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有點熱
5月初有幾天在廣州,天氣已經很熱,這幾天上海、北京兩邊跑,發現天氣也熱起來了。可能恰好我最近做的跟「知識付費」有關的事情都逐漸地出來一些,自己也特別關注業界動態,的確發現,現在知識付費這件事有點熱起來了。我梳理梳理最近的事件和觀點,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n熱起來的4月
n
4月24日,知乎LIVE用自己的產品,舉辦了一場知乎LIVE版的發布會,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主講,「來跟知乎團隊聊聊知識付費的新可能」。2016年5月16日,知乎LIVE上線,今天恰好是一年。
n4月17日-30日這兩周,我跟筆記俠聯合主辦的「知識經濟實戰營」在線舉辦。我講了全景、戰略、產品等「知識經濟」課。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創業邦總編李勞、行動派創始人琦琦、趨勢學院執行院長張雷、新榜榜哥張恆、華章副總經理袁璐等朋友做了精彩分享。
n我們還邀請很多朋友來參與討論。這一次,既是我們把之前關於知識經濟與知識付費的系統觀察拿出來與大家探討,也是我們一起嘗試「線上營」這種方式。特別有價值的一點是,全部由筆記俠社群成員——筆記達人——組成的工作團隊非常好專業。
n實戰營我們所用的工具是「微信群+千聊音頻直播」。現在看,市場上的工具平台已經較為完備。
n
- 音頻直播千聊
n
- 知識付費工具小鵝通
n
- 電商工具平台有贊
n
- 數據工具平台新榜
n
n
有贊是微信生態里電商最資深的玩家,但看起來專註於實物電商,而且越來越想往線下走,它應該走向知識付費從而全面服務自媒體,但總以為它不會那麼快。但它很快,它前幾天宣布,5月25日推出「知識付費」內測,內容形態是「圖文音頻專欄」,至於電商相關的功能有贊本來就很完備。
n新榜在5月推出了內容分銷平台,之前它已經做了數據服務、廣告、電商等服務。
n5月初在廣州是為騰訊芒種特訓營做分享,這是芒種特訓營第三期,這次它整體的課程主題也是以「知識付費」相關。另外,騰訊在產品上,在知識付費做得並不多,它還是生態為主題。但我們看到騰訊科技/企鵝智庫也在知識付費上有些有意思的嘗試。
n付費社群
n
在實戰營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嘗試性的運營「小密圈」社群。小密圈我們較早就註冊,但為了等知識經濟實戰營首期,到這個時候才開始運營。在這個過程中,與小密圈創始人吳魯加線上有一些交流。
n我覺得,小密圈這種機制可能用來彌補微信群和朋友圈的不足,付費入圈並非這個特性的重點,而應該是深度的交流。當然,深度交流的問題是活躍度怎麼保障?
n在4月底、5月初,類似小密圈的產品形態開始出現:
n5月7日,知識電商工具小鵝通發布「小社群」功能,它原來已經有了訂閱專欄、音頻、視頻、付費問答等形態,加上小社群,它支持的付費形態就比較完備了。
n果殼內測一段時間的付費社群產品「飯糰」在5月初正式推出。果殼、在行、分答的相關產品也成為一個系列:MOOC學院,在行線下一對一,分答線上付費問答,分答小講課程,飯糰付費社群。
n在得到APP中,付費專欄後的社群其實已經運作了相當長的時間。只不過,現在的狀態還相當於,只有開設專欄的人才有資格開社群,社群也還只是作為附屬服務。
昨天,我作為聯合出品人的凱文·凱利《KK對話未來》專欄喜馬拉雅上線,我也才第一次注意到,喜馬拉雅也開設了付費用戶聽友群這個功能。不過,與其他社群多採取論壇模式不同,它採用的是微信群對話模式。
n我有不少的看法,我覺得從賣產品、到賣課程,下一步要麼是走向幫人解決問題,要麼是走向社群。幫人解決問題這個有點難,社群可能是一個方向,社群它的特點應該是一起創造知識,這是我非常喜歡WorkFace、碳9學社、筆記俠筆記達人社群的原因,這些是知識創造型的社群。
n訂閱專欄
n
5月份訂閱專欄這個知識付費最主要的形態似乎到了收穫的季節,創造訂閱專欄這個模式的羅輯思維/得到APP看起來收穫最大:
n5月1日,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70天就突破10萬訂閱;
5月9日,劉潤的5分鐘商學院也突破10萬訂閱。n5月,得到還推出了「商業史精讀」、「西方藝術史」兩個專欄。我們一直在向得到學習,它推出的這種有體系的、類似於101課程的專欄,的確是目前看較好的形態。
n5月,它的每日聽本書也有過去主要單本、推推月度訂閱,變成一個「聽書VIP」的全年服務,每年365元。提供有體系的知識產品,可能是當下知識付費的重要特徵。
n那天好奇去看了「好好說話」,喜馬拉雅上它顯示關注49.7萬人,一般認為這個數字和付費訂閱是有相關性的,可以大概推測付費數,相當可觀。它顯示的播放量是4144萬次。
n5月15日,由譯言趙嘉敏、方軍、他山石李大巍共同擔任出品人的凱文·凱利專欄在喜馬拉雅上線。這應該是第一個把國際上的優質內容變成付費訂閱專欄的產品,第一天的效果還不錯,首日是上新半價,訂閱數約6000,播放量7萬多。
n關於KK我還有很多的想法,我覺得「對話未來」這個說法特別好:
n
我看到了未來
並且飛了進去。n
n
我總是開玩笑說一句,白白了您呢,我要去未來了:)
n這次這句話被KK強調了。
n付費訂閱專欄之前有小鵝通的支持,不少微信大號也推出了類似的服務。新榜徐達內說,10個自媒體,7個可以賣貨,1個可以賣內容。我覺得,也許只有1%可以賣內容。但不管這個比例,有了小鵝通、有了有贊的知識付費,有能力賣內容的,就會做起來。
n平台賣專欄,過去已經出現了一些了,用戶口碑非常好有豆瓣時間的白先勇專欄。創業邦總編李勞主講了兩個專欄,1024好項目和CEO手冊。36Kr則以平台化的方式推出付費專欄,Keso(洪波)的專欄我定了,但總是等他在微信上發了才看。
n課程
n
付費訂閱專欄,不管是全年每日更新的大專欄,還是周更新兩次或周期只有一個季度的小專欄,還是只屬於頭部。現在看,講座和課程,可能適合多數的知識生產者。課程這件事,有機會單讀討論。
n這段時間看到相當多的課程。值得特別提一下的,是兩個並不太出名,但有意思的現象:三聯生活周刊推出了一個名為三聯「中讀」的產品,注意到這個產品,是它裡面推出一個營銷的季度專欄(課程),講5個案例,每個案例講5次音頻課。
n另一個則是湛廬,湛廬在自己微信和喜馬拉雅推出了一些有聲書,但我覺得它更好的產品是精讀課。精讀課,就是有導師帶著大家,一起精讀經典。這種深度閱讀服務,可能市場規模暫時不大,但是很有意思的嘗試。
n這段時間觀點也特別多,比如《人民日報》都開始關注「知識付費」了,當然它似乎更重視版權保護這個點。在給南方都市報寫的「知識經濟」專欄中,我對這種版權保護的看法說了點不同看法:
n
知識付費:僅靠版權保護無法獲得優勢
n用戶為知識付費,是為更好的產品、服務與體驗付費,一個付費知識產品的競爭優勢從來不是來自嚴格的版權保護。
實際上,絕大多數付費知識產品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免費的對應物,人們願意付費並非因為稀缺,而是因為豐饒———互聯網上的信息與知識的極大豐富。更嚴格的版權保護,是稀缺思維的產物;而知識付費、知識共享是豐饒思維的產物。n
n
當然,還有認為知識付費市場過熱、拐點等等,我覺得這個市場還早著呢,本來就是供給不足怎麼可能一下子過剩。
n關於知識付費,十點讀書林少在知識經濟實戰營的分享中,引用了羅振宇的觀點,我覺得很贊:
n大家都是汪洋大海里孤獨的打魚人
我們儘可能地湊近一點,守望相助n
n
把最近看到的事件和觀感都寫了下來,其實我最好奇的是, 5月18日,羅輯思維第一次「知識發布會」,會發布希么?據之前年終演講的說法,似乎是幫大家發布,守望相助,究竟是什麼?我還挺好奇的,18日晚上去看(這個真不是廣告)。
n如果要廣告的話,我想廣告下脫不花在一次演講中的這四個詞(湘軍的做法我也學習過,關於內容生產,我推薦李安口述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一書做參考)。脫不花所講的羅輯思維內容生產的經驗之談是:
重運營 強交付 結硬寨 打呆仗
n
n
下面這個是廣告,我的書《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在印刷廠已經兩周多了,很快就可以出街了,應該是這個領域裡面第一本,謝謝產業界的好朋友推薦。
出版人袁璐親筆修訂的介紹見下:
n收費 vs 免費
n為知識付費是互聯網產業從「流量邏輯」轉向「價值邏輯」的關鍵一步。
n一代大師克里斯?安德森告訴你的「免費」可能是錯的。這是一個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被改寫的時代。互聯網的上半場,商業的邏輯是流量邏輯,既可以通過轉化率變現,也可以通過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實現。
n互聯網的下半場,商業邏輯發生了徹底改變,價值邏輯正在悄然崛起。認知盈餘,時間變得越來越稀缺,大家選擇越來越有障礙。為知識付費,是互聯網消費觀的升級,免費是最昂貴的,我們付出的是不可逆轉的時間。
n物質越來越豐饒,而精神卻越來越貧瘠,我們越來越願意為高質量的內容和服務付費,為知識付費是文化消費升級,是進入中產社會的標誌,我們想要更高品質、更個性化的內容服務。
n在付費商業模式下,內容產業的商業模式將徹底被顛覆。那麼,個人和企業將如何在付費的商業背景下構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付費》一書將為你開啟這個新興產業。
n
n
歡迎到小密圈加入「互聯網知識經濟」的圈子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