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之下的罪惡

以《逃生2》,來談談現實之中的

nn

那最為臭名昭著的邪教頭子

就如同英國女作家,阿加莎 克里斯蒂筆下的《陽光下的罪惡》其書的書名一般,人們通常對於,那往往蟄伏於陽光所不能夠企及之下的黑暗,有著一眾近乎於本能之上的恐懼。

這種恐懼,在美國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與其筆下所締造而成,現如今早已成為了遊戲界以及影視界所信手拈來,屢見不鮮之下的題材的「克蘇魯」神話之中,也多有體現。只不過這種體現也大多是源自於人性之中對於一切未知生物的恐懼,以及發覺於自身之於整個宇宙,整個體系之間的猶如滄海一粟,微不足道般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一般的恍然大悟之下恐懼了。

不過就美國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而言,其人在文筆之上,除去了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被後世的擁躉們讚譽有加的「清冷」與「冷郁」,之類令擁躉們欲罷不能,但卻在初次接觸其作品的讀者眼中,卻是晦澀難通,甚至於有著「掉書袋」嫌疑地文風外。「克蘇魯神話」所營造出的神話體系,若是細細盤點起來,想必也是諸多有著葉公好龍之嫌的讀者們,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了。因此,其所宣揚的那一套「不可名狀」的恐懼,對於尋常的讀者以及玩家而言,終究還是有些曲高而和寡了。

故而《逃生》這款遊戲於2013年之際發售之時,也會在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的,博得了滿堂喝彩了。

《逃生》這款遊戲,除卻了在誕生之際,所恰逢的諸如《生化危機》系列作品,正當其所左右為難的瓶頸時期,而同時期的以驚悚恐怖為題材的遊戲作品,又面臨著青黃不接之下的窘境,這般的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其遊戲本身,也是有著諸多所耐人尋味之處的。

尤其是以《逃生》這款遊戲的初代作品。也即是2013年時所發售的作品,《逃生1》之中,玩家們所飾演的角色,是一個貫徹了美式恐怖驚悚電影之中的,在我國素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以及「好奇害死貓」等如此這般「精神」的記者,而《逃生1》之中的場景,也大都發生在室內,尤其是背景故事之中所塑造的所謂「巨山精神病院」之中,而這所「巨山精神病院」,就如同好萊塢電影《勇闖奪命島》的原拍攝地就是在美國臭名昭著的「惡魔島」之上的一般,倒也並非是製作組所憑空臆想而出的,也能估算的上是「師出有名」了。

而《逃生1》的整部作品之中,顯而易見,也是極具有諷刺意味與映射社會意義的。就諸如遊戲《烏拉爾山》是脫胎於彼時的俄羅斯登山隊,離奇的罹難身亡的「迪亞特洛夫」事件一般。無論是源自於紐約水牛城,在諸多的恐怖遊戲作品之中,成為「醫院」類的物理建模首選的,同時也是《逃生1》之中的巨山精神病院的原型,「水牛城州立醫院」,或是其中令人毛骨悚然,同樣也脫胎於美國那臭名昭著,令人聞之色變的「MKULTRA」試驗,都在無時無刻的向玩家們訴說著如此這般的一則顛撲不破的真理:藝術是源自於生活的。

「藝術源自於生活」,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如是說道,自然,被譽為「第九藝術」的遊戲之中,尤其是恐懼遊戲之中,這類能夠令玩家在遊戲之外,又能夠「回味悠長」,並且能夠「細思極恐」的手段,自然是製作組們屢試不爽之下的不二法門了。

故而玩家們又坐立不安,也抑或是喜聞樂見的,在《逃生1》推出的四年之後,再次在《逃生2》之中,領略了一番那源自於生活之中的恐懼了。

迥異於《逃生1》之中的故事是發生於巨山精神病院,並以「人體實驗」作為噱頭,且玩家多打交道的也多是遊戲之中的神志不清,甚至於瘋瘋癲癲的精神病人。《逃生2》在最初的宣傳片公布之後,玩家們所能夠窺一發,而見全身的,除卻了那堂而皇之的倒掛而起,令人晃眼一看便能夠知曉是「反基督」的旗幟之外,也便是那令人一見之下,便能夠不由自主的聯想起曾經發生於美國境內,一時間引起廣泛的轟動與關注的「人民聖殿教集體殉教」,這等令人談虎色變之下,毛骨悚然的不知名邪教團體了。

就如同《逃生2》片頭的熊熊烈火,會令人情不自禁的想到「人民聖殿教」的那般滅絕人性的集體殉教,與遊戲《地鐵》,卻總能讓會讓人不可名狀的回憶起那「呼吸的痛」般的奧姆真理教一般,大浪淘沙,數不盡那罄竹難書的遺臭千年之人,那首當其衝的,想必也應當是查爾斯 曼森其人。

誠然,或許查爾斯 曼森其人的名諱,在諸多的外人聽來,並不十分響亮,就如同曾經的天后麥當娜還沒有大紅大紫之時,在普通的民眾的口中,也遠遠不如其姐姐「麥當勞」來的實惠一般。提及查爾斯 曼森,或許其並不為外人所熟知,不過若是提及瑪麗蓮 曼森,想必其倒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罷。

不過瑪麗蓮曼森倒並非是這位查爾斯 曼森的直系親屬,麥當娜實則也與麥當勞沒有絲毫的瓜葛,反倒是瑪麗蓮曼森這位日後如日中天,大紅大紫的歌手,反到是借了查爾斯曼森其人的東風,將其姓名之中的「曼森」引為己用,更佐以曾經的性感艷星,「瑪麗蓮夢露」的「瑪麗蓮」知名,如法炮製了「瑪麗蓮曼森」這般的名諱來了。

就如同某個中國的廣告之中的廣告詞,「下雨天,音樂與巧克力更配」一般的,搖滾樂這類崇尚於「象徵主義」與「表現主義」,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音樂表現形式,但凡與美好事物相對應的,那必然就是物極必反的另一類極致了。諸如與象徵著熱情與浪漫的玫瑰相對應的,那麼自然也就是象徵著殺戮與冷酷的槍炮了。瑪麗蓮曼森這類唯恐天下不亂,在眾人眼中早已是不循規蹈矩的歌手,自然從名諱之上,也是從善如流的。那麼若是說瑪麗蓮夢露這個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性感女人,代表著是一種極端,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則就是另一種極端了。

而查爾斯曼森此人,則就是將這一種充斥著殺戮、野蠻與愚昧的極端,赤裸裸的展現於世人面前的邪教頭子了。

查爾斯曼森其人,自打記事而起,除卻了一個十六歲時便懷上了他,現如今時常喝的爛醉如泥之下,甚至於一桶啤酒,就能將他脫手送人的母親之外,也可以算得上的是身無長物了,故而由此家庭環境之下,長至成人的孩童可想而知了。至少在日後翻下了舉世震驚,絲毫不亞於「約翰列儂被刺」案的「莎朗塔特」案之前,監獄對於查爾斯曼森,早已是熟門熟路,如同家一般的溫暖之地了,而這個智商有一百二之高,卻目不識丁的人,卻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全部的放諸於了犯罪事業之上了。

甚至於在1969年的「莎朗塔特」案發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日之內,查爾斯曼森都是拒絕刑滿出獄的,因為監獄儼然已經變成了它自己的後花園,在這裡它可以生活的更加滋潤,反倒是回歸了社會,目不識丁的它,反倒是成為了一個格格不入的異類。

德國的著名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是金子,埋在哪裡也會發光。」不錯的,不過這句話僅僅只局限於才華,而並非是品性。查爾斯曼森在回歸社會之後,通常的那些小打小鬧,盤支末流的犯罪,早已不值一哂了,它很快便通過曾經犯罪所闖出的影響力,以及其身上所獨具的一種領袖班的個人魅力,成了一個以它為主腦的嬉皮士小團體了。

就如同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與其《在路上》其中所描繪的嬉皮士生活一般。在彼時的美國,嬉皮士倒也算不得是太過於離經叛道的行為,只要不涉及犯罪問題,也就聽之任之了,充其量也只能夠算做是奇裝異服的街頭爛仔而已,是成不了大氣候的,至少在查爾斯曼森與它的「曼森家族」在日後為更多人所熟知之時,還是如此的。當然查爾斯曼森在成立「曼森家族」這個以嬉皮士精神為主導的團體之初,想來也是如是的,一群思想空洞,無所事事的男女,聚在一起,脫得赤條條的,雲里霧裡的吸一些WEED,再乘興做一些不可名狀的羞人之事,其樂無窮呵。

nn不過「絕對的權力使人腐化」,英國思想家阿克頓的這句話倒也是一語中的。查爾斯曼森在建立了「曼森家族」,並其樂融融的過了一段沒羞沒臊的土皇帝也似的生活之後,隨著其追隨者與日俱增,其也似乎在這些狂熱的追隨者的吹捧聲之中,開始變得有些飄飄然了。他一頓開始假借嬉皮士的名義,宣稱自己為「救世主」,並給手下時常服用一下精神類的藥物,藉此以進行洗腦並麻痹自己,而同時更是預言到即將會有一場空前慘烈的種族戰爭發生,而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則會使那些曾經處於食物鏈最底層的有色人種,至於它,就會在此時扮演那救世主的角色,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言概之查爾斯曼森的滑天下之大稽的言路,同時也是諸多的邪教的換湯不換藥的中心思想,那便是,信我者,得永生,我是一盞燈,照亮你們的後半生。

至於曼森的教眾是否「得永生」,那答案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這也並不妨礙查爾斯曼森依然是一呼百應,收受了不少為他馬首是鞍的教徒,於是查爾斯曼森心中的那般「發動一場戰爭」的不切實際的空想,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於是1969年,8月9日晚時的莎朗特塔等人,就無端的成為了查爾斯曼森以及其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欲求發動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的所邁出的第一步之下的犧牲品了。

誠然,莎朗塔特等身中數十刀,慘死於屋內的四人,均是籍籍無名之輩,不過莎朗特塔其夫,倒是大名鼎鼎的羅曼波蘭斯基,其作品無論是《鋼琴師》,亦或是《第九道門》等,均為風格各異的佳作,其本人也正是因為8月9日當時在歐洲拍攝執導一部電影,從而才能幸之又幸的躲過這一劫,只是其妻莎朗特塔以及其腹中的胎兒,卻是死於非命了。

不過就如同驚世奇案,「開膛手傑克」與「黑色大麗花」的至今仍然懸而未決一般。雖然發生於羅曼波阿蘭斯基其妻子身上的這樁慘案,令人目不忍視,只是時至案發後的兩個月有餘,警方卻依然沒有找尋到任何有效的線索,甚至於蛛絲馬跡,來追查真兇,甚至於距離案發的當日,在距離案發地幾十公里之外,兇手也如法炮製的行下了另一起兇案,只不過更加肆無忌憚的在牆上用被害人的獻血書寫下諸如「豬玀」,「起義」等這般話語了。

天網恢恢,時而不漏,查爾斯曼森,以及其犯下了累累罪行的「曼森家族」,最終還是在一次毫不相干的緝毒行動之中,進入了警方的視野。一個名為蘇珊 阿特金斯的「曼森家族」的成員,在進入監獄之後,洋洋得意的向著同監室的女犯人炫耀自己便是那日殺害莎朗特塔,以及其腹中胎兒的真兇之一。而這一番話,很快也便被警方得知,繼而才順藤摸瓜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將查爾斯曼森以及其「曼森家族」的成員,一網打盡了。

值得一提的是,查爾斯曼森作為「曼森家族」這等邪教的始作俑者,其本人雖然策划了包括諸如「莎朗塔特」案在內的一系列案件,但是其本人,是並沒有參與到這些案件的具體實施過程之中的。不過這也並不妨礙美國的司法機關,將其與其臭名昭著的,同時也是一系列血案的參與者的「曼森家族」的成員,提出了訴訟,並向眾人公布了它們的累累罪行。

我國古語有云「爛船也有三斤鐵」,查爾斯曼森作為一個邪教的首腦,自然諸如「演技」這等行為之上,想必是很多的奧斯卡金像影帝,在其面前,也只能算作是關公面前耍大刀,魯班面前秀木匠了。其更是在被提起了訴訟之後,開始將這種程式化的表演,發揮至了淋漓盡致,無論是其將自己那標誌性的,同時也是嬉皮士象徵的亂髮一剃而空,還是時而將十字架的標誌放諸於額前,亦或是又改日換上「卍」這等風馬牛不相及的符號,無一不展現出了其邪教本質下的惺惺作態了。,更加之法庭外前那整齊劃一,在向著過往行人訴說著自己對於查爾斯曼森的愛意的「曼森家族」的漏網之魚們,都令人在毛骨悚然的同時,對於這個邪教頭子,憑空多出了幾分好奇來了。

原本曼森以及其「曼森家族」的成員,是被判處以死刑的,只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國聯邦法院,在第二年,便宣布廢除了死刑。當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查爾斯曼森以及其「曼森家族」的成員,不出意料的被改判為了終生監禁,不得假釋。

只不過查爾斯曼森雖然身陷囹圄,罪有應得,由其組建的「曼森家族」也在被警方定性為恐怖組織後,連根拔起了,不過這依然不妨礙其在全美國,甚至於全世界範圍內,收穫了無數的關注,甚至於女性的「愛慕」了。無論是美國的時代雜誌,將其形象選為封面之作,更是宣稱其為「美國最危險的殺手」,抑或是搖滾歌手瑪麗蓮曼森借用其名,並去監獄之中拜會過其,聆聽了它的教誨,再至於2014年之際,正逢查爾斯曼斯年近耄耋,八十歲高齡之時,卻有一位二十上下的其忠實的「粉絲」,不惜與家人分裂的代價,一意孤行的嫁給了這位尚在獄中服刑的邪教頭子,甚至於二者還在獄中舉辦了婚禮,尤其是這位查爾斯的女粉絲,其容貌與曾經犯下「莎朗塔特」案的罪魁禍首,蘇珊阿特金斯,如出一轍,真讓人聞之就遍體生寒了。

而《逃生2》作為《逃生1》的續作,其中主角為了追尋種種真相,從而來至了位於亞利桑那州荒漠之中的某處小鎮,這也是顯而易見的,是在映射「人民聖殿教」曾經對外宣揚自己是與世無爭之樂土,烏托邦一般存在的瓊斯鎮了,玩家們所需要面對的,也從那些神志不清的精神病人,轉而為了這些癲狂而篤誠的邪教教徒了。

老子《道德經》之中有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總是被人曲解的,印象之中我曾經看過的《誅仙》,也有曲解此段,典籍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心。無論是發生於《逃生2》這款遊戲之中的邪教,抑或是曾經觸痛了無數人的神經的,在眾目睽睽之下打殺人的「全能神」,邪教說遠也不遠,說近也不近,便是就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也能夠在不經意之間,看見那一元紙幣之上的話語,常言道「信則有,不信則無」,我倒是希冀能夠有更多的,明辨是非的人,讓我們所身處的這一世界,充滿理想與真愛。

---------------------------------------------------------------------------------------------------------------------------

PS:沉迷於《逃生2》之中的玩家們,若是對於「人民聖殿教」有著更多的興趣,則可以參考《聖餐2013》這部影片,相得彰益之下,更添遊戲樂趣。


推薦閱讀:

曬一個奇葩網路邪教。全文高能慎入
王凱粉絲是邪教嗎?
一夫79妻:那些被邪教洗腦的少女們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22

TAG:游戏 | 历史 | 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