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之後,你會被社會淘汰嗎?
作者:小艾
微信公眾號:xiaoshangbang 微博號:小商幫
版權申明:本文為小商幫原創,轉載請務必添加來源和作者
小商幫:企業經營,戰略,管理知識共享平台
—————————————————
最近網上關於35歲之後的話題很多,大概的意思就是35歲之後很多人都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要趁早努力,如果到35歲還一事無成,這輩子基本上就沒戲了,屬於被淘汰成渣渣的那種下崗群眾。
然後職場專家們弄出來一個「35歲危機」的概念,之後還有人專門出了一本書叫《35歲前決定男人的一生》,然後最近又有文章刷屏說:「真正的麻煩不是房價,而是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35歲左右,或者快到35歲的人群,甚至才20多歲的人群都被這種言論嚇壞了。尤其是對自己的未來還有一些要求和期待的,都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焦慮的一種表現。
彷彿為了印證這個命題,前段時間華為內部流出的34歲以上員工要被公司逐步清退的說法,在科技圈掀起了軒然大波。於是乎職場危機重重,各種碎片的講座爆棚,各種只要是在大公司呆過幾天就出來混的不知名的導師們唾沫橫飛,又是時間管理,又是職場鐵律,又是人生規劃,然後還有各種雞湯。彷彿只有抓住這些救命稻草,才能獲得人生的升華,然後重新成為社會的精英。
不管最終受眾們有沒有在35歲之後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導師們賺翻了。男人們抓緊邏輯思維的得到,知乎以及吳曉波的財經頻道,女人們則紛紛擁抱十點讀書,咪蒙,彷彿不在碎片時間學點什麼,看點什麼,聽點什麼,就馬上要被社會給淘汰了。
得到賺了幾個億,知乎巨額融資後成了獨角獸,十點讀書的讀者超過1600萬,而咪蒙的日活達到了300萬以上。這種讓人咋舌的數據,實際上是這個時代年輕人深刻危機和焦慮的寫照。
不知怎麼的,小艾對這些危機和焦慮竟然沒有什麼感覺,更可笑的是,這些「危機」的言論讓小艾想起了莆田系的套路。
莆田系一般怎麼干呢,就是你去看一個普通的毛病,他給你看半天,然後告訴你你的病很嚴重,普通的咳嗽說成是家庭遺傳病,肚子疼說是癌症早期,要是你咳血了,那麼你就離死不遠了。總之,就是各種誇大,把你往死了說。
然後你嬌軀一震,就開始痛哭流涕了,怎麼辦,大夫,救救我,我還年輕,不想這麼早就死了。
然後專家們開始跟你說了,你這個病雖然很難治,但在我這裡還有救,只要你聽我的,我能給你治好。說這話的時候,百度搜索笑著在數錢,而旁邊的小護士則幫腔道:「**老師是國內的專家,***主席,***名譽主席,***協會的會長,國際***的委員」等等。總之,你算是運氣不錯,通過百度找到了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牛逼哄哄的專家。
然後這位**老師開始雲里霧裡跟你講了,皇帝內經先來一段,你不懂吧,然後扁鵲華佗還有《本草綱目》,搭得上邊的都來吹一頓。什麼,你懂皇帝內經,沒關係,**老師又給你吹西醫的名詞了,什麼單純性甲狀腺腫,腸粘連,席漢氏綜合症,多發性骨髓瘤,各種生僻的毛病張嘴就來,總之,你離死只有一口氣了。**老師們熟讀《演員的自我修養》,他們的碎片時間除了說相聲,其實要背的名詞也不少。
那還等什麼,趕緊治療吧!對不起,一個星期的葯,醫藥費3000元。後續如果要做手術,幾萬大洋先要預備好。
很多人被套進去,然後治了幾個月,交了幾萬塊,其實就治了個感冒咳嗽而已。甚至,根本就治不好,反而耽擱了病情。
要投訴?武警**總醫院,解放軍**醫院,你找誰投訴去?如果不是魏則西用生命為代價引起了全社會的軒然大波,如果不是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獨霸入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估計這些軍隊醫院會繼續逍遙下去。
扯遠了些。
不過現在的雞湯們和碎片學習,看上去多少有些莆田系的套路。先把各種職場、創業、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反覆渲染和誇大,然後各種KOL和教父們粉墨登場:你這樣不行,時間都浪費了,別人一天做100件事情,你才做10件,太丟人了!必須這樣做時間管理,苛刻苛刻再苛刻,你才有可能成功;你那樣也不行,怎麼能沒有職業規劃呢?你還想不想混了?35歲之後你難道就想做渣渣了?你這樣還是不行,你的90後同學們都身價上億了,你還在考慮要不要賴床?!起來,給我打雞血去!
問題在於,打完雞血,各種碎片學習,交了各種費用給各種大V之後,你還是很迷茫。甚至,很多人訂閱後根本就不看。比如,羅振宇說「李翔商業內參」這種知名度很高的產品,訂閱後的打開率僅僅15%左右,但其實這已經比傳統的購書後打開率要高很多了。
加入各種公眾號,買書或者訂閱,實際上成為了一種儀式,一種你自認為自己得到提升的心理安慰,在「訂閱」或「購買」這種行為之後完成了,「儀式」就完成了,之後呢,該焦慮的繼續焦慮,該雞湯的繼續雞湯,該碎片的繼續碎片。
嘰嘰歪歪說了這麼多,其實吧,小艾認為35歲之後被社會淘汰是個偽命題。
這話估計很多人不認同,你看看現在招聘,有幾個單位招聘35歲之上的,如果我35歲失業了,後面找不到工作的話該怎麼辦?小艾你是管飯呢,還是管醫療養老?!
其實小艾啥都管不了,不過,你看看現在35歲以上的人都被淘汰了嗎?更老一點的,45歲以上的人都在刷盤子嗎?55歲以上的是不是都在撿垃圾?65歲的呢?按照淘汰論是不是應該都在乞討?
顯然都不是!
所以,拋出35歲淘汰論的人,顯然有陰謀主義的色彩,不管是為了忽悠你買書,還是為了忽悠你聽課,總之就是用了莆田系的套路來讓你焦慮,然後為你的焦慮買單。
35歲之後,世界不會崩塌,你的智力,體力,人脈,成熟度都達到了一個相對巔峰的狀態,而且這個狀態至少能延續到45歲左右。這個階段你能做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創業,做高管還是做技術,35歲都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是你凄慘命運的來臨時刻。
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有一篇歷史文章《創業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也曾失聲痛哭!》,裡面講到了幾個人:任正非43歲創業,馬雲35歲創立阿里巴巴。如果你肯努力,上帝總會給你開一扇窗,所謂的35歲淘汰論根本不值一提。
你翻開上市公司的高管名錄,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高管都是35歲以上的,事實上,目前大部分做的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高管,基本都在35歲以上。即使是最新潮,淘汰率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除了那些資本堆積出來的項目之外,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中35歲以上的高管比例仍然是非常高的,因為你的歷練,你的管理能力,你的戰略眼光,都需要時間來雕琢。
35歲之前,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選擇好你自己的方向,然後在你的方向上不斷提升自己,並結交廣泛的人脈。至於你的學歷,你是否在大公司做過,小艾認為會為你未來的職場或者創業加分,但這個並非決定性的因素。
比如三隻松鼠的章燎原,低學歷,在無名氣的公司做,但一直淫浸在互聯網+乾果的生意當中,創業後,迅速把這門生意做成全國第一,目前正在準備上市。
如果沒法做到公司高管,如果沒法繼續做技術,如果求職沒法找到合適的工作,至少,35歲之後你還可以創業。
雖然創業九死一生,但35歲以後的創業顯然會比25歲的創業要容易一些,畢竟你在行業內打拚多年,你的人脈,成熟度都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你還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只要你自己目標客戶定位準確,盡量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那麼創業成功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唯一阻礙你創業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向年輕人學習的能力。
而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不想創業,在所在的城市又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麼,降到低一檔的城市,尋求一個行業內中高層管理的工作依然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比如1,2線城市的技術人員在35歲後,到3,4線城市的技術公司尋求技術管理工作,只要不是獅子大開口,成功率還是非常高的。小艾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不想繼續在北京做程序開發,在34歲的時候,趁著霧霾最嚴重的當口辭職,然後跑到了杭州,成為杭州一家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話說回來,雖然35歲被淘汰是個偽命題,但現實的焦慮則無處不在。
那麼焦慮從哪裡來呢?焦慮其實在於內心的得隴望蜀,以及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如果你能買武漢的房子,非得把自己定位在北京買房子,那麼你的焦慮感顯然是自找的。而更多的焦慮則是,現在雖然有了點錢,但自己的未來究竟在哪裡?教育,醫療,養老,哪樣不是吞錢的機器,你的那點錢,夠不夠這些巨獸塞牙縫的?而缺乏安全感的女性焦慮會更多一些,除了男人們擔心的東西之外,容貌,身材,工作,孩子等等,都會引起女性的焦慮。
根據胡潤的報告顯示,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你要實現財務自由,需要擁有2.9億的資產,而在二線城市,你需要擁有1.7億的資產。
坑爹啊!35歲你想獲得財務自由,你問問在得到、知乎給你們上課的那些衣著光鮮的導師們,有幾個做到了?你的焦慮是不是一廂情願的單相思呢?!
要治好你的焦慮症,你在二線城市也得要有1.7個億,而在一線城市需要2.9個億。所以,當清華北大的精英們在網上哀嘆買不起北京的房子,當北上廣的同學們賭氣的說要逃離北上廣的時候,他們會驚奇的發現,原來逃到二線,也要有1.7個億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而逃到3,4線的同學們,拼爹,高消費則直接會把他們給打蒙了。要知道中國很多3,4線城市工資並不高,但消費卻高的出奇,於是這些逃離的同學們又哭喊著跑回去了。
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在中國大部分上只能在1,2線城市呆著,至少也要在3線城市呆著,而在這些城市呆的時間越久,你的挫折感就越強。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人群之外,絕大部分的人不要說實現財務自由,就算是簡單的安身立命都是困難的,畢竟北京上海隨隨便便一套房子1000萬以上,而杭州這種城市500萬以上也屢見不鮮。
所以,真正的焦慮在於,以房價為代表的階級固化,讓你無法向上升級所帶來的焦慮。這種焦慮通過碎片學習顯然是不夠的。而在現今的中國,要打破這種焦慮的辦法,幾乎只剩下了創業這一條路。除非,你知足常樂。
最後,再看看目前那些碎片學習的領頭媒體們,邏輯思維的羅振宇,背景是央視出身,曾經的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吳曉波,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新華社浙江分社出身;秦朔,吳曉波的同學,原南風窗和第一財經的總編;咪蒙,原南方都市報首席編輯。
這些人身上,都有深刻的媒體背景,而更深刻的,是他們背後的人脈。所以讀文科的整天跟你談科技,讀新聞的整天跟你說財經,而真正的理工科互聯網專家和科班出身的財經專家們,很可能影響力不到他們的零頭。他們的每篇10萬+,100萬+,背後都有很多的人脈在推動,你的碎片時間被他們所佔領,然後為他們買單,其實也是套路,但仔細想想,你可能什麼也沒學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