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科技,一面美學(下):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該定位在哪

OK,我們繼續前哨大會的話題。

王老師的演講是從大時代的角度切入的,我們換一個小切口,從上次的「積木指數」開始。

大家可能已經聽說過「新木桶理論」。傳統的木桶理論是說,一個木桶能盛的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一個企業要成功的話需要把自己的短板補足,不然會敗在自己的短處。於是誕生了很多追求大而全的公司,比如我們的國企,恨不得從上游到下游什麼都我自己來,全都控制在自己手裡。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溝通交流和協作工具的普及,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協作變得越來越便利。比如說,一個公司的產品需要做推廣,它可以直接外包給一個廣告公司,而不需要自己組建一個廣告部,「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很可能效果更好,成本還低。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樣一來,一個公司可以專註於自己最擅長的方面,努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優勢,而其他方面通過外包協作解決。如果你讀過我們之前的基礎課的話,會想起來,這其實是符合經濟學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理論的。

這個時候,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取決於它最長的那塊板,這就是「新木桶理論」。而多個企業一起協作,各自貢獻自己最擅長的能力,共同進行一項創新工作,比如說研發製造一個新硬體,這就被稱為「積木式創新」。在這中間,有科學家研究新技術,有創新公司把技術研發成具體的產品,有企業按照要求成本可控地把產品製造出來,有企業負責推廣,有企業負責銷售,有企業負責客服,等等。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這麼多環節當中,哪些是更核心的環節呢?

相信肯定有人會說,新技術研究是核心。這當然沒錯。看了我們上次(中)的讀者會說,研發也很重要,沒有好的研發,再好的技術也是空的。這也是對的。

尤其在美國,自從1980年推出了拜杜法案,規定高校在科技轉讓的時候,可以不轉讓專利,只轉讓獨家商業權益——也就是知識產權還是高校的。這使得科學家更願意做技術轉讓,同時降低了技術轉讓的門檻,中小公司也可以去拿專利,新技術產品研發不再是大公司的特權。事實上,小公司在這方面往往比大公司更積極,因為它的商業成功對這項技術的依賴要大得多,於是會採取更友好的態度(CEO親自登門什麼的),開出更優厚的條件(20%股份之類),這促成了更多技術的轉讓,也激勵了科學家的科研工作。非常好的一個生態系統

這是我國努力的方向,但生態系統的形成需要很多條件,也不是一蹴而就,美國從法案推出到創新企業湧現也經過了很長時間。那麼我們眼下能做些什麼呢?

實際上,上面那麼多環節中,還有一個也是很核心的。一件產品,設計圖畫得再好,沒有造出來,也是沒用的。想像一下,上面說的一家創新公司,把產品研發出來之後,到哪裡去製造呢?美國製造業的成本不低,對於可能還沒有營收利潤的小公司很難承受;歐洲製造水平當然高,但是都往著精細方向走,這可能並不是創新公司的需求點,更重要的是,歐洲的生產線都是按照已有技術設定好的,不容易按照創新公司的新要求進行改動和調整,成本自然也不低——簡而言之,歐洲的製造業是為大公司服務的。那麼創新公司到底能找誰呢?

答案呼之欲出:中國。而且不是富士康這樣的製造業巨頭,而是華強北,甚至是義烏的螞蟻雄兵。想想看,很多時候,新的科技產品出來後,還沒火多久,華強北就有仿製品出現了,然後我們就能在萬能的淘寶上找到功能相近、價格腰斬甚至更低的產品。如果這些小製造公司們不是仿製,而是與創新公司們合作,直接製造最新技術的原創產品,那將激發多大的能量!

所以王老師說,中國的製造能力,其實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甚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能力。只有我們能做到:複雜產品、大規模、開放製造。

如果理解了這個邏輯,就能明白,這屆政府一直提倡要製造業升級(「中國智造」),防止脫實向虛,重視實體經濟,是多麼正確。

-----------------------

我們順著「新木桶理論」和「積木式創新」再說說個人。依據同樣的道理,個人發展也應該專註於自己擅長的領域,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這是大師們成就的不二法門,尤其是民國那些著名的偏科大師們(哈哈)。然後通過大家的協作,一起做一個最大的木桶。

這裡有一個知識點是,美國的創新企業一般都採用「雙長制」,掌握了技術的科學家(可能很年輕)做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往往上年紀)做公司的CEO,因為科學家和企業家的技能是不同的,科學家兼任CEO的公司最後往往不是很成功。

有讀者可能會問,這我也明白,可是現在各個行業都變化很快,怎麼知道應該專註在哪裡呢?

這時候,我們上次講的十大改變未來的科技和十大改變生活的發明就用得上啦。如果還覺得不夠的話,王老師還有一個tip。有一個很紅的節目叫《最強大腦》他從來不看,因為清楚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之後,這些都會被機器替代(小磕也是一樣的想法,所以也從來不看這節目),但是有三類人是商業社會乃至人類社會始終都需要的,而且很難被機器替代的:

一是領導的、看方向的人;二是創新的人;三是做連接的人。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 cc.newrank.cn

或者版權印( 101612200004148.bqy.pub

推薦閱讀:

TAG:科技 | 王煜全 | 木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