、洗衣粉、洗髮水、沐浴露、衣物柔順劑、紙尿褲、衛生巾、牙膏、化妝品等等。
第二,這些商品大多都是有技術門檻的,因此參與競爭的對手通常都不多,利潤率相對較高。
第三,商品雖多,渠道卻是單一的。這個才是關鍵。
輝瑞的渠道是醫院,寶潔的渠道是超市,杜邦的渠道相對複雜,但因為是to B的,合作方也比較穩定。
只要渠道是穩定的,他們就能源源不斷的開發新的技術商品,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即使有一些失敗了,有一些被新技術取代了,也沒有關係。
因為商品足夠多,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安全墊,因為有著共同的渠道,這些商品的銷售和管理成本比只做單一商品的小公司更低。
這種生意模式,君臨認為可以用「平台型公司」來定義。
他們和單品型公司相區別,比如汽車公司、相機公司、手機公司、電視機公司,公司業務高度集中於某個單品,一旦出現技術革新,就整個被摧毀了。並且由於是大單品市場,競爭對手眾多,價格戰不可避免,風險相對高得多。
經過漫長的市場淘汰,一浪接著一浪,能夠活到最後的,通常都是平台型公司。
在A股里,絕大部分的工業公司目前都還是單品型公司,兼具平台屬性的鳳毛麟角,但有一些顯然是有潛質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在接下來的文章里,君臨將對此種類型的公司做一番深入分析。
好了,以上就是美國立國第一個百年的上市公司簡史。
推薦閱讀:
※昔日的Dream Company,如今的Drama Queen
※關於公司願景、價值觀介紹的最好的文章之一 I 精創社
※強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公司文化是怎樣的?
※跨國糧商ADM就是這樣攻略南美洲的
※演員張譯的公司經營之道:「我手機里裝了450個APP」|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