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把自己幹掉的心態去工作

以前,關於工作的構想是要成為一個在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如果有些價值只有你能創造,換一個人不行,則你的待遇會越來越高,並且不太可能失去飯碗。

不過很可惜,尤其在互聯網行業,隨著技術發展和規範化,很多曾經看起來非常高端的工作崗位門檻逐漸降低。回想前幾年 iOS、Android 開發,UI 設計師等崗位熱火朝天的招聘,培訓公司層出不窮。現在,各公司都在寒冬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對這些昔日熱門職位的招聘也是冷了很多。

我們對著電腦敲著鍵盤,以為自己是白領,但其實大部分人在用腦力做體力勞動。獲取知識的成本迅速降低,技術復用使得所需的人員越來越少,我們成為了現代名副其實的體力勞動者。

就拿前幾天火熱的阿里巴巴魯班人工智慧系統來說,它讓利用大數據設計 Banner 這件以前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成為可能。據說,它現在在阿里相當於一個 P4 級別的設計師,而2017年的目標則是成為 P5。要知道,像我這樣的校招設計師,碩士畢業,統一都是 P5 級別。這意味著,魯班一旦成功升級,我們這些沒來得及升級的,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於是我最近慢慢理解了去年聽到的一句話:「要抱著把自己幹掉的心態去工作」。

用一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故事來解釋這句話再好不過:

某個實驗室都在參與把一個由 Fortran 語言(比較古老的編程語言)編寫的項目改寫為 C 語言。很顯然,對於精通兩種語言的程序員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體力活」,於是大家起早貪黑地來實驗室工作。

其中,有一個年紀稍大的程序員每天都來得很晚,而且在實驗室待三個小時就走,老闆也不管他,大家起初都看他很不爽。一個月後,項目進度近半,大多數人還在擔心無法順利完成時,老闆召集開會通知不用繼續幹了。

為什麼?因為那個年紀稍大的程序員寫了一個工具,可以自動把 Fortran 程序轉譯成 C 程序,只需要稍作檢查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嗯,這個同學把自己所在的崗位幹掉了,也順便幹掉了所有做這件事的人。這時,如果你是一個專精 Fortran 與 C 語言翻譯的程序員,但又沒有什麼別的能力,大概就要失業了。

再舉個實際工作中的例子。

大型的設計團隊一般會配有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兩兩搭檔負責某個業務線的工作。以前日常流程是:

產品經理展開需求評審會,交互視覺都去參加;

交互完成設計稿後開交互評審會,交互視覺都去參加;

視覺完成設計後開視覺評審會,交互視覺都去參加......

但實際上,業務流程並不是視覺設計師所最關心的,如此冗長的合作流程佔用了大家非常多的時間,一旦中間有錯或者返工,耗費時間更長。

考慮到很多設計都是可以復用的,於是,視覺設計師做了一件事——設計組件化。通過制定整體性的視覺設計規範,並且按照功能和需求把常用的模塊沉澱為設計組件,這樣交互設計師就可以直接使用組件搭建高保真頁面了。

短期內完成設計組件化後,可以打破原本兩兩合作的現狀,一個視覺設計師負責管理、升級組件,其他交互設計師甚至產品經理就可以直接完成高保真設計稿。

你看,設計師也把自己幹掉了,甚至用這種方式,團隊都不需要這麼多視覺設計師了。

其實,這種現象早就在行業里發生了:技術同學造輪子,淘汰掉一大波只會簡單調用 API 的開發;電話客服通過語音或按鍵識別客戶需求,淘汰掉一大波用嘴做基礎問答的客服;自動設計稿切圖、標註工具極大減少了設計師的工人成本,也減少了設計師的需求量......

怎麼辦?要多做可以復用的事。做一次,可以直接拿來用100次,甚至可以快速被別人拿來用100次,你就成為了制定規則的人。工作中,有太多細節是重複的、毫無意義的浪費,如果你花費很多時間在做這些事,那麼很快會被淘汰掉。

所以,你要成為被別人幹掉的那一個,還是主動把自己幹掉的那一個?前者,人和崗位一起消失,而後者,崗位不復存在,人卻可以去做更有創造力的事。

微信公眾號:zhenlei_pd

小密圈:鎮雷的設計作坊

推薦閱讀:

TAG:职业发展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