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不吃主食,你們全家都不吃主食

關於主食的思維定勢

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無麩質飲食是不是就是不吃米面這些主食?

對於這個問題,每一次我都會這樣回答:

大米不含麩質,是可以吃的。無麩質飲食只是不吃小麥、大麥和黑麥這些含麩質的穀物。(詳見:含麩質食物列表)

接著,又會有同學問到:

那也就是說,要天生吃面的北方人不吃主食咯?

看到這樣的表述,我的腦袋裡總會跳出4個字——思維定勢

一、北方人天生就吃麵食嗎?

現今的中國是世界上小麥的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而在中國北方,麵條、饅頭、烙餅之類的麵食更是無處不在。

於是,「所見即所得」;無形之間,人們的腦海里就被植入了「北方人就是要吃麵食」的思維定勢。

然而,小麥並非北方人的「傳統」主食,也並不是中國的本土物種。

事實上,小麥原產於西亞地區,在距今12000年左右開始被種植。

而過了大約7000年後,小麥才被傳入中國。

起初,小麥基本只種植於中國的西部(今新疆、甘肅等地),在中原地區少有小麥的種植。[1] 因此,有「羌人有麥無谷」的說法。

在漢代之前,黃河流域的人們吃的主食是小米、大米這類粒食。而小麥是很少被食用的;即使吃,吃的也是小麥顆粒,但其口感粗糙,完全無法和小米相媲美。

因此,孔夫子那個年代的人可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中原人會把難吃的小麥當成主食。

到了漢朝中期,石磨開始普及開來。

這樣一來,小麥就能夠被磨成麵粉,從而被製成麵食。由於麩質的存在,小麥製成的麵食有著耐嚼的勁道,這種具有韌性的口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這可能與麩質的成癮性也有關。)

與此同時,政府也開始對冬小麥進行大力地推廣;自然地,小麥也就開始被大規模地種植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麥逐漸地取代了小米,成為了北方人的主食。

而這一切的發生距今僅約2000年。

人類歷史150萬年,中華上下5000年(嚴格說應該是3600年)。相較而言,這2000年並不算太長,但卻能夠讓「北方人的主食就是麵食」這個刻板印象深入人心……

圖:出土的小米麵條 距今約4000年 Source:新華網

二、什麼是主食?

在較長的跨度來看,麵食不是北方人的「傳統」主食。

而至於說,「不吃米面(或不吃穀物)就是不吃主食」,那又是另一個「思維定勢」。

主食,在英文叫staple food。

在維基百科對主食的定義是:

A staple food, or simply a staple, is a food that is eaten routinely and in such quantities that it constitutes a dominant portion of a standard diet for a given people, supplying a large fraction of energy needs and generally forming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intake of other nutrients as well.

我們可以簡單的概括為:

主食是某一群人吃的主要食物,是他們能量的主要來源。

所以,自然的,主食定然不僅僅是米面或穀物而已,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主食。

加勒比人的主食是大蕉(香蕉的一種)

沖繩人的主食是紅薯

哈扎人的主食是蜂蜜

泰國東南部人們的主食是魚和米飯

馬賽人的主食是生肉、生牛奶和動物的血

因紐特人的主食是來自鯨魚、海象和海豹的脂肪

……

縱觀世界,人們的主食可以是:

穀物:大米、小麥、玉米、小米、高粱……

植物根莖:土豆、木薯、紅薯、山藥、芋頭、竹芋……

水果:大蕉、麵包果、漿果……

動物製品:肉、雞蛋、魚和乳製品……

油脂:橄欖油、椰子油……

甚至是蜂蜜……

圖:烤羊肉的馬賽人 Source: amazonaws.com

人們通過某種食物獲得主要的能量,那種食物就是他的主食。

主食不是某一類確定的食物,而是人們根據現有環境和自身需求所選擇的食物。

人們有選擇「主食」的自由,而不是非要吃某種「主食」。

因此,只要人們還在吃東西,那他就在吃自己所選擇的「主食」。

如果真有人不吃主食,那必定不是凡人。

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

對於主食,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了解了這點,我們可以跳出關於主食的思維定勢,從而收穫更多的可能性。

不吃小麥可以是一部分人的健康選擇,在乳糜瀉和小麥敏感患者中無疑是如此。

而若避免穀物、豆類這些農耕時代之後才演變成的「主食」,選擇肉魚蛋、塊根蔬菜或水果這些原始的「主食」,我們是否有可能獲得一些不一樣的改變?

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①短期研究:

一項持續14天的研究將原始飲食(不吃穀物和豆類,以肉、魚、蛋或植物根莖為主食的飲食)與「美國糖尿病協會(ADA)」 推薦的飲食(低鹽低脂、吃全穀物和豆類的飲食)進行對照;結果發現,對於糖尿病患者,短期的原始飲食對血糖和血脂的控制就明顯優於主流的推薦。[2]

一項14天的研究將原始飲食和「荷蘭衛生協會」的飲食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原始飲食對血脂的改善效果更佳。[3]

而對於健康人群,3周的原始飲食就能夠改善他們的體脂率、腰圍以及血壓的水平。[4]

②中期研究:

一項持續12周的研究發現,對於糖尿病患者,原始飲食比地中海飲食對血糖的控制更佳。[5]

在時長3個月的研究中,原始飲食依然完勝膳食指南推薦的糖尿病飲食。[6]

而對於血脂異常人群,在時長4個月的研究中發現,原始飲食對糾正血脂異常仍然更加有效。[7]

③長期研究:

一項長達兩年的針對絕經後肥胖女性的跟蹤調查表明,不吃穀物和豆類的原始飲食者比按照北歐膳食指南的飲食者能更有效地控制體脂、體重和腰圍,並且原始飲食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也更為健康。[8]

……

從這些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對許多人而言,最好的飲食可能並不是以穀物為主食的。

不過,我並非認為一種飲食會適合所有人;但如果我們能夠跳出「穀物才是主食」的「思維定勢」,包容而全面地認識「主食」,我們也許能發現更大的世界,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主食」。

四、更重要的「主食」

主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獲取能量是為了生存和成長。

而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真正的成長早已不再局限於身體。而我們也應該跳出對「主食」理解的思維定勢,從而拓展我們的「主食」邊界。

凱文·凱利說:

未來會是一個生物和機器聯姻的時代。

當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的時候,作為人的我們需要學習它們的成長方式以適應這個新的變革。

電力之於機器,就如「碳水、蛋白質、脂肪」之於人類,這是它們「生存」所需的「主食」。

數據之於機器,就如「思想、知識、經驗」之於人類,這是它們獲得認知成長的「主食」——也是更重要的「主食」。

這些「主食」曾讓它們打敗人類中最傑出的棋手,讓它們能夠診斷世界上最複雜的疾病……

而就在此時此刻,無數的機器正在「攝食」著大量的數據;這些來自數據的能量,讓它們在各個方面都獲得突飛猛進的成長。

而作為人類的我們若要跟得上這個節奏,從而順利地完成機器與人的聯姻,唯一的方法就是攝入大量的「精神主食」。

就像高爾基在100多年前說過的那樣:

我躺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躺在麵包上。

這意味著不斷接收新的思想,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吸取先進經驗;這些思想、知識和經驗會是新一代人類「精神成長」和「認知升級」的必需主食。

至於那些思想不進步、知識不更新、經驗不迭代,生活在自己的思維定勢中,遇到和自己的習慣不一樣的人就開始指指點點,碰到不吃米面的人就開始驚呼「居然不吃主食」的人,我是否可以對他們說:

你才不吃「主食」,你們全家都不吃「主食」。

木森說

思維定勢讓許多人認為「自己吃的才是主食」。

而北方人習以為常的麵食,實際上僅有短短2000年的歷史,在人類150萬年的歷程上不值得一提。

事實上,主食並不是某一種特定的食物;它不一定是米面,不一定是穀物,它是人們依據環境和自身條件所作出的選擇。

了解了這點,我們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往後走,主食也不能再只是看得見的「食物」。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精神主食」——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會是新一代人類成長升級的必需。

經常看到有人說「不吃主食會變笨」。從這個意義上看,確實如此……

-END-

參考文獻:

[1]Flad, R., Shuicheng, L., Xiaohong, W., & Zhijun, Z. (2010). Early wheat in China: Results from new studies at Donghuishan in the Hexi Corridor. The Holocene, 20(6), 955-965.

[2]Masharani, U., Sherchan, P., Schloetter, M., Stratford, S., Xiao, A., Sebastian, A., … & Frassetto, L. (2015). Metabolic and physiologic effects from consuming a hunter-gatherer (Paleolithic)-type diet in type 2 diabet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9(8), 944-948.

[3]Boers, I., Muskiet, F. A., Berkelaar, E., Schut, E., Penders, R., Hoenderdos, K., … & Jong, M. C. (2014). Favourable effects of consuming a Palaeolithic-type diet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study. 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13(1), 160.

[4]?sterdahl, M., Kocturk, T., Koochek, A., & W?ndell, P. E. (2008). Effects of a short-term intervention with a paleolithic diet in healthy volunteer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2(5), 682-685.

[5]Lindeberg, S., J?nsson, T., Granfeldt, Y., Borgstrand, E., Soffman, J., Sj?str?m, K., & Ahrén, B. (2007). A Palaeolithic diet improves glucose tolerance more than a Mediterranean-like diet in individuals with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Diabetologia, 50(9), 1795-1807.

[6]J?nsson, T., Granfeldt, Y., Ahrén, B., Branell, U. C., P?lsson, G., Hansson, A., … & Lindeberg, S. (2009). Beneficial effects of a Paleolithic diet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pilot study.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8(1), 35.

[7]Pastore, R. L., Brooks, J. T., & Carbone, J. W. (2015). Paleolithic nutrition improves plasma lipid concentrations of hypercholesterolemic adult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raditional heart-healthy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Nutrition Research, 35(6), 474-479.

[8]Mellberg, C., Sandberg, S., Ryberg, M., Eriksson, M., Brage, S., Larsson, C., … & Lindahl, B. (2014). Long-term effects of a Palaeolithic-type diet in ob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a 2-year randomized trial.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8(3), 350-357

專欄目錄:

無麩質飲食2.0-專欄目錄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哪裡以煎餅(山東型)為食?
如何在家做出像樣的麻醬糖餅?
用魔芋當主食,會瘦嗎?長期吃會有什麼影響?

TAG:主食 | 面食 | 思维定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