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金融監管應在創新之後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引發全球各個行業幾乎是顛覆性變革,這其中被顛覆最大的是金融業特別是傳統銀行。

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全球技術變革的方向趨勢是去中心化。而金融從誕生起,無論是貨幣,還是信貸;無論是存款,還是貸款;無論是支付結算,還是投資理財;無論是中央銀行,還是商業銀行等等,一個特點就是中心化或稱中介化的產物。特別是商業銀行,我們一般稱其為間接融資機構。間接的、中心化的、中介化的模式的特點是效率極低,環節極多,成本極高。

俗話說,物極必反。這種中心化、中介化的東西,依靠自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簡化環節的改革,無異於與虎謀皮。但是,外部技術進步引發的顛覆性變革,傳統金融無論如何都難以抵擋住。

比特幣的底層基礎技術的區塊鏈技術是去中心化的重磅武器。通過一個技術上的點對點模式,使得社會所有經濟體交易可以直接一對一進行,把所有中間環節全部剝離了。從金融上來說,由於每個個體點對點交易記錄在每一個個人區塊里都有儲存,所有交易記錄都是公開透明的,所有人眼睛都盯著所有交易,並可以證明佐證,這是最有力的監督,也是保證信用的有力基礎。

區塊鏈技術或可以顛覆一切,重構經濟金融信用體系。從金融上來看,區塊鏈技術不僅僅顛覆的是傳統金融,而且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這些中心化的新金融都可能成為「傳統」,也在被顛覆之列。目前,大數據徵信體系也將被衝擊。這就是去中心化核心技術的區塊鏈的威力。

從世界範圍來看,區塊鏈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在歐美日已經進入某些領域進行實際應用了。但總體來說,區塊鏈技術還處在深度研發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觀點認為,要提前對科技金融進行監管。

從中國的情況看,或是被前幾年互聯網金融主要是P2P網貸平颱風險嚇怕了。有一種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繩的感覺。筆者認為,絕對不能對科技金融過早監管,否則將大大影響科技金融的創新步伐。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2017年4月下旬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貨幣與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上演講時說,金融科技的監管不應該跑在創新的前頭,過早進行監管會抑制創新,可能會阻礙科技被採納。他指出,只有當新科技展現出來的風險達到一定的水平後,金管局才會實施監管,而監管的力度要和風險程度成比例。監管當局需要深度理解新興科技以及它們所帶來的風險和機會,不應懼怕和金融機構甚至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必須對區塊鏈技術、金融智能等有一個深度了解後才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進行監管,否則驢頭不對馬嘴,就會扼殺創新,阻礙科技金融發展。

孟文能舉例說,金管局原本不理解雲科技(cloud technologies)的風險和好處,直到當局和雲服務業者直接合作。這類的合作幫助金管局制定雲計算的指導原則,並促進業界採納指導原則。另外,金管局也和業者直接參与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試驗,測試這項科技如何應用在銀行間付款服務。

孟文能指出,監管當局在允許試驗來推動金融科技的同時,也要限制對消費者和金融系統帶來的風險,「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便可讓業者在制定範圍內測試新點子。

監管當局可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來監管和監督金融機構。監管科技(RegTech)就是一種,其中包括認知運算(cognitive computing)與行為計算(behavioural algorithms),前者可用在大型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中,後者可用來察覺可疑的交易和金融機構的不當行為。

筆者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給金融創新留出足夠的時間空間,給予足夠的試錯機會與風險充分全面完整的暴露期;也給監管者留出觀察新金融、了解與認清科技金融問題與風險的時間與餘地。

推薦閱讀:

阿里成立達摩院,金融科技風口真的來了?
九卦 | 誰將是2018年投資界的王者?

TAG:金融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