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古代的特種部隊(下)
岳飛的背嵬軍
岳飛的「岳家軍」名垂青史,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
「岳家軍」共10多萬人,分為12支。分別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水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游奕軍,而最後一支,就是整個岳家軍的精華——背嵬軍。
「背嵬軍」的選拔極其嚴格,犒賞也異常豐厚。每每戰事膠著之時,「岳家軍」必定投入「背嵬軍」打開局面,每仗必勝。在戰事最激烈的時候,「背嵬軍」往往被用作為突擊隊或敢死隊使用。
「背嵬軍」中編有一支8000人的騎兵部隊,除此以外,「背嵬軍」還有步兵。步兵騎兵相加,「背嵬軍」大約有兵員兩萬左右。
郾城一戰,「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大敗金兀朮。
金兀朮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岳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金兀朮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金兀朮的女婿夏金吾和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均在此戰中被殺。
在朱仙鎮,500背嵬精兵再次大破十餘萬金軍。
完顏宗弼(金兀朮)的拐子馬、鐵浮屠
「拐子馬」和「鐵浮屠」是金兀朮橫行天下的兩大利器,簡而言之,二者都是騎兵。
「拐子馬」為輕型騎兵或中型騎兵,機動性強,擅長突擊和包抄,通常被分配在兩側。
而「鐵浮屠」則是重型騎兵,非常像歐洲中世紀的那種重裝騎兵,人和馬都需要穿上極重的鎧甲。鐵浮屠每三匹馬便用皮索相連,雖然笨重,但攻堅能力極強,其扮演的角色十分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坦克,通常被用來正面衝鋒。
但「鐵浮屠」並不會拘泥於形式,在某些不利於重裝騎兵作戰的場合,他們經常下馬步戰,作為重裝步兵使用,因此又被稱為「鐵塔兵」。
在南下攻宋的過程中,「拐子馬」配「鐵浮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不過「鐵浮屠」的重甲造價太高,由於其過於沉重,對馬和人的要求也很高。後來被岳飛剿滅之後,「鐵浮屠」難以再行組建。
楊行密的黑雲都
黑雲都,也稱「黑雲長劍都」,五代時期著名軍閥楊行密的親兵稱號。唐末藩鎮親軍多以「都」為名。
《新唐書·楊行密傳》:「初,行密有銳士五千,衣以黑繒黑甲,號黑雲都。」
楊行密擊潰孫儒以後,他在孫儒的軍隊中精選了5000名強壯的士兵,組成了自己的親軍,這支親軍的鎧甲都用黑衣包裹,所以又號稱「黑雲都」。
這支軍隊待遇十分優厚,後來成了楊行密作戰時的主力部隊。在戰鬥中,「黑雲都」以其強悍的戰鬥力成了四鄰的災難。其他軍閥每逢和楊行密作戰,只要一聽說對手是「黑雲都」,心理上就先怯了三分,因此「黑雲都」是五代時期當之無愧的王牌部隊。
成吉思汗的怯薛軍
蒙古帝國及元朝的禁衛軍,怯薛是一個蒙古語辭彙,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的一支軍隊。
怯薛軍的成員個個非富即貴,不是貴族子弟就是將領的兒子,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
怯薛軍有著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戶官。
怯薛軍最初約有一萬人,當時被稱為大中軍﹐是最大最精銳的部隊。當然,成吉思汗以功臣和勛貴們的兒子作為「怯薛」,也是一種控制臣下的手段。
朱棣的神機營
「神機營」是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火器部隊的先河。
朱棣征交趾(今越南)時,「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後來在親征漠北之時,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此舉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正式成為了明軍的一個兵種。
如果論單兵作戰能力或身體素質,「神機營」的士兵比不上其它的部隊,但是作為一支古代的專業火器部隊,「神機營」的設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戚繼光的戚家軍
「戚家軍」又稱浙軍,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
「戚家軍」因為戚繼光而得名,是明朝的王牌軍隊,「戚家軍」得以成名的,靠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首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戚家軍」與倭寇的戰績有點恐怖的令人髮指:
台州花街之戰,殺敵308,我軍陣亡3人。
白水洋戰鬥:殺敵2000多名倭寇,我軍陣亡3人.
長沙之戰:殺敵3000,我方無損。
福建橫嶼島渡海之戰:殺敵1000,我軍陣亡13人.
牛田之戰:殺敵688,我方無損。
林墩之戰:殺敵3000,我軍陣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戰:殺敵300,我軍陣亡20人。
平海衛戰鬥:殺敵2622,我軍陣亡16人。
仙游之戰:殺敵1000,我軍陣亡24人。
王倉坪戰鬥:殺敵177,我方無損。
蔡丕嶺戰鬥:殺敵1000,我軍陣亡31人。
如果你以為戚繼光只善於打倭寇,那你就錯了。隆慶二年,蒙古鐵騎30000人入侵,戚繼光將其全殲。萬曆三年,蒙古人又派了50000人來,結果又被戚繼光盡數殲滅。
秦良玉的白桿兵
白桿兵,明朝末期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
此兵種所持的白桿槍是用結實的白木做成長桿,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桿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于山地作戰。
當年秦良玉就率領這支軍隊參與了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諸役,獲得赫赫功勛。
明末忠貞侯、四川總兵秦良玉,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女將軍,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里,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里的巾幗英雄。
努爾哈赤的八旗軍
「八旗軍」分為「滿八旗」、「漢八旗」和「蒙八旗」,加在一起一共20餘萬人,雖然「漢八旗」和「蒙八旗」的戰鬥力也不差,但是最為驍勇的還是要數「滿八旗」。
「八旗軍」的「滿八旗」和「蒙八旗」的士兵都是從小練習騎射,而且從不斷的內鬥中統一起來,其彪悍程度可想而知。而「漢八旗」又是「八旗軍」裝備火器的的重裝部隊,孔有德等部在叛變明朝前就是裝備先進的精銳部隊,戰鬥力比普通明軍強得多。
另外,八旗的幾個旗主莽古爾泰、濟爾哈朗、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等人皆為一時名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是難得的帥才,所以無論是兵還是將,「八旗軍」都是頂尖水平。
可惜後來入關以後,八旗子弟們都成了養尊處優的大老爺,只知道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睡大覺。入關才幾十年,有的旗人連馬都不會騎了,而有的八旗兵居然連弓都拉不開了。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夷丁突騎)
《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關寧鐵騎」數千,皆敢戰,建州為之懼。
「關寧軍」是集天下精銳的大成,「夷丁突騎」是集「關寧軍」精銳的大成。它由袁崇煥一手組建,足以對抗滿清八旗兵。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頻發,後金與明朝屢發戰事。袁崇煥經略遼東之後,經過改編整訓,「關寧鐵騎」作為一支精銳橫空出世。而「夷丁突騎」,則是「關寧鐵騎」中精銳中的精銳。
在九門口一片石,「關寧鐵騎」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與清軍一起,血戰一晝夜,將李自成的十萬大軍幾乎全殲。
之後吳三桂長驅直入,橫掃了大半個中國,「關寧軍」淪為了滿清最為得心應手的「走狗」,作為一支曾經專為對抗滿清而生的部隊,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 「文藝白話文」(微信號為cuixiaowybhw)原創,請各位讀者或媒體人不要惡意轉載,如需轉載必須註明轉載自「文藝白話文」並附加微信號,否則必被追究法律責任,原創不易,請您尊重,謝謝。
推薦閱讀:
※特種兵遇到八達嶺老虎,能否保命?
※中國的特種兵選拔與國外的特種兵選拔相比那個更加嚴厲?
※中國的特種兵具體是怎樣科學訓練的?
※如果退役特種兵犯法的話,該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