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思美人》屈原時就有端午節?其實端午和屈原沒啥關係

近日湖南衛視播出的《思美人》,有個劇情是屈原參加了端午祭祀,並且途中還看了端午節百戲。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而形成的的嗎,我們賽龍舟、吃粽子,不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自殺的屈原嗎?劇方不看看歷史就出來拍電視劇了,劇方是不是搞錯了?

馬可以「殺姐姐」之風出演了屈原

屈原準備去參加楚國的端午祭祀

屈原與哥哥屈由

屈原途中觀看端午節百戲

其實,劇方一點毛病沒有。據考證,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端午節了。端午節的來源甚至與屈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現在的端午節習俗賽龍舟、吃粽子,起初也不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一、端午祭祀早在春秋之前就有了

端午祭祀最初是古代百越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進行的一種部落圖騰祭祀的活動。端午祭祀在春秋之前就有了,而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人。顯然要屈原去過端午一點問題也沒有。

二、端午祭祀的是龍神,不是屈原

端午祭祀的是龍圖騰,是龍神。求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圖騰高於部落之上、國家之上。屈原不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也不是與龍有某種關係的帝王,而是一個詩人、愛國臣子。

三、粽子投入江中是給龍神吃的,不是給屈原吃的

早初的端午節習俗,粽子投入江中,是祭祀龍神,就跟現在的一些人給觀音菩薩、財神爺擺貢品一樣。投粽子入江是給龍神吃的,不是給魚蝦吃的,更不是屈原吃的。

四、早屈原幾百年前就有龍舟了

賽龍舟是百越族進行龍圖騰祭祀的主要活動,龍舟自然是將龍圖騰刻在船身上的一種圖騰舟。據《楚辭˙涉江》載:「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屈原所乘的這種狹長而輕小的舲船實質上也就是當時一種競渡用的舟。

端午節緣何和屈原等歷史人物聯繫起來了?

現在的端午節基本上就成為了紀念端午節的節日了。其實,直到屈原死後的七百年之後,端午節才慢慢和屈原等歷史人物聯繫起來。

為什麼要將屈原與節日捆綁在一起,因為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政治訴求。也是時代的一種演變。上面要樹立屈原這麼個典型,讓廣大老百姓學習領會貫徹去忠君愛國。為了讓忠君愛國能夠行得通,就需要樹牌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屈原能寫點詩歌,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其次,屈原是個部長級別的官員,能夠引起官僚階層的共鳴;再者,屈原是忠心的臣子,主子都把他放逐了,他還要以死表忠心,實在是難得的臣子。統治者高屋建瓴,帝王換了幾十茬,紀念屈原卻是每一朝代都要堅持的。於是屈原與端午節便捆綁了起來,從原來的龍圖騰祭祀,演變成了紀念屈原忠君愛國的節日。愛國是包裝,屈原是標籤,忠君是實質。屈原這個標籤符號、這個牌坊,成功地被統治者樹立起來,古代統治者利用屈原這符號告訴廣大百姓:要愛國(其實是忠君),要奉獻(就是說為統治者貢獻)。所以此後一千多年,統治者都興高采烈地擦洗這個愛國牌坊,於是屈原這個符號由楚地逐漸傳遍神州,並相沿迄今。

或許《思美人》設立這個屈原參加端午節的橋段是有意為之。目的是告訴大家: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而形成的,那是個誤解。
推薦閱讀:

重大發現,原來咸粽子才是正宗
韓國人怎麼過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最全粽子包法合集,南北都有,動手學起來
端午節,其實是古人運動節?
端午的粽子,哪一味是你的鄉情

TAG: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