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麗萍:歲月不會辜負每一個平靜努力的人

葉麗萍,主任醫師,溫州醫科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台州醫院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恩澤集團臨床路徑首席專家。台州市內鏡質控中心主任、台州市醫學重點學科支柱學科帶頭人、台州市葉麗萍名醫工作室領銜人、台州市醫學會消化病及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ERCP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委員。台州市十佳科技女明星,國家級學習型知識女性標兵,台州市勞模、浙江省勞模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浙江省第二屆衛生系統十大「最美天使」,浙江省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台州市第四屆人大代表、台州市第五屆人大常委。在台州巿內率先引進內鏡治療胰膽管結石、超聲內鏡、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及食管胃固有肌層腫瘤內鏡微創治療等20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台州巿這些項目的空白。在浙江率先開展內鏡下隧道法治療食管胃腫瘤、賁門失馳緩症內鏡治療及縱軸超聲內鏡穿剌術等。

多次應邀赴上海、北京、杭州等十幾個省市各大醫院作講學、手術演示。曾受邀在徳國柏林召開的歐洲消化疾病周上作專題講座,介紹內鏡微創新方法。繼後又赴台灣召開的第五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上作學術報告。受邀2014年美國DDW大會上發言。多次赴香港、澳門、埃及等地進行手術演示及講座。

採訪 唐曄 編輯 落葵

採訪筆記

她從手術室出來,反穿衣,臉上有倦容。這個上午,她做了十三台手術,沒喝過一口水,「太渴了,我再喝一碗湯。」面前簡餐盤裡,她三口兩口吃了,又多舀了一碗番茄雞蛋湯。「病人太多,門診號都是半夜秒搶,有點對不起病人,讓他們久等了。這裡的病人,大都來自浙江,台州本地、也有來自周邊地區,人口超600萬。」

主持省衛生廳、台州市科題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浙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三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各2項,恩澤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特等獎1項。出版專著2本。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12篇、中華及一級論文30餘篇,多次獲浙江省及台州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及二等獎。

從鄉鎮醫院的一個中專生起步,到走上國際舞台,她說不靠別的,只有努力,「我認準的事,不會改變,我有很多次機會去上海三甲大醫院工作,但是這裡更好,我的成長和飛躍,還有我熱愛的父老鄉親及病人,都在台州。」

創新,科研,論文,著作,國際舞台的演示,她一樣沒拉下,本來是沒有機會的事,她硬是闖出自己的天下。「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也不在乎名聲,因為我最稀罕的,是那些病人得到拯救,歡天喜地出院,你知道,台州的病人要治病太難,經常去大城市,要我們當地的醫生幹嘛呢?」她的手術病人里,有102歲的老嫗,有體重只有45斤身體畸形的成年人。

她是浙江省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她說,榮譽是老百姓給的,那就要為老百姓說說話,她在人大的提案是:一,希望醫院的安保納入公共管理體系,給醫護更多保護;二,培養台州自己的醫生,老百姓不用千辛萬苦,捨近求遠。「我最想做的是,在退休前,帶領一支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隊伍,留下一些書和文章,多開一些培訓班,教會更多學生。」

「見到難度大的手術,我就很興奮,就想收入囊中,我不願意拒收病人,科室同事要是這樣,我會老大不高興。見著難關就躲,怎麼長大呢?」

什麼都敢收,其實她的壓力是巨大的,她挑戰的是潛意識中的一條底線,內鏡手術,還有什麼不能做。「EPMA,ESD,ESE,EFTR,隧道內鏡,消化道支架,這幾十種小鏡子將來的作用無限,微創,恢復期短,這是消化道病人最大的獲益。」

病人是她的精神支柱,為了防止併發症,嚴密監控術後狀況,她有過好幾次連續三四天不眠不休,死守病床的經歷。

她的左手大拇指有一個蠶豆大的繭子,手腕的腱鞘炎反覆發作,形成腱鞘囊腫。「沒辦法,內鏡手術,必須用左手這兩個部位用力。」

2013年4月22日,她上了頭條。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批示,全國醫務人員向她學習,《光明日報》頭版刊登題為"從鄉村醫生到登上國際醫學舞台--記浙江省台州醫院葉麗萍",中宣部組織十幾家媒體赴台州釆訪報道。在當地,她無人不曉,甚至不是消化內科的病人都來找她。

而現在,她就在我身邊,合影的時候一個勁把我推到身前,她說,我們這一代人,感恩這個社會,「除了看病手術,其實我什麼都不要的,社會關係也不怎麼懂。」

我說,什麼都不要,心無旁騖,安安心心做醫生,時間給你的回報卻是豐厚的,「歲月不會辜負每一個平靜努力的人。」

勤奮苦讀

葉麗萍1962年出生於臨海農村,家中兄弟姐妹三個,其排行老大。1981年畢業於台州衛校。

衛校三年,葉麗萍對醫生一職有了初步概念。「醫生給人治病,手捏處方權,技術含量高。」畢業後因成績優異,她成為臨海市杜橋醫院一名內科醫士。「當年杜橋鎮範圍人口50萬,小鎮臨接三個山區,這一方土地所有居民的醫療都在杜橋醫院。山裡居民看病不容易,進到臨海城關要花3個小時,許多重病、急性病患者在半途便去世;還有的好不容易來到醫院,卻因醫療資源有限而得不到醫治。」醫療條件的落後,令葉麗萍暗下決心:一定要當個好醫生,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家鄉的百姓。

她開始發奮苦讀。3年時間她翻爛了600萬字的《實用內科學》,筆記如麻,每一頁都印刻了她的指紋,同事們因此送她「書獃子」的外號。所謂學以致用,臨床一遇難題,葉麗萍便主動請教帶教老師金呂峰,一位解放前名牌大學畢業的老醫師,並從老師身上習得「患者身份無論高低貴賤,都一視同仁」的高尚作風;並牢記恩師教誨「對待工作嚴肅認真,分析問題透徹到位,醫生技術嫻熟精湛」。老師的臨床經驗也令葉麗萍折服,她親見恩師救回奄奄一息的結核性腦膜炎患兒。「沒有CT,只靠胸片和臨床經驗,患兒來時情況危急,行脫水、激素、椎管推葯療法,兩個月後,患兒奇蹟般治癒。」葉麗萍說,小鎮人口眾多,病種複雜但醫療資源落後,所以十分迫切去到更大的平台吸納新知,壯大自己。

於是經院方推薦,葉麗萍被派往台州醫院感染科進修。進修期間由於聰穎及做事認真,葉麗萍很快博得了同仁的喜歡。「期間來了位腹痛腹瀉患者,查體瞳孔呈針尖樣,問診有無農藥接觸史,患者否認,追問,患者才記起發病前2日有接觸農藥。就是這起病例,科室成員對我刮目相看。」後於1988年,葉麗萍被正式調入台州醫院感染科。

從鄉鎮醫院上升至地區醫院,為了跟上同仁的業務水平,葉麗萍開始參加函授。

專升本因理科基礎差,葉麗萍廢寢忘食,但憑藉不辭辛苦、日夜苦讀的韌勁,她終獲以優異成績,之後乘勝追擊、一路向前,讀完了本科和研究生。但更令人佩服的是,她的每次晉職考試都穩居榜首,在2006年主任醫師晉職統考,葉麗萍以92分的高分獲得全省第一,分數至今無人超越。

與鏡結緣

葉麗萍說,分數只是一個參考值,並不能說明什麼,知識若不學以致用,加以填補,終會有油盡燈枯的一天。秉持這一想法,葉麗萍積極把握每次學習機會,令自己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研越深。

1996年經院方綜合評估,葉麗萍被調入台州醫院消化內科,同年被派往上海市仁濟醫院進修,從此與鏡結緣。

「仁濟的學習令我認識了胃鏡、腸鏡,初次見面,我就對其感興趣,之後,我轉入二軍大長海醫院,跟隨許國銘教授學習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前往長海醫院進修,是葉麗萍千辛萬苦求來的。葉麗萍說,台州地處沿海,膽管結石發病率高,很容易演變成AOSC(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它是膽道外科患者死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若能掌握ERCP,就能幫助患者解除梗阻,緩解癥狀,並能極大緩解台州百姓外出就醫的壓力,且ERCP屬微創手術,不用開腹,安全可靠,對患者創傷小,又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所謂「一舉三得」,葉麗萍把准這一優勢,果斷向院方提出申請,幾經波折,這才有了長海進修一事。

在長海醫院進修的3個月,葉麗萍格外勤奮。「我當時什麼活都做,護士的活我也干,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往哪裡,因為自己知道與大醫院的同仁相比,我掌握的知識遠遠不夠,所以能學一點是一點,我不怕辛苦,我要打開眼界,看到更多的東西,學到更多的知識。」葉麗萍前後參與40多台手術,空餘時間便用來鑽研斟酌,回顧手術過程。事實證明,她的努力與聰慧,終令其滿載而歸。

「一回台州,我就將這一新技術付諸實施,成立了內鏡中心,組建了新科室,ERCP迅速開展。」至2004年,葉麗萍帶團隊成立了消化二科,助攻手術介入,到了2009年,實力與影響力兼備的消化二科與消化一科合併,團隊迅速擴大,短短几年,超聲內鏡在葉麗萍的帶領下茁壯成長。在她的主持下,台州醫院在浙江省內率先開展超聲內鏡檢查與治療,在台州市開展乳頭括約肌切開、膽胰管取石術、胰膽管良惡性梗阻的內支架術、內鏡下腫瘤摘除術等20多項新技術,多次填補省內空白。

目前她的學術團隊已發展到40名醫生,科室床位156張,一年門診量達17萬餘人次,手術量近5000台,成為台州醫院發展最快、業務量最大、影響力最高的科室。

葉麗萍說,能有這樣的成就自己很欣慰,終於為台州百姓做了點實事。「真的開心,再也沒有因為技術力量的缺乏而將患者推至外院治療的案例了,包括下級醫生的進修,我們全內部消化,因為技術力量到位。」

攀登高峰

葉麗萍說,醫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通過論壇等形式的交流,能了解到國際內鏡技術的新進展。好的醫學理念和技術應該與同行分享,才能幫助更多患者。

2011年葉麗萍應邀參加全國消化病會議,她的手術錄像博得中國著名內鏡專家姚禮慶教授的賞識。經姚教授推薦,葉麗萍2012年應邀為上海中日ESD(內鏡剝離術)高峰論壇做手術演示,她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浙江省唯一在論壇上進行手術演示的專家,也是第一個地區級的醫生先後到過全國十幾個省市進行手術及講課。

至2013年,葉麗萍受邀前往德國柏林召開的歐洲消化疾病周上作專題講座,介紹內鏡微創新方法,又受邀2014年美國DDW大會上發言,先後到過埃及、香港、澳門等地手術演示及講課。

近年來,葉麗萍頻繁登上國際醫學舞台,做學術報告及手術演示,在國內外一流專家面前展示了一位中國醫生的專業風采。

從醫30多年,葉麗萍沒有好好休息一下,一心撲在心愛的工作崗位上。「人活世上幾十年,我只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踏踏實實的做醫生,治病救人。」言語樸實,身體力行。她說她是幸福的,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成績,給廣大患者帶來福音,這便是她最大的滿足。

口述實錄

唐曄:說一則令您難忘的病例?

葉麗萍:三年前的一位42歲的賁門腫瘤患者,腫瘤6cm,兜轉了五家大醫院,都告知賁門無法保留,若賁門切除,導致胃容積變小,消化功能減弱,引起胃酸反流,對患者來說,生活質量很差。經人介紹到我這裡,檢查之後,我對他說保留賁門用微創治療有90%的希望,患者很配合,賁門順利保住。為什麼說這一病例很難忘,因為它給了我一個提示,我要大力培養內鏡人才,壯大團隊,救濟當地患者,減少就醫兜轉次數,節約診治時間。

唐曄:臨床遇到緊急事件,您如何處理?

葉麗萍:我不太會慌亂,醫生遇事要沉著冷靜。2015年我收治了一位食管腫瘤患者,腫瘤生長部位靠近主動脈,擬定行STER(內鏡下食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隧道進去,切第二刀時大出血,上止血鉗,此時患者頸部腫大,血壓驟降,考慮主動脈破裂,馬上請胸外、血管外科會診,準備介入手術行修補。我從下午1點半陪至晚上7點,滴水未進,期間行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動脈造影等,檢查結果顯示未有繼發出血,另建議轉流術。到了晚上9點,查體,患者頸部張力減小,遂將患者轉入病房,第二天蘇醒。後又出現左下肢血栓治療半年。出院第八個月,患者腫瘤增大再此要求腫瘤切除,經思想鬥爭,我答應為其手術,手術十分順利。

這一案例給我的觸動是:做醫生一定要有擔當。患者二度找到我,說明他對我仍舊信任,我感謝自己沒有放棄,沒有推讓,而是堅持了下來。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年輕醫生:不要怕,擔當是醫生必須具備的素養。

唐曄:您覺得醫患關係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平衡?

葉麗萍:和諧、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從醫這麼多年,患者對我比較信任。醫生對待患者要全心全意,實實在在為他們解決問題。醫患間就怕失去信任,這對疾病的診治十分不利。

唐曄:您對下級醫生嚴格嗎?

葉麗萍:很嚴格,我性格直爽,手下醫生做得不對了,就會當面批評,我反覆強調基礎很重要,所以小到手術時的站姿我都會管。

唐曄:形容一下自己的手術風格?

葉麗萍: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這與自身脾氣有關,也希望達到藝術的程度。

唐曄:手術室氛圍如何?

葉麗萍:氛圍是很好的,大家一起探討病例。跟我合作的小醫生有時候會害怕我,因為我不苟言笑,手術時很嚴謹,當然輕鬆的時候也有,總體還是和諧的。

唐曄:目前關注哪方面領域?

葉麗萍:仍舊關注創新,創新意味著更好地為患者解決問題,獲取更好地療效。目前在做「口腔黏膜復層上皮植入食管粘膜」的研究。為什麼想到這個,因為食管腫瘤患者行腫瘤剝離術後,容易導致食管狹窄,放支架、打激素、行擴張等療法,患者會很痛苦,所以想開展黏膜移植的研究,為患者減少痛苦。

唐曄:除了關注專業領域,還關注哪些方面?

葉麗萍:關注新聞,關注民生,因為自己是人大代表,代表就要為老百姓發聲,做實事。今年我就提交了「台州南部60歲以上者篩查腸癌、北部篩查胃鏡」的提案,因為南部腸癌發生率較高,北部以食道癌、胃癌多見。若能早期發現,早行治療,那麼愈後就會很好,可以挽救一個病人、挽救一個家庭,減輕社會負擔。年齡段截取60歲以上,因為60歲以上者腫瘤發病者呈翻倍增長,所以篩查很重要。另外還要加強宣教力度,所謂「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第二個,我比較關心醫生群體,比如暴力傷醫、對醫生的不尊重等,醫患關係的維護是相互的,一想到這點我就痛心。

唐曄:如何看待自己的頭銜及榮譽?

葉麗萍:頭銜及榮譽只能說明社會各界對我的認可,這個代表的是過去,除此之外沒有更多意義。我只想踏踏實實工作,為患者解決問題,讓同行認可,對台州人民有個交代,減少台州人民外出就醫的辛苦,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唐曄:為什麼沒有選擇去更大的平台發揮?

葉麗萍:在台州很好,我是台州人,對家鄉的感情深厚,這裡已經夠我發揮一輩子了,我要帶出一批人,為台州人民做貢獻。而且我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小地方也能飛出金鳳凰。

唐曄:您最在乎什麼?

葉麗萍:在乎患者說我醫術不好,醫德不好,這是心底話,醫生就要德藝雙馨,醫術和醫德兩者相輔相成。

唐曄:有沒有遺憾的事?

葉麗萍:對家人的照顧偏少。還有父母公婆年邁,沒有盡到晚輩的義務與責任。我的小孫子三歲了,他看到我會說不要奶奶,不要跟奶奶好,這個時候會失落。

唐曄:讓您重選,還會選擇做醫生嗎?

葉麗萍:還是會選擇做醫生,做內鏡醫生,這個職業很適合我。

唐曄:目前這段時間,是最幸福的時候嗎?

葉麗萍:一路走來我都覺得很幸福,每天救治患者,每天都很充實。但我很愧對我的家人,想儘力彌補,但就是沒時間。

唐曄:家人支持您嗎?

葉麗萍:很支持。我先生特別好,他覺得是我想做的事情,那就去做,從來不阻攔我。我的一點成績都有他的一半。

唐曄:有想要實現的夢想嗎?

葉麗萍:有,內心想辦兩件事。一是成立全國內鏡培訓中心,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同仁,幫助年輕人掌握內鏡技術,為患者服務;二是成立恩澤消化病醫院,這已經得到院方的支持,已納入計劃。

推薦閱讀:

老人癌症晚期不宜手術,醫院屢次反覆勸退,但病人不想出院,病人有權利繼續住院嗎?
對於老師對醫生的過激言論,該如何為醫生正名?
讓人忍俊不禁的「小蘇打治癌」 「抄襲」
為何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的肌肉或者某個部位會跳動?
22歲就頸椎和腰椎疼痛僵硬,有什麼較好的解決辦法?

TAG:医学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