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內容與總結- 從麻省理工到藝術史

首先要跟大家道個歉,上一周非常的忙,為了復活節假期,deadline 全部趕在了復活節周末之前T^T,這是要在復活節之前先把人逼死然後再過節一起複活的節奏嗎?

扯遠啦,今天整理一下上一期Live的內容。

上期 Live的主題是轉行,我分享了自己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工程師衝殺到了藝術圈裡的經歷。 在 Live 中我們討論了如下幾個問題:

* 是什麼讓我下定決心要轉行?我是如何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行業的?n

在轉行之前我也曾順著正確的道路走了很久,在對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有隱約的抗拒之後,更多的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尋找。但是,由於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所以我決定先做對的事情。然後一步步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去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前提和根本是對自己的了解也就是知道什麼能讓自己快樂,我認為這才是轉行或者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對我來說,下決心轉行是知道自己是那種認為這輩子如果不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枉活一生的這種人的時候,【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自然是緊急且重要的了。

在意識到重要性之後,下面就是【找】這件事嘍。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之上,其實並不是向外尋找,而是向內,去感受自己做不同事情時候的感受。所以【找】並不是坐在電腦前空想,而是真正去做,去嘗試,在每一次嘗試之後,修正自己的標準。

nn對於我自己來說,熱愛藝術,熱愛旅行,喜歡讀書寫作做研究,那麼有什麼能讓我把這些事情集中起來的事情呢?我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間隔年 Gap Year。 我自己做過詳細的Gap Year 的旅行計劃,但發現間隔年對我來說缺乏「有意義」這個關鍵因素,也並沒有真正解決我的困惑,只是把問題推遲到旅行回來之後。所以 Gap Year 被否決。這個表面上失敗的嘗試其實非常有意義,因為它讓我對自己的了解增進了一層,而新發現的「有意義」這個因素則被我加到了其後的嘗試中,那麼我在尋找下一個選項的時候就多加了一個條件。

Gap year 設想流產了之後,自然開始嘗試下一個事情。在加上【有意義】這個條件之後,於是我開始和一個做世界遺產保護的 NGO 的負責人聊,決定藉助他們在全球很多國家的遺產保護項目,看看我能做什麼,當然順便去過這些個偏遠的自己一般不會去到的國家,於是我開始研究這個 NGO 在全球的項目,開始學習遺產保護領域的內容,並起草我自己的項目書,試圖找到既能為這個 NGO 服務,又能達到我環球旅行的目的的項目。利用下班時間讀書看文獻,寫策劃,並請內部人士提意見進行改進,大概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最後這個企劃由於 NGO 內部結構調整,資金有限,沒有被採納,但是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嘗試。這條路行不通,那麼再試試下一條。而在我做這些嘗試的時候,我還是全職的交通諮詢師,一邊工作(雖然不開心)並且為轉行積累資本,(也就是攢錢 XD),一邊尋找。n

雖然表面上看來是「一言不合,辭了工作去學藝術史」,但實際情況是,在一言不合,和辭了工作去學藝術史這兩件事情的中間,有很多大的小的成功和失敗的(失敗的更多一些)的嘗試。這也就引入我們下一個問題, 為了轉行做藝術史,我做了哪些努力?

* 為了轉行做藝術史,我做了哪些努力?

在轉行這件事情是,要不要拿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當飯碗,要不要職業化,還是當成愛好就好。對於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第一看你有多喜歡這件事情,第二也是更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你願為這件事情付出多大的成本,這裡所說的成本包括時間和金錢成本,而時間成本可能更重要一些。

在真正覺得轉行做藝術史之前,我得知道自己有多喜歡,得多了解一下這個全新的學科和行業,我之前 Coursera 和 edx 上面選修過藝術史相關的課程,非常喜歡,但是覺得還不夠深入。於是我就去周圍大學選修了一門藝術史的課程,在一臉的陶醉上完的整個課程後,我覺得就是它了!所以在真正做出轉行決定之前,對藝術史這個學科有了深入的了解,並了解了自己對它的喜歡程度,這算是真正下手轉行之前的努力吧。

在 Live 中,我有細緻的探討我做的一些準備,這裡總結一下:n

  1. 對目標行業有深入了解(選修了一門正式的藝術史課程)
  2. 向業內人士尋求建議 (給教授發郵件)
  3. 自主學習業內內容(讀文獻、寫 writing sample)
  4. 了解行業具體項目情況(尋找目標學校,收集信息)
  5. 按照對方要求準備材料(申請學校的準備)
  6. 聽從業內人士建議,提前學習重要的技能(文獻閱讀,德語學習)

* 轉行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需要做哪些準備?

我個人認為轉行最重要的問題是了解自己和認清自己,轉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畢竟大家都是理性人,一言不合就轉行這種事情肯定不會做,但同時,轉行不是逃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實並不是詩和遠方,也不是對於當下生活的逃避。對於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拿自己喜歡的事情當飯碗的時候,即使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低谷。為自己的選擇咬牙走到底的時刻,可能是轉行或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最難的時候,也是在初期做決定的時候,最不容易被考慮到的因素。所以,在做出轉行決定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就,第一看你有多喜歡這件事情,第二也是更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你願為這件事情付出多大的努力,能承受多大的挫折。如果這兩點想清楚了,那麼就放心大膽的做出決定吧!n

需要做出的準備,我在上面那個問題中總結出了6點,我認為還是比較具有普遍意義的。而其中我認為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業內人士尋求幫助,因為也許業內人士一句話,可能要比自己去讀10本書聽10堂課都管用。

--

在前面關於轉行本身我自己的經歷和總結之後,下面進入和藝術、藝術史相關的問題。n

* 藝術史究竟是做什麼的?和學藝術有什麼區別?

關於藝術史究竟是做什麼的,大家可以去回顧一下我之前寫過一篇專欄文章,這裡就不再耽誤大家時間重複文章中提到的例子了。藝術史在搞什麼?從 AWW 的書包到 ALBA 的拇指

Live 中我們討論了學藝術史和學藝術的區別。n

在我上面提到的那篇專欄文章之後,有知友@尼姑思凡 留言中的一個比喻我非常喜歡,她說,如果把藝術品比作核桃,包著的是歷史即胡桃仁,你們這些「學究」就是胡桃夾子。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好,而且我想再延伸一下,用於藝術史和藝術的區別,那就是如果藝術品是胡桃,而藝術史學究是胡桃夾子的話,那麼沒有人會把胡桃樹和胡桃夾子混為一談。而胡桃樹就是藝術家,是藝術的創作者,結核桃的,而藝術史是研究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也就是胡桃夾子,它的目的是最終品嘗已經和世界分享美味的核桃肉。

* 在沒有任何藝術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可以在歐洲大學申請讀藝術史嗎?

當然可以,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 藝術史這個專業雖然還是看背景的,但是要寬鬆一些,不過自己補課是必不可少的。在沒有藝術專業基礎的情況下,如果想申請歐美大學的話,兩點需要做到,

1)講清楚為什麼想讀藝術史

2)根據你的非藝術專業找到自己獨特的亮點

我覺得有了這兩點,申請歐美的藝術史專業的成功率應該是非常高的,因為這讓對方學校對你產生了興趣,而這才是最重要的。

* 被歐洲大學藝術史專業錄取的要求有哪些?應注意哪些方面?

通常歐洲大學會要求藝術史、歷史、考古或者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但是,就像我上一個問題中說的那樣,這些不絕對,如果你能讓對方對你產生興趣,那麼這些先修課程先修學位都是浮雲。

我想強調一點就是英語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認為大家申請歐美學校肯定不只是為了進去,還想做好,對吧?那麼在藝術史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在所有的人文學科中,基本是靠英文讀、寫吃飯的。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不僅是英語好,德語、法語也好,拉丁語還會一點,那就完美了。當然這不是錄取要求啦。但是,在學習中,大量的讀和寫是少不了的,如果運氣好,是英文文獻,運氣不好,那麼什麼語言都有可能。因為藝術史這個專業文獻的翻譯率還是挺低的,尤其是在做深入研究之後。所以,英文聽說讀寫都過關,不僅僅是錄取的要求,也是能否在這個領域做好的關鍵。

* 如何選擇學校?歐洲和美國的項目有什麼區別?

選擇學校在我之前的轉行經歷中有提到,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能給你你想要的東西的學校。比如說,如果你想做中國藝術史,那麼這個學校完全沒有研究中國藝術的老師,或者這個老師和你的研究興趣不太一致,那麼這個學校根本不用申,因為去了也會很痛苦。所以選擇學校的方式是:n

  • 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可以比較廣,比如中世紀藝術)
  • 找到有研究這個方向的老師
  • 看一下這個學校的項目和課程安排
  • 和感興趣的老師聊一下,看看 TA 能不能教你你想學到的東西
  • 如果情投意合就申請吧!

至於歐洲和美國學校的區別,我覺得還是挺大的。歐洲很多碩士項目是1年,研究型碩士2年,美國一般碩士都是2年。論課程壓力來說比較相似,都是蠻緊張的。當然,學費有差別,這個可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藝術史這樣的學科在未來的預期回報可能還是比較低的,對於高昂學費來說,還是要慎重考慮,人文學科的獎學金也是非常有限的。n

更大的區別可能在於方向,我覺得現代藝術的中心,包括教育中心,無疑是在美國,這也就意味著當代現代藝術項目,美國有著前沿優勢。而傳統的藝術,古典藝術,文藝復興之類的,在美國一般被通稱為歐洲藝術,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弱勢。這個在歐洲就非常不一樣。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中國藝術在美國被分在東亞藝術裡面,也算是比較弱勢,但是一般牛校都會有一個或者兩個做東亞藝術的老師。n

* 讀藝術史辛苦嗎?尤其對中國學生來說,最難的是什麼?

讀藝術史辛苦嗎?簡單來說,辛苦,想要做好尤其辛苦。但是無論哪個行業,如果想做好都是辛苦的呀,關鍵在於自己的感覺。

我覺得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最困難的可能是語言。就我前面在申請歐洲大學的問題中提到的,英語的重要性。就我現在的體會,現在的閱讀量、寫作的量和質量來看,如果讓剛去美國的我來做的話,我當時的英文水平肯定難以勝任。所以,如果有出國讀藝術史、讀任何人文學科的打算的話,學好英文絕對是提升出國後生活水平的不二法寶。n

但是英文好還只是個基本要求,也就是說如果達不到就基本過不下去的這種基本要求。下一步的要求就是學習目標語言。這個可能在古典藝術和東亞、拉美藝術中通用,對於現當代藝術研究可能不太重要。對於非現當代歐美藝術來說,德語,法語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重要的文獻都是這兩種語言寫作的,大多是沒有英文翻譯的。然後在此基礎上,古典藝術和中世紀藝術的話希臘語、拉丁語是必須的,文藝復興藝術,得懂義大利語,我在做的荷蘭藝術,看不懂荷蘭語就別想好好做研究。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畢竟研究需要的話讀得懂就可以了,語言學習中讀可能是最簡單的。聽要難一點,說和寫這種輸出型的就肯定難了。n

所以我覺得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尤其是從未接受過大量的英文讀寫訓練的在校生或者畢業生來說,英文可能是第一道難關,在此之上就是其他語言了。n

以上是我在 Live 中分享的主要內容。

Q&A: 在問答環節有很多人問到了藝術史的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這裡我不得不來潑一桶冷水,因為藝術史就和其他研究類專業一樣(即使是策展也是以研究為主)是比較清貧的。當然,有人說畫廊和藝行,那些動輒千萬級的藝術品交易,那不是真金白銀嗎?比如在歐洲藝博會的那些數不過來的零的藝術品交易(見:歐洲藝博會回顧)。嗯,交易量的確異常客觀,但是而這些畫廊和藝行的經理人看似及其光鮮靚麗的。不過真實情況@天下一叔的專欄中有著非常好的總結,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去看一下:

從藝術圈利潤率說起:你以為的周扒皮,其實是楊白勞 - 知乎專欄

運營一家頂級畫廊要花多少錢? - 知乎專欄

還有一個被漏答的問題,在這裡補上:

@酥油茶 問:「想從工程師轉行到藝術類,如何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得到良好的培訓呢?本科大學不好,怎樣去國外的大學深造藝術?國內與國外的藝術培養哪個更好?」

答: 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需要充分利用下班時間和周末來「補課」。如果有線下資源最好,比如去周圍大學旁聽課程,如果沒有條件的話,那麼就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網上有很多公開課資源,如何利用和把握就比較看個人了。這也就回到了最開始說的,搞清楚到底有多喜歡這個行業。

本科大學不好這個影響我覺得並不是很大,關鍵是要讓對方對你產生興趣。你問的去「國外大學深造藝術」我的理解是去學「藝術創作」(不知道對不對),藝術創作的話,那麼功底就比較重要了,你可以運用下班時間去學習和練習基本功,在申請國外學校的時候,一個漂亮的作品集比本科學校要亮眼的多。對於轉行來說,我覺得國外學校可能對於不同背景的兼容性更強一些,這個國內院校可能做不到。當然,我個人是做藝術史研究的,對於藝術創作類的項目的了解有限,這裡僅是一家之言。

============================

本期 Live 回顧:如何轉行:從麻省理工到藝術史

上期知乎 Live: 佛羅倫薩,尋訪藝術之旅


推薦閱讀:

TAG:艺术 | 职业选择 | 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