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的全新使命:讓人工智慧擺脫極客專屬標籤
李飛飛和梅琳達·蓋茨(比爾·蓋茨的夫人)已經啟動了一個全新教育項目:AI4All,致力於讓女性和少數族群的高中生提前接觸並選擇人工智慧作為她們的未來職業。作為谷歌雲的首席科學家,李飛飛正在努力實踐自己「AI 民主化」的倡議。
人工智慧面臨著缺乏多樣性的問題。太多的研究者有著相同的背景。對於像李飛飛這樣的著名學者而言,觀點的缺失就意味著危機:「作為一名教育者、女性、少數族群和母親,我對此感到擔憂,」李飛飛說道。「人工智慧是改變人類的拐點,而這一領域卻沒有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和領導者來參與。」
梅琳達·蓋茨也認同這一觀點:「如果我們不讓女人和有膚色的人參與真正的科研工作,技術就會產生偏見。從現在開始,花上十年到二十年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很難了——如果可以解決的話。」
兩位女性都是身居高位的科技行業從業者。作為谷歌雲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同時也保留著她在斯坦福大學的職位,指導著斯坦福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梅琳達·蓋茨則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就已接觸過人工智慧了,她曾在杜克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她在微軟工作了二十餘年,隨後離開了這家科技巨頭,轉而追求慈善事業。現在,蓋茨正在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一個國家非盈利性組織 AI4All 之中,而李飛飛也是這一項目的推動者。
顧名思義,AI4All 致力於向少數族群的高中生推廣人工智慧教育。最近,Backchannel 邀請了李飛飛與梅琳達·蓋茨,和她們暢談了如何讓人工智慧研究出現更多女性身影,為何帽衫不該是科技工作者的標誌,以及投身人工智慧需要哪些特質等話題。
Backchannel:你們是怎麼互相認識的?
梅琳達·蓋茨:如果你對人工智慧感興趣,你肯定會知道李飛飛的名字。我想見見她,了解一下她在做什麼,特別是有關她的一些 PhD 學生,李飛飛領導著一群由女性學者組成的人工智慧研究小組。於是我們就見面了。
李飛飛向梅琳達·蓋茨介紹她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
李飛飛:梅琳達,當我聽說你正在關注人工智慧的時候,我對自己說道:「終於,一個有話語權的著名女性技術專家開始把目光轉向人工智慧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技術人員,我已經在這一領域裡工作很多年了,而這些年裡,我的擔憂也在不斷增長。作為一名技術工作者,我正在見證人工智慧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把它們的影響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如果你看看那些正在主導人工智慧研究的大公司(如微軟、谷歌等等),這種震撼的感覺還會增加。
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教育者、女性、少數族群和母親,我對此更加感到擔憂了。人工智慧是改變人類的拐點,而這一領域卻沒有多樣性的學者和領導者來參與。所以當我得知梅琳達正在關注這一領域……你不知道,當他們聯繫我時,我正在家中餵養自己四個月大的女兒。
梅琳達·蓋茨:所以我們來到了這裡。
李飛飛:我非常高興,我很快為這次訪談安排了時間,想進行一次坦白的對話。我這樣對自己的學生們說:「你們都醉心於技術研究,但你們同時也是在追求自我實現。和梅琳達聊聊你們的經歷吧。」
梅琳達·蓋茨:這真是太棒了,我想對李飛飛剛才說的話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們不讓女人和有膚色的人參與真正的科研工作,技術就會產生偏見。從現在開始,花上十年到二十年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很難了——如果可以解決的話。現在是讓女性和少數族群發聲,並讓他們獲得地位的時候了,不是嗎?這一變革將會是偉大的、普遍的,它會發光發熱。必須有人為這些群體代言。
李飛飛:沒錯,因為人工智慧的力量將會滲透到我們所知的所有方面。它會傳遞我們對於生活的價值觀,成為倫理、偏見、正義或理解的一部分。如果在科技的發展中沒有人為少數群體代言,技術就沒辦法代表我們所有人了。
Backchannel: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一些技術中已經出現了偏見,現在是否為時已晚?
梅琳達·蓋茨:我不認為我們錯過了時機,但我得說,大門正在關閉。這也是我和李飛飛關注女性人工智慧學者的原因之一。
Backchannel:你們在討論哪些話題?
李飛飛:當我在休產假時,我曾經仔細考慮如何才能真正幫助這一代人的發展。我把它視為自己努力的方向。三年前,我和一名自己的博士學生 Olga Russakovsky 發起了一個實驗項目,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外聯夏令營(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Outreach Summer Program,SAILORS)。我們邀請灣區高中九年級的學生,這是一個短期項目,專註於女生,我們邀請她們來到實驗室參與兩個星期的工作。SAILORS 的經歷給了我很大啟發:科技和年輕學生們之間存在巨大的隔閡——即使是在矽谷,這個我生活了超過十年的地方。我愛矽谷,但這裡有一種呼聲;「科技有意思,科技是極客專屬的。科技是屬於穿著帽衫的傢伙們的。」
梅琳達·蓋茨:就是這樣!
李飛飛:這些穿著帽衫的人已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他們不應是科技的全部。這不應是推動發展的唯一方式,特別是對於那些面臨選擇的年輕女性來說,她們在想:「我可以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一名走遍全世界,為大眾帶來新聞的記者;為什麼我要去選擇學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做穿著帽衫,看起來很酷的人呢?」於是,在 SAILORS 項目中,我加入了一些具有使命感的任務,讓年輕人覺得 AI 是有意義的。在 SAILORS 的機器人小組中,我們的目標是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我把這個任務置於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自動駕駛汽車當然很酷,但它的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Backchannel:那麼,你為什麼會選擇九年級學生?
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在為梅琳達·蓋茨做演示
李飛飛:我們研究了很多歷史數據,發現剛剛進入高中的階段是孩子們開始思考自己大學專業的時候。他們在那個時候開始問自己: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要對這個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這項計劃異常成功,我們發現了一些天賦秉異的女孩子。但問題在於,這還遠遠不夠。所以我開始思考——我們真的應該把它向整個美國推廣。這就是我開始和梅琳達合作的一大原因,我們啟動了 AI4All,它是一個長期項目,也是一個低調的項目。
梅琳達和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為我們的項目投入了資金。AI4All 致力於推廣 SAILORS 模式:把人工智慧為人類造福的理念推向所有群體的學生,讓他們進入相應的大學和公司。
Backchannel:你們已經開始了嗎?
李飛飛:我們的正式啟動時間是今年三月。有五所大學與我們合作:伯克利、卡耐基梅隆、普林斯頓、波士頓大學和 Simon Fraser。它們都將開始自己的 SAILORS 項目,這些項目會為當地社區的特點量身定製。例如,伯克利的項目更注重機器人,而且傾向於低收入族群;普林斯頓的項目關注種族多樣性,因為新澤西有很多非裔美國人居住。
Backchannel:要想達到你所期待的結果,AI4All 面臨著哪些挑戰?
李飛飛:目前的人工智慧科研領袖並不具有多樣性,而且他們也在忙於開創業公司、賺錢、發表論文這樣的事。這個項目卻面向遠期,這是教育的特點。
Backchannel:梅琳達,你將如何幫助 AI4All 取得成功?
梅琳達·蓋茨:李飛飛正在為這一項目招募執行總監,幸運的是,目前她有一些很好的候選人。但事情往往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因為有些時候比爾·蓋茨和我會在招募執行總監的時候出錯。那些候選者都有著光鮮的履歷,強大的技能,但如果他們招聘、留人、構建組織的能力不夠,那項目就不會成功。
Backchannel:梅琳達,去年秋天你曾表示要集中資源,並將專註點轉向幫助婦女在科技界獲得成功。AI4All 是你動作的第一步嗎?我們還將看到什麼?
梅琳達·蓋茨:這是其中的一部分,你也會在未來看到更多。我們還在資助 Girls Who Codemore,那是另一種推動女性走向計算機科學的途徑,我們希望在所有方向都做出自己的努力。我還在關注工作場所的多樣性,並希望投身於此。在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 Iris Bohnet,她專註於行為經濟學,正在研究如何把多樣性納入系統的考量。
她討論過在管弦樂隊中,女性無法得到首席位置。但當評價者和演奏者之間相隔一塊幕布時,女性演奏者的得分升高了一點點。但得分仍未達到預期的高度,她意識到這或許是因為評價者仍然能從演奏者的腳步聲中分辨出性別。當這個問題也解決了以後,女性演奏者的得分便大大上升了。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當教授審閱女生和男生的代碼時,偏見也是存在的。這是固有的偏見,當代碼匿名的時候,猜猜怎麼樣?女生的成績和男生是一樣的。我知道一個人正供職於一家新成立的創業公司。在那裡,代碼的提交都是匿名的,有七名優秀的工程師負責審閱這些代碼。最後,我也在投資「全國婦女信息產業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Wome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NCWIT)」,他們正致力於把計算機科學設計成讓女孩感興趣的形式。
Backchannel:對於已經在科技領域工作的女性和少數族群,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
李飛飛:請告訴更多媒體,列一張少數群體的名單,並讓他們發聲。這很簡單,拿起電話和他們聯繫就可以了。在科技領域裡已經有很多女性和少數族群的身影,有很多像我一樣的人。我樂意幫助你們列出這張少數群體背景的名單,我認為他們的聲音應該被人們聽到。
梅琳達·蓋茨:我必須提醒大家,人工智慧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領域,它將改變這個世界,我們不應對此感到害怕。我們必須認真看待它。你可以學習人工智慧,可以成為這個產業的一份子。去找到可以向你解釋它的人,如果你對人工智慧感興趣,請找到可以教你的人。
Backchannel:很高興看到你們的努力,激起九年級學生的興趣非常有意義,這要比讓已經工作的人轉行要好得多。
梅琳達·蓋茨:有時你看到一條著名學者正在談論人工智慧的新聞會想:「哦,只有他這樣的人才能做到。」其實不是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李飛飛:美國人的文化傾向於倚重少數天才的努力。普通人會這樣想:「我們又不是那些天才。」這是錯誤的,如果一個人有很棒的生物學背景,他/她也可以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它並不是一個有關未來的可怕事物,它就在我們身邊。
選自Backchannel 機器之心編譯
推薦閱讀:
※如何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如何看待中國女留學生因為大野智放棄斯坦福選擇東大?
※所謂的人工智慧時代,對我們工作的衝擊將會有多大?
※頂尖大學的校方的對學生的希求以及學生的自我希求是怎樣的?
TAG: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 | 人工智能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