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流行文化的無盡書寫

1.

這是一個回歸的年代。

韓團發表新作例必「強勢回歸」,更不用說,電影續集,老劇回歸,傾巢而出,琳瑯滿目。

但凡有先行者在前,想召喚記憶時便可回歸一番。再進一步說,「曾經不在這裡」,這是回歸的前提。

都說流行一瞬即逝,船過水無痕。已經不在的,為什麼要召喚?又為什麼可以召喚?

2.

廣義的說,飲食、時裝、運動、遊戲、建築格式、語言習慣,無一非文化,自然其中流行者也無一非屬流行文化。它們與這裡主要討論的媒體上的流行文化相當程度上互疊相通,可以循脈分理,共聚一堂。但是何謂「流行」,其實正是無止息的定義之戰,何況跨界盛行、經典化不衰,更增戰況渾沌激昂。

如今的音樂,既古典也流行,想起當年歌劇、音樂劇等等,本來即便說成兩極,也還有諸多之間者存在(理想狀態自是眾家皆盎然,才得以生態永續!)更何況界線如此善於游移了。

且說如今新媒體時代,但凡上得了檯面的,不,是上得了屏幕的,當下就可以自我證成,絕對流行一脈純血無誤。網紅尤其無愧王者。(曾經批評報紙不過就是讓人人云亦云假以為己見的巴爾扎克不知會作何想)媒體化了的流行音樂、影音戲劇、ACGN 等等,凡此生活種種,佔據流行文化之樞紐。

不過話說回來,古典意義傳媒文本之外,生活本身也早早文本化,樣樣上網上線,昔已有之,於美食民宿等等尤烈。

環顧流行文化周邊,各式評論分析此起彼落、煞是熱鬧。

荒原呢?

3.

每個領域都有著神奇的鍊金術。文化尤其如此,流行文化的鍊金術更是轉折繁變。

文化領域邏輯的根本:定義的戰爭。

所以烽火交織,須看出於何種目的、運用何種論證、歸類何種文化、發動與拆解何種攻擊等等,最重要是,集結何種權力。而由於選擇性的親近,流行也會選擇與切換它的盟友。

尤其,各種文化生產之間,若論起統一性與特殊性,何在?又有何意義?

親近、無視、歌頌、批判、若即、若離之間,糾結萬端,難以二分法視之,即便分析者發現了邏輯悖反,細看下竟還有著悖反的悖反,詭譎異常。尤其,可憐身是眼中人——觀察者一邊通過自己的觀察也成為領域生產者之際,很多時候也不免卷進邏輯運作之中。

如果你選擇歌頌流行,在這個市場與庶民才是王道的時代,多半你可以坐擁富麗堂皇的正當化理由。相反的,選擇攻擊這一方,你的武器花樣就少得很:如果批它俗氣膚淺,有點太過接近常識論,無關痛癢,甚至可能變成加分加血。改批它商品拜物、文化工業,好多了,可是要小心被反打成經營主義甚至經營心態,就此墮入無間地獄。當然,你也可以隔著距離,禮貌而小心地無視(間或閃藏著輕蔑),如此最是輕鬆。

反之,選擇歌頌流行,你大可簡單抓緊「快」、「新」二字訣,以落後時代、不懂年輕人為主攻武器,把管窺世界略知一二者,稍稍臚列,就喝令敵人快快棄甲曳兵。

這時的你,志得意滿,好像可以不必在乎,其實年輕人同年老人一樣大多沒聽過你說的誰誰誰;好像也可以不必知道,這年輕美麗新世界有多麼勢不可擋。

4.

回到邏輯悖反,那是圈內認可對上市場成績,叫好者不可叫座。然而,悖反的悖反,則是迷宮岐錯,比方說,叫座者便不可叫好,所以你罵得愈大聲,粉絲愈鐵,人家愈開心。可是有時,也許你形象叛逆怪誕另類,那就歡迎來錦上添花、迎入廟堂,又或者,政治領域、教育領域、經濟領域等等,裡頭哪根筋不對或哪個竅突然打開了,也來肯定一番,這時添的可能也是人家喜歡的花。

以市場等同人民,進而收割桂冠,所在多有。這整個悖反邏輯的「文化鍊金術」,委實變化萬端,叫人嘆為觀止。

你要真想義無反顧地誓師擁戴,可以學習前輩,面對惡搞無理的爛制之作,出手為之緩頰,說它至少引發了大眾對此一重要主題之關注,也算大功一件啊!反之,你若是那聞建功論而勃然一怒之人,覺得這簡直不知何所謂也。那麼除非你高居此一神聖主題權威之位,一言定江山,要不然還是回歸文本來批評,不要糾纏在建不建功上。

如果,有那置於其他領域如政治等等便是生機渺茫的鄙蠻妄語,一朝作成了文化生產物,於流行文化煉金出爐,就此堂堂以庶民之名昂揚前行摧枯拉朽。把這一切清清楚楚看在眼裡的你,該怎麼做呢?

也許你會說,明知其非,但既獲庶民擁戴,批判立馬無從下手也不容為之,加之愈批愈盛,實在兩難。嗯,你敏銳的感應到其中的鍊金術了。而且選擇留佇在時代流行心態中為難,這本身就是好一個流行呀!

又或者,也許你會運用「階段論」,尋求先肯定其存在再超越其錯誤,或者「同理心」,以理解其中俗妄之緣起,繼之以省思與成長互勉。嗯,你看起來認真又辛苦,以上皆是尋求既接受又批判的簡明解套之路。但是,呵呵,那可能就跟不上流行了。

更簡單的做法是:無視。是說見怪不怪嗎?不!其怪不會自敗。但是流行的問題,時間自會解決。除非你拿它當教材範例一則,多少回收一些,不然還是把力氣花在別處吧!而如果問題沒解決,整個時代的心態一直停佇在那兒——那也不再只是你的問題了。

從另一個角度再觀察流行文化的世界,有的是圈內人無以為外人知的秘密花園、或者圈外人拿各式判准指標的江湖評點、又有學術圈裂分多方,或鎔鑄兩種圈內行話,以圖共生或利用,或切割各行各業,從此井水河水的種種情狀。

其實,在作者論靈光論遊戲論等等山頭林立之處,不免偶受焚琴煮鶴之譏。不像在流行文化這兒這麼「看起來好像可以」得其所哉,要批判資本主義、市場趨勢、技術含量,樣樣無神擋也無佛擋,優遊仗劍。以上表象而已,務請切記,一來,無論經典流行,只看脈絡、不親文本,即是不入田野,挨罵是必然的。二來,一如前文所述,想要批判流行文化,千萬小心別被標籤成經營心態,很容易萬劫不復。

5.

從「迪士尼公主」到「皮克斯男孩」,是好長故事。還別提,加上「中二少年」(如《新世紀福音戰士》)與「成長少女」(見宮崎駿,近乎全員),文本自身與社會學自身之間可以對話的連結,就更是瞬間延伸到遙遠的彼方了。

提到《新世紀福音戰士》,不禁埋怨,說好的第四集遲到,導演庵野秀明反倒跑去合導了《哥斯拉》。

有趣處在此:日本流行文化影視與 ACGN 里,如《型男特警》、《聖堂教父》、《別讓我走》、《東京殘響》,甚至《圖書館戰爭》、《攻殼機動隊》等等,對於國家機器之闇黑詭譎,遲滯糾結,疑恨之深,產量之豐,實屬全球罕見。可是,真實世界的投票結果呢?卻經常保守再保守,彷彿正是對應著文本里背景一般在那兒馴服依附的盲目大眾。文本似乎根本沒什麼啟蒙作用,是果然次文化,只佔小小一部落嗎?從銷量看,卻又不然。

但文本與社會之間,也未必就事事對反或者獨木陽關。如《太陽的後裔》這樣的軍事浪漫英雄化,簡直三十年前《捍衛戰士》重現於愛琴海岸。

原本以為市場邏輯下,亞文化早成主流,非邊緣更沒打壓。等到看見《All you need is kill》改編為《明日邊界》,原著輕小說里萌設定、科幻設定、尤其「死了才學得到」(史上最強悍的「SL大法」)的教育設定這三項,全被改掉了,居然還加上一筆「美式火炮主義」推翻了原作。這下才知,分析的尺度至關緊要,日本已成主流的亞文化輕小說,擴大拉高到全球市場好萊塢美國規格里,依然是邊緣無疑!

另一個讓人回味日本的寶可夢,不只御三家已經七代以來新人更迭,水系火系草系,加上電系仿彿將軍本家。「乃木坂46」也曾有過此說。逢三便稱三家,實在方便的很,一如AKB「神七」讓人想起七福神。流行之取材鋪梗如此信手拈來,似乎CP值超高,也許背後倚仗了歷史文化浸透肌理,入髓入味,日積月累念茲在茲,是以取之而得道,其來有自。

流行的梗或經典的典都是一樣的,靠的是下功夫的職人倫理,有時候,功夫深了,便會種植進記憶深處,日久見功。

眼下火爆的IP,說穿了就是改編,古已有之,但舊酒新瓶卻廣受矚目。此刻風潮狂掃卻積澱尚淺,文本虛浮淺碟,良莠難期,亦所難免。

6.

日常、粉絲、產業,這是三種常見切入研究流行文化的取徑。相比之下,同樣可用的許多觀照,例如區域研究、地緣政治、空間研究、發展社會學等等,較少有人觸及。

其中,所謂日常,指的是將之視為日常生活的重要構成,以之論證其重要、影響,並由日常運用的道德、習慣,例如與宗教、家庭、人性、社會問題等等所相關地的「一般論」,開示其意義。

產業的取向則是市場、行銷、成本、利潤,所謂文化工業無不可商業化的氣勢,乃是圍繞消費而生。流行文化作為消費商品而存在,其一切關連也必須回到這裡理解。

粉絲研究由來已久,有趣的是,「作者已死,讀者當立」的時代里,讀者所跟從的、同人所諧擬的,還是作者的文本。不管那是很作者導向,還是很市場導向的作者。所以粉絲之所在,往往是兩個世界之間的遊走互涉,一個是所謂亞文化圈子的另類日常的世界,一個是文本的生成、轉譯、互文,以及跨類、跨境的世界。

7.

「對著沉默的多數吶喊:不要跟隨眼神空洞的大人訂下的規則!要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

看著這麼勇敢面對未來的青春獨立宣言(其實是大人寫的),在「櫸坂 46」破公信榜紀錄單曲《沉默的多數》MV 里,如此(軍裝大衣!)制服齊整地氣派展現,忍不住想起切格瓦拉無人能比的帥氣印在樣式多姿的T-shirt,遍及全世界,擁抱著廣大市場,不,是廣大年輕生命的氣勢。

不停的消費,消費的不只是文本,也是消費本身。

《他來了,請閉眼》一場過場戲裡,斧鑿痕深地插入英美劇文本,不也就是想抓住已經受過《福爾摩斯》洗禮過的消費者,期待梗梗相連、請君入座對號。

8.

從起點出發,看他如何建構文本,如是沉浸玩味,這樣才見得著萬千文本間各異其趣的好玩。反過來,若是單憑一句話就說已經看完了這部電影那樣,躲閃自驕,就可惜了。

看文本,很多時候就是看故事。說起故事,牽展萬端。

所謂懷舊,當如「五月天」《如果我們不曾相遇》的MV,對照日韓,便是《愛的成人式》全片與《白夜行》(孫藝珍版)結尾。

再進一步說說意義。如果純粹只把流行文化當成「材料」,同歷史、繪畫、帳本、夢境一樣,看看「回應」或「映照」了什麼樣的社會,當然很好。網路小說中立命、改命,真的是遊戲化極致,再無主體或命運可言。「裝備」一事,另可接EVA一脈甚至JOJO。而《W-兩個世界》所用戲中戲的文本手法,則是讓人想起《開羅紫玫瑰》里問的那句:怎麼沒有 fade out,這一路還有後來《幻影英雄》邊自走邊自嘲。

9.

流行文化是註定被遺忘的。惟其如此,才能生生不息。前述作品,早成荒垣雜草,一如文中許多已然淡出觀眾記憶的文本。

那麼,要認真地看待流行文本,不要總是讓那些隨手取材於周邊環境脈絡的泛泛之論,可以輕易的說三道四,褒之為神貶之為鬼——這樣的主張真的是對的嗎?我自問。

即使經歷了精細分析,現在的流行文本到了未來,絕大多數會像海上的浪花一樣泡沫寂滅,能被記得的,除了被正典化的少數流行經典(最新巔峰當屬 Dylan)之外,(但也不見得能像藝術經典那樣還偶有機會露臉)也許只剩下「因為註記了時代軌跡」而被提起的那些了。

《小時代》註記了上海的虹橋、靜安街、拜金拜物。但是它會不會被記得,那就不得而知了。也就是說,它們會被記得,是因為在特定時空脈絡里所造成的迴響,不是因為它們自己。

以那樣的方式記得它們的人,有多在意文本本身呢? ——到頭來,俱往矣!那麼地在意文本、在意當下,到底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不過,容我無奈且狡猾地迴避:還是留給歷史吧!

推薦閱讀:

有哪些文藝的或者小清新的廣告?
第一章,1、說文解字,「偶像的原意」

TAG:流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