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相差甚遠的汽車金融,能否借互聯網打個翻身仗?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2800萬輛,增幅的快速提升和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都在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未來汽車消費潛能巨大,人們對貸款汽車消費的熱情也一同高漲,特別是現在80、90後主導的消費市場,貸款分期買手機、買房買車更成為一種新趨勢。
這種貸款購車的大量需求必然會促使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得到迅猛的發展,然而目前的現狀並不樂觀,在如今全球市場汽車金融平均滲透率高達70%的情況下,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卻僅為35%。汽車產銷突增,金融滲透率卻遲遲放緩、低靡不升,個中緣由還要通過與高滲透率的發達國家比較來看。
一、最大的不同來自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在國外,信用卡消費十分普遍,其中美國的汽車信貸滲透率高達80%,是消費者最主要的購車方式之一。政府政策支持刺激消費、資本市場善於投機,一系列因素培養了美國人個人購車分期付款的消費方式。汽車金融源自美國,後在全球範圍內擴展,美國作為汽車金融的鼻祖,貸款分期的消費觀念深植人心,信貸購車的消費習慣根深蒂固。
對比而言,中國人則更勤懇踏實。目前汽車市場消費的主力軍是以60、70後為代表的人群,他們仍在延續保守謹慎的傳統消費觀念,賺到錢才肯花,不傾向於貸款,很少超額消費,這也是目前影響汽車金融滲透率較低的主要因素。另外,有人認為錢不夠才需要貸款,其實選擇分期付款與錢是否充足沒有必然的聯繫。對於習慣分期付款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只是選擇平攤一時的資金到生活消費的各個領域,更早地享受到全面的服務。
二、金融企業資金來源不同
在國外,汽車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非常廣泛,包括公司債券、購車儲蓄、商業票據發行以及出售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證券化等等。豐富的盈利模式將企業的目光分散,使金融產品能以客戶為主體,真正為顧客提供實惠、優質的服務。
而中國則恰恰相反,本身為顧客而生的金融產品卻成了金融企業綁架消費者、牟取利益的手段。原因在於中國的汽車金融公司主要融資渠道只有股東增資、銀行拆藉以及發行金融債券,而其中由於審批困難等因素,八成以上的汽車金融公司只能採用銀行借款的融資方式。這也就意味著在金融機構貸款購車的利率一定會高於銀行貸款利率,金融公司不得不通過隱性收費或者誘導消費者購買保險等方式彌補利率差價,從而賺取利潤。長此以往,顧客信任度每況愈下,消費體驗也大打折扣,也造成了我國汽車金融公司多是外企的現狀,阻礙了國內整體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
三、信用體系健全程度高低不一
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維護了信用交易的市場環境,保障信用交易成為市場主要的交易手段。美國等發達國家普遍擁有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它規範人們的行為,保障信用交易的順利進行。德國地鐵無人檢票,購票乘車全憑自覺,但是偶爾抽查發現逃票就會記錄在案,伴隨終生。在徵信國家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管理體系下,信用記錄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信用不佳,貸款可能會被銀行完全拒絕。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啟動於2003年10月,目前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雖然無抵押信用貸款、個人消費貸款需求非常旺盛,但我國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薄弱,信用制度和管理體系無法達到要求,加大了汽車金融的風險。另外,汽車金融公司風控能力不夠高,也阻礙了汽車金融企業大規模擴展滲透的步伐。
借互聯網之風,中國汽車消費金融開始揚帆起航
當然,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普遍低下的說法並不絕對,有不少豪華車品牌就擁有自己的金融產品,比如寶馬、奧迪、沃爾沃等都豪華汽車的金融貸款就普遍高於國內平均滲透水平,他們通過推出低利率的汽車金融來刺激帶動汽車銷售。
不過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中國的汽車消費金融卻正開始在80後、90後、2000後等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中流行開來。
首先,汽車金融消費的需求一直存在,新時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消費理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分期購車的車貸需求只會增不會減。對於廠家來說,推出金融產品也能間接推動銷量的提升。正所謂需求創造市場,即使困難重重,資本也不會放過這個大撈一筆的好機會。互聯網的出現,為這些需求創造了移動端更直觀可視的產品展示,更方便快捷地滿足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其次,互聯網提高了汽車金融的服務效率。一方面,汽車後市場可做的服務不僅來自汽車金融,還包括汽車保險、美容、維修、配件以及汽車文化、二手車、汽車租賃等內容,汽車金融與這些內容還擁有非常大的深度整合空間,而互聯網恰是最方便有效的整合手段;另一方面,隨著政策的支持和放寬,加之消費者追求更便捷、極致的服務體驗,與互聯網的特質不謀而合,汽車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還有非常廣闊的成長空間。
最後,互聯網科技創新成果助力加強了風控。類似BAT這樣積累了大量用戶數據的巨頭進軍汽車金融,發展深化的信用評估體系,有利於加快整個行業的徵信進程,有大數據做基礎,風控效率和質量都會上升一個台階,金融風險將大大降低。另外,與銀行的標準信貸相比,互聯網汽車金融手續簡單零售,對市場消費需求把握更精準,產品更多樣靈活。
互聯網作為傳統行業轉型的必備利器,與汽車金融深度融合的步伐加快,在線上信息的直達反饋、貸款審批效率的提高、全面完整的服務平台、運營成本的降低、辦理手續的便捷度等方面都有不可磨滅的優勢,中國汽車金融有望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走向高潮,並實現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反超。
如何才能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
越來越多的金融主體湧進這個領域,競爭也在無形中提升金融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服務能力,又反向刺激了金融消費需求。未來汽車前景廣闊,二手車市場、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車聯網、無人駕駛都會成為汽車金融的風口,一場關於汽車金融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悄悄拉開了帷幕……要想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要涉及從車貸分期、汽車保險,到後期維修保養、零部件更換等問題,其實消費者是存在「一站式搞定汽車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問題」的潛在期望,所以會有那麼多人為網購打著「不用出門,送貨到家」的旗號買單。將車貸分期產品與汽車保險、維修保養等服務整合打包,打造完整的一體式產業鏈,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產品,這樣不僅提高了自身金融產品的競爭力,擴大了服務範圍,更能為汽車金融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二,二手車金融市場同樣不可忽視。中國的二手車金融市場低靡,除了政策限制、缺乏廠家補貼的因素,還在於整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混亂無序和客戶風險的難以控制。瓜子、優信、好車無憂等眾多二手車交易平台的泛濫是這個市場突飛猛進的證明,而其背後的暗箱黑幕也是這個市場仍未得到規範的痛點。在發達國家,二手車交易量遠遠超過新車交易量。為二手車市場的用戶信用畫像,完善和加強風控體系,二手車金融市場也是一塊大蛋糕。
第三,推出量身定做的金融產品。雲計算和大數據正在滲透各個行業,不是因為潮流讓大家趨之若鶩,而是對於把握用戶需求、提供針對化服務來說,數據的採集和處理至關重要。這些技術可以直接打通C端用戶與B端廠商的交流渠道,打破客戶尋求最適金融產品中信息不暢通的壁壘,更好地提升客戶體驗。以移動終端作為汽車金融的載體,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推出量身定做的金融產品,都能更好地助力企業打進市場。
第四,提高風控能力。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房地產市場,貸款違約率的攀升是釀成危機的要因,這一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所以對中國的衝擊不大是因為中國全球化的步伐謹慎,上一代人保守的消費觀念也使整體金融行業發展緩慢。除此之外,P2P平台跑路、破產都是前車之鑒。現在汽車金融發展勢頭強勁,企業也不能鬆懈、忽略其背後潛在的金融風險,有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數據模型的新科技產品,提高自身風險控制能力,共同營造綠色安全的金融生態圈。
總體看來,雖然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與歐美髮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異,但國內盛行的互聯網依然是引爆汽車金融市場的火苗。隨著眾多資本湧入,要想滿足複雜多樣的市場需求,還需把握市場關鍵點,致力於提供極致的全面、便捷、個性、安全的金融產品。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中國的汽車消費金融正在冉冉升起……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推薦閱讀:
※2016 年中國的經濟狀況很差嗎?真實狀況是怎樣的?
※投資「亂」世代 GMO的一種解釋:久期聯繫
※股市暴跌蒸發了30萬億,錢到底去哪裡了?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信任在金融市場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券商資管FOF集合大梳理:給公募FOF帶來什麼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