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製造風云:新紅利顯現

在一個龐大的金屬色空間內,上萬人的傳統生產線蕩然無存,空曠的生產車間內只有肉眼數的清楚的工人,在電子屏幕上操作管理數控設備和機械手臂,自動化小車在軌道上來往穿梭,從生產到包裝到檢測全部智能自動化操作。

十幾年前,上面的內容更像是出自某部科幻小說,而今天,它卻是珠三角新一代製造工廠的實況描寫記錄。

短短十幾年,中國製造業正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進行著革新換代——2016年,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增加值2920.4億元,增長11.1%,其中工作母機類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6%,智能化生產異軍突起,曾一度被質疑將在人工成本壓力下死掉的中小製造業,用技術升級實現了輕資產高技術的大跨越,這讓更多人有理由相信,中國製造業的下半場即將到來。

未來工廠:高智慧取代低勞力 高效率取代大批量

中國製造舉世聞名,中國製造業佔據了世界製造業將近20%的體量,但這並非得益於不可超越的技術壁壘或市場經營能力,而是來源於過去幾十年內中國製造龐大的生產規模優勢與低廉的人工成本。

隨著製造業向第三國家大遷移與人工成本上升,中國製造業的傳統紅利優勢正在逐漸消失,被迫產能升級:

在微觀上對製造業從業者與經營者進行全新能力上的要求,中高級工程師的需求將不斷增長;宏觀上,這一輪製造業的產能升級將重新定位中國製造的全球位置,最後哪些製造業回歸美國,哪些製造業遷移東南亞或回歸大陸,都將在不同產業的技術升級推動下,由市場供給雙方與資本的逐利性自動做出選擇。

紅利革命:製造業全面進入「下半場」

如今一部分製造企業的困境也可以從側面證明,高密集型的製造業生產方式已經被淘汰了,更多的資本,更少的人力,才是智能製造代替人工的一個基本的經濟學背景。

正如吳曉波談2017年紅利時所言:「今天我們看到所謂『中國製造』的紅利已經結束了,因為『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已逐漸喪失。新技術紅利重新定義2017。」

其實製造業技術紅利的苗頭早已出現,近十年中國製造出口結構變化很大,集成電路等高端製造品類已經成為佔比提升最快的品種,產品的「知識密度」顯著提升。

通俗的講,人們需要改改對中國製造的看法了,中國製造不再是做個嗚嗚祖拉、編個手機套的年代了,而是已經切入精密零部件裝配等知識更加密集、產能更加先進、高端資本品投入要求更高的產業鏈環節。製造企業的比拼,已然將從人力規模晉陞到技術層面了。

材料人:風雨欲來的技術爆發

技術紅利是什麼?歸根結底還是擁有技術的人才的紅利。

在資本推動的作用下,人力市場已經看到了數量龐大的工程師團隊崛起,他們在技術上不及頂尖科學家,在理論創新上不如專業教授,但他們比傳統勞動力富有製造行業的經驗和解決方案的創新性,他們正以低廉的成本推送優質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這大大壓縮了中國製造業產能升級的成本,佔據技術優勢的材料人便屬於這一群體之一。

在未來十幾年內,相對成本低(與能實現需求的其餘材料技術相比)、高需求(市場容量)、高想像空間(接軌新材料)的材料技術專利將成為產業升級搶手專利的三大特徵。

在此背景下,那些執拗於傳統經營理念的企業無疑將遭遇一場災難,而掌握技術的中堅研發群體卻是遇到一次機遇:

目前,在材料行業甚至整個製造業,關鍵技術人才一年到頭拼死拼活拿著20萬上下的工資,卻做著與發達國家年薪100萬工程師一樣的工作的現象隨處可見,這是因為市場價格與人才資源配置的問題,技術紅利時代的到來將極大改變這一情況,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產業機遇是留給有智慧的企業的,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END

共響微信maker_voice,歡迎勾搭騷擾來調戲!

推薦閱讀:

覃超:Facebook的項目開發流程和工程師的績效管理機制
揭秘 Technical Writer 的工作環境 | 加入 PingCAP 五個月的員工體驗記

TAG:制造业 |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