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龍根之劍——二戰德國大口徑列車炮
【有那麼點長】
一戰時期的德國列車炮
早在一戰爆發前,克虜伯公司就提出過幾種不同口徑的列車炮計劃,但由於此時德軍炮兵的興趣都在各種野戰炮身上,因此這些鐵道炮計劃並沒有付諸實施。而一戰爆發後,同陣地對面的法軍一樣,德軍很快也發現了大口徑機動火炮的壓倒性優勢,因此克虜伯的鐵道炮方案很快得到軍方青睞,並且很快製造了第一門樣炮,這個代號「塞繆爾」的鐵道炮結構非常簡單,就是把170毫米牽引火炮搬上平板車底盤,甚至連牽引炮架上的輪子都沒有拆去;這個十分簡陋的列車炮作為德軍列車炮的試水之作並沒投入量產,僅僅製造了一台以做技術參考
此後克虜伯公司很快根據這個樣品進行改良,專門設計了搭載於列車底盤,整合液壓駐退系統的重型炮架,並推出了210毫米「彼得·阿爾伯特」列車炮。在前線的實際作戰中,「彼得·阿爾伯特」作為支援重炮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但是也暴露出射界過小的問題,要想炮擊不同方向的目標非常困難。於是克虜伯再次改進了列車底盤,為其增加了轉檯,使得列車可以在很小的一段弧形鐵軌上實現360°全向射擊,並且進一步增大口口徑至280毫米,這型經過改進列車炮被稱為「布魯諾」列車炮。但是這些280毫米列車炮並沒有參與西線殘酷的塹壕戰,而是被部署在比利時海岸作為岸防火力。
要論一戰中德軍使用過的鐵道炮,就不得不提到家喻戶曉的「威廉大炮」。這門由210毫米艦炮炮管與380毫米艦炮炮管拼接的怪獸,身管長度達到了36米,而為了讓火炮在大仰角射擊保證炮管時不被自身重力折斷,克虜伯的工程師們給這門大炮安裝了類似鋼索弔橋原理的支架。這個射程達到驚人的120千米的怪獸堪稱是火炮史上的奇蹟,在秘密生產了7門之後,1918年3月23日,有3門「威廉大炮」被調往前線直接炮轟法國首都巴黎,在進行了5個月的炮擊後,這三門德意志怪獸除了給巴黎市造成了近千人的傷亡外,同時也深深震懾了法國人,巴黎市民一度認為德軍已經開始進攻首都而人心惶惶。此戰後,這型列車炮也獲得了「巴黎大炮」的外號。
此外克虜伯還利用拜恩級戰列艦主炮改造了380毫米的「瑪斯」列車炮,這門一戰中德軍投入使用的最大口徑的列車炮曾用來炮擊法軍要塞
一戰後早期德國列車炮
眾所周知,二戰中德國在1940年法國戰役之後擁有了全球規模最大、活躍度最高的炮兵部隊。而德國作為一戰中首先開發並裝備鐵道炮的國家,其對鐵道炮積累的實戰經驗也促使德國成為了一戰結束後繼續發展鐵道炮的少數國家之一。在一戰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月里,協約國盟軍俘獲了一些德國鐵道炮,他們將這些龐然大物移除並拆解以做技術評估。在停戰協議簽署後,協約國佔領軍監控委員會提出要將德軍剩餘的72門鐵道炮全部拆解;但是最後英國仍然在法國的強烈反對下,單方面允許德軍保留了24門鐵道炮用作海岸防衛使用,這一時期的德軍鐵道炮被稱為快速裝填長射程火炮(Schnelladekanone L?nge 縮寫為SKL)。
而另一方面,德國自己則偷偷摸摸地保留了大批火炮配件。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內部也愈發不滿於一戰後保留的區區24門鐵道炮;開發新型列車炮的呼聲日益高漲。於是德軍便將這些SKL(快速裝填長射程火炮)火炮重新更名為「鐵道炮」(Kanone Eisenbahn,縮寫為K(E))。並將其作為新的火炮系列進行開發
1933年隨著納粹黨獨攬德國大權,與其關聯的軍事重建也得以施展。一項有關於重建鐵道炮部隊的緊急計劃被提上議程。這項計劃包括對24門存留的鐵道炮進行現代化改造;同時通過現有的一戰後遺留下來的其他各型火炮和之前偷藏起來的火炮配件、備用艦炮和新生產的零件組裝8門新的鐵道炮,並且籌備設計建造新一代鐵道炮的計劃。整備計劃中那8門組裝鐵道炮主要由新創立的陸軍軍械部(Heeres Waffenamt,縮寫為HWA)負責;該計劃的第一個產物便是使用海軍艦炮炮管組裝的150毫米列車炮,這種高機動性的列車炮早期是使用庫存海軍炮管製造,後期使用了格奈森瑙號戰列艦的單裝150毫米副炮,並且把半開放式炮盾也搬上了平板車。
運輸狀態的203毫米列車炮
但是由於150毫米艦炮的性能實在是過於平庸,德軍又利用一戰庫存的「德意志」級使用的170毫米艦炮改造了6門170毫米列車炮;1936年又使用布呂歇爾號巡洋艦剩下的SK C/34型203毫米艦炮改裝了8門203毫米列車炮。但是這些直接利用海軍艦炮改造的列車炮性能都談不上優秀,而且二戰後期很多這種艦炮改造產物又被海軍納入自己的體系內充當岸防火力,進一步限制了這些列車炮的使用。
使用SK C/34型380毫米艦炮改造的格奈森瑙號鐵道炮
海軍改造的4種列車炮,從上到下依次為使用一戰剩餘150毫米炮管改造的列車炮,使用格奈森瑙號戰列艦副炮塔改造列車炮,使用德意志級剩餘炮管改造的列車炮,使用布呂歇爾號巡洋艦剩餘炮管改造的列車炮。2門德軍部署於瑟堡的,用于海岸防禦的203毫米列車炮,由於1944年盟軍空襲強度增加,這些鐵道炮也成為了盟軍的重點空襲對象,照片中的這個鐵道炮陣地就剛剛被盟軍的B-26轟炸機光顧過,照片近處這門列車炮編號為919177,稍遠一點的地方還能看到一門同型號的列車炮。
二戰前夕德國開發的列車炮
在撕毀《凡爾賽條約》後,位於埃森的克虜伯工廠隨即開始著手研發一型210毫米口徑代號為K12的鐵道炮。事實上K12就是一戰時期由德國開發的傳奇性火炮——巴黎大炮的複製品;K12這個名稱代表該炮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120公里。K12列車炮的158倍口徑炮管跟它的原型巴黎大炮一樣都超乎常理的長,以至於炮身前部同樣需要加裝補強支架,但同時K12也使用了許多新的技術,比如克虜伯的新型駐退器保障了火炮在射擊時后座距離保持在安全範圍內,不至於讓炮膛后座時頂到地面;而特殊設計的花鍵炮彈(K12的炮膛內加工的膛線與普通火炮不同,其炮膛內只開了8道螺旋凹槽,而相對的炮彈上則加了8條凸出的螺旋紋,以此讓炮彈旋轉)則減少了炮彈對炮膛的磨損;此外K12還裝備了次口徑彈藥,這讓其最大射程又提高了20千米。
該炮的生產原型,K12V型,於1936年進行了首次射擊測試。,為了使火炮能夠在高海拔地進行運輸,運輸火炮的列車經過了特殊改造,來為火炮底部騰出更多空間。1938年,改良過的K12N型鐵道炮投入生產。該火炮隨後曾用於對加萊市以及南英格蘭的炮擊。而其中一次炮擊,一枚炮彈在飛行了88公里後,落在了肯特郡雷納母附近。
儘管K12型列車炮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成就,但該炮的實際作用並不大,加上只有2門的產量,用一些炮兵指揮官的話來說:「K12隻不過是個小玩具罷了。」
1935年後,德軍的快速擴軍使得部隊對於鐵道炮的需求急劇增加,但此時克虜伯的新型鐵道炮才剛剛走上作圖台,因此克虜伯為了能短期內儘快形成戰力,再一次將目光投在一戰時期設計的「布魯諾」型列車炮上,儘管一戰時期這型列車炮由於部署問題,沒能取得什麼輝煌的戰績,但不能否認的是其在設計方面確實是比較成功的一型列車炮。克虜伯首先仍然遵循了廢物利用的原則,使用庫存的老式240毫米L/35艦炮炮管改造了「特奧多·布魯諾」型列車炮,同時採用了大量的減重設計,使得全炮的重量減低至95噸,但是由於老式艦炮的性能所限,「特奧多·布魯諾」型鐵道炮初速僅有675米/秒,射程僅為20千米。而軍方也因為這近乎「砸自己腳」的射程並沒有對這款鐵道炮提起太多興趣,截至1937年,全部生產的7門「特奧多·布魯諾」鐵道炮中有至少3門被出口至比利時。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比利時投降後這些「特奧多布魯諾」鐵道炮又被德軍繳獲並裝備到德軍序列中,除去一開始就裝備該型鐵道炮的664鐵道炮並連之外,674、721、722鐵道炮兵連也先後裝備了這些繳獲自比利時的鐵道炮。而這四隻部隊也成為二戰德軍中僅有的幾支裝備「特奧多·布魯諾」鐵道炮的部隊。
由於240毫米炮的性能實在令人不滿,克虜伯將口徑再一次放回了280毫米。考慮到原版的布魯諾鐵道炮性能也十分優秀,40倍口徑的身管賦予了炮彈820米/秒的初速和近30千米的射程,因此克虜伯先行製造了8門被稱為「庫爾茨·布魯諾」的280毫米L/40鐵道炮裝備德軍690、694、695、696鐵道炮兵連以解燃眉之急。
暫時緩解了德軍的裝備短缺之後,克虜伯公司開始針對布魯諾鐵道炮進行技術升級,根據陸軍的射擊測試以及指標需求,克虜伯首先給布魯諾換裝了45倍口徑的加長身管,其餘設計保持不變,這個修改型被稱為「遠程布魯諾」型鐵道炮。但是這樣僅僅使得射程從原來的30千米增加到36.1千米,提升並不明顯,陸軍也不滿意這種微小的性能提升。於是克虜伯再一次修改了炮管設計,換裝了42倍口徑、增大葯室並且增厚炮管壁的重型炮管,通過增加發射葯重量來提高射程,這個修改被克虜伯稱為「重型布魯諾」鐵道炮,這一次克虜伯成功的將初速提高到了860米/秒;射程也隨之提高到37.8千米,同時對炮架和底盤等部位進行減重,使得全炮重量降低至118噸。而這一次的修改終於滿足了陸軍的需求,隨後簽訂了量產合同;計劃將其作為制式列車炮列裝德軍。
不過克虜伯卻不滿足於重型布魯諾的性能,1938年,克虜伯再一次重新設計了布魯諾鐵道炮,由此誕生了布魯諾鐵道炮的終極修改型號——新布魯諾型鐵道炮。克虜伯再一次大幅度延長了炮管倍徑,從42倍口徑延長至58倍口徑,同時延長了葯室,增加了炮架仰角,這一系列改進使得火炮初速達到了955米/秒,射程增加到47千米,性能已經有些接近後來的K5型列車炮,另外由於炮管被大幅度延長,克虜伯也為新布魯諾安裝了炮管矯正支架,因此從外形上看,新布魯諾列車炮也很像K5型列車炮
儘管克虜伯在布魯諾型鐵道炮上下了很大功夫進行升級改進,但是很快隨著K5型鐵道炮完成開發,基於一戰老舊設計改造的布魯諾系列鐵道炮很快失寵。截至1942年最後一門「新布魯諾」鐵道炮完成裝配,布魯諾系列鐵道炮的生產正式划上句號,自1936年開始,280毫米口徑的布魯諾型鐵道炮一共生產了27門,其中包括8門庫爾茨·布魯諾鐵道炮,13門重型布魯諾鐵道炮,3門遠程布魯諾鐵道炮和3門新布魯諾鐵道炮;成為了二戰德國總產量最大的大口徑鐵道炮。
布魯諾系列鐵道炮,從上到下依次為,240毫米「特奧多·布魯諾」,280毫米「庫爾茨·布魯諾」
使用280毫米42倍口徑炮管的「重型布魯諾」,使用280毫米45倍口徑炮管的「遠程布魯諾」以及使用280毫米54倍口徑炮管的「新布魯諾」
二戰中德軍應用最廣,單型號產量最大,同時也是整個鐵道炮兵體系中最重要的新型鐵道炮,則要當屬280毫米口徑的K5(E)型鐵道炮。正如其名,K5型列車炮的有效射程為50公里。該炮於1934年由埃森的克虜伯公司和漢諾威的哈諾瑪格公司合作開展設計工作,第一門樣炮於1937年完成建造。最早計劃批量生產的八門火炮於1940年完工。
K5(E)可謂是二戰德國乃至戰時各國裝備的眾多型號鐵道炮里的佼佼者,76倍口徑的280毫米炮管令其炮口初速可以達到驚人的1120米/秒,通過使用不同標號的裝葯,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62千米,而低號裝葯也能打出59千米的射程。
操作K5E開火的德軍士兵德國陸軍面對如此高性能的遠程火炮自然是興趣濃厚,很快下達了30門的量產訂單。戰時德國共建造了22門K5(E)型鐵道炮(一說為25門),這也使得該炮成為單型號里生產數量最多的鐵道炮。德軍官兵對這型火炮的喜愛也是溢於言表,操作這些長管怪獸的鐵道炮兵們還給K5(E)型火炮起了個外號叫「苗條的貝莎」(schlanke Bertha)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軍曾計劃利用兩輛虎王底盤改造的運載車來把這個218噸重的大傢伙改造成自行火炮,但這項計劃只存在於圖紙上,從未付諸實施。
德軍超重型列車炮
德國人在二戰前的擴軍計劃時期籌備建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投入實戰的體積最大的鐵道炮。1935年,為針對法軍基本完工的馬奇諾防線,OKH向克虜伯公司下發了重型列車炮的開發指標。其中陸軍指出新型鐵道炮最大射程不低於35-45千米,並且特別指出新型鐵道炮要能擊穿7000毫米厚的混凝土或者10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板。面對如此苛刻的性能要求,任何一種現有火炮甚至克虜伯剛剛開發的16寸戰列艦主炮都已經不能滿足陸軍的指標,克虜伯很快成立了專門的開發項目組,經過初步評估,克虜伯的火炮工程師們暫時確定了700、800、1000毫米三種尺寸作為新的超重型鐵道炮的口徑;但是這個討論結果卻被陸軍武器局否定,陸軍認為這種口徑的火炮造價將異常昂貴,同時也難以在戰場部署,因此火炮開發工作陷入了僵局。1936年,希特勒在參觀視察埃森市的克虜伯工廠時,看到了這個800毫米鐵道怪物的草圖。對重型武器一向興趣濃厚的希特勒當即被這個看起來十分異想天開的方案吸引,並授權克虜伯繼續開發這種巨炮。1937年,一個總重近1400噸(實際為1350噸)的方案連同圖紙一併被提交給陸軍武器局進行「審批」(名義上是審批,實際僅僅是進行備案走形式,畢竟這是希特勒親自授權的項目,單憑陸軍武器局是不敢隨便砍掉的。),隨後巨炮就進入了試製階段。
但如此巨大火炮系統單單是圖紙繪製就已經十分困難,實際製造過程中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首先是那根40.6倍口徑、長32.48米的炮管,要在這麼長的炮管里加工出96條膛線,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儘管克虜伯在設計時為了降低加工難度,採用了兩段式炮管的設計,但是廢品率還是高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地步,直到1941年夏季,克虜伯才交付了2根成品炮管。此外還因為巨炮自重已經完全超出了鐵路運輸所能承受的極限,在多方努力後只能放棄在運輸狀態時保持火炮完整狀態的美好願望,在運輸時將火炮拆分打包至7節火車車廂運輸。此時的生產進度已經完全落後於當初制定的1940年初完成第一門鐵道炮並用於進攻馬奇諾防線的計劃,而1941年完成第二門巨炮的計劃更是無從談起。另一方面,1940年5月,在德國傘兵和陸軍的穿插包圍之下,僅僅用了一個月便攻破了馬奇諾防線。這樣看起來,似乎繼續開發超重型列車炮已經失去了意義,但希特勒任然執意命令要完成這門令他魂牽夢繞的怪獸。
1941年末,第一門巨炮終於完成了裝配工作,並於11月25日進行了測試,第一門巨炮被克虜伯項目組負責人埃里希米勒博士以自己妻子的名字命名為「多拉」,而1942年完成的第二門炮則冠以當時克虜伯公司老闆「古斯塔夫」的名字。此外克虜伯還擬定了一個多拉三號炮計劃,將身管倍徑增加到52倍口徑,配用新設計的長桿尾翼穩定增程彈以大幅度提高射程,克虜伯給這個型號命名為「重型古斯塔夫」,但是這門炮在測試中發生炸膛導致炮管完全損壞,之後由於1944年盟軍空襲而一直沒能修復,後續的開發計劃也就此擱淺。
1942年3月19日,希特勒於當天在呂根瓦爾德舉行的新裝備展示會上,視察了包括多拉鐵道炮、費迪南德坦克殲擊車在內的多種新型重武器,並且觀看了當天下午舉行的多拉鐵道炮的實彈射擊表演,會上多拉發射的一枚高爆彈打出了47.22千米的記錄,令希特勒相當滿意,當即決定將多拉劃歸南方集團軍群,由古德里安指揮。但是耗費了如此多的人力財力設計出的鐵道炮,在實戰中卻沒能取得任何有戰略價值的成就,在克里米亞半島參與炮擊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以及鎮壓華沙起義的作戰經歷成了多拉僅存的能夠確定的參戰記錄;而古斯塔夫則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戰鬥。這兩門造價相當於50輛虎式坦克的巨炮用幾乎可以說是對浪費資源一詞最好的解釋,其自身的尷尬表現也宣告了鐵道炮時代的黃昏,隨後德軍發展的早期彈道導彈則徹底把這些過時的鐵路怪獸掃進了垃圾堆。
除去這些耳熟能詳的德國鐵道巨獸,克虜伯還生產過一些鮮為人知的大口徑鐵道炮。根據1932年德國軍火巨頭克虜伯和萊茵金屬達成的協議,海軍裝備的200毫米以上的火炮均由克虜伯負責設計和生產,其中自然就包括了著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採用的SK C/34型380毫米主炮和後來H級戰列艦採用的406毫米主炮。但是由於海軍造艦計劃的一再拖延甚至取消,克虜伯已經完成生產的大口徑戰列艦主炮成了無人認領的堆積貨,於是克虜伯乾脆廢物利用,於1942年完成了一門被稱為「齊格弗里德」的SK C/34型380毫米列車炮改造工作並交付海軍使用,克虜伯總共完成了2門380毫米列車炮的改裝。而遭到廢棄的H級戰列艦所剩餘的2門406毫米主炮,克虜伯也進行了相關的鐵道炮改造以適應海軍修建的永備炮台。所有這些列車炮全部被海軍部署在海岸炮塔當作岸防炮使用。
1920年前德軍擁有的列車炮一覽表
德軍列車炮及彈藥生產情況
德軍改造列車炮數量一覽表
德軍大口徑列車炮性能一覽表
實戰中的德軍列車炮
法國戰役
二戰中德軍最初將鐵道炮編成以連為單位的獨立部隊,每連下屬2-4門鐵道炮。後來為方便將鐵道炮部署進大西洋沿岸的海岸防禦中,德軍將這些鐵道炮連在保留原獨立番號的情況下,每2-3個連編成一個鐵道炮兵營,到1940年5月法國戰役爆發時,德軍在編的共有16個鐵道炮連,分別隸屬於9個鐵道炮兵營,另外戰時還出現了2個營臨時編成一個鐵道炮兵團的情況。
以德軍中裝備最廣泛的K5型列車炮連舉例,每個K5型列車炮連下屬3個排,人員編製包括56名軍官和174名士兵和輔助人員在內共230人,,三個排中1排作為全連的輔助單位編有1列機車和31輛汽車,2排和3排則分別裝備1門K5(E)型鐵道炮和20輛汽車,另外連部額外編有27輛汽車。
1940年德軍成立了第一個鐵道炮兵團——第720鐵道炮兵團,下屬2個鐵道炮兵營。最初720團被部署在亞琛地區,在戰役開始階段負責炮擊比利時,另外還有幾個鐵道炮兵連被作為獨立單位部署於薩爾、孚日和阿爾薩斯地區提供火力支援。
法國戰役結束後,德軍將這些法國境內的列車炮部隊全部調往加萊海峽執行對英國沿海目標的炮擊,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此時德軍中還廣泛裝備著基於一戰老炮設計的布魯諾系列鐵道炮,而德軍為了讓這些設計相對過時的鐵道炮能夠更快的完成運輸和部署工作,給這些布魯諾鐵道炮都加裝了新式的列車轉檯,使得這些列車炮能夠在48小時內完成部署。但是很快,德軍在與英軍岸防炮的對射炮擊中發現,英軍的海岸防禦體系十分完善,沿岸的重炮都有著相當堅固的射擊陣地,而自己的鐵道炮卻總是在露天野戰環境下部署簡陋的陣地與對岸的英國人互砸炮彈,暫且不提能對英軍造成多大損失,己方鐵道炮部隊在一開始就處於相對劣勢的狀態,加之英國皇家空軍也經常跨過海峽來遊獵這些身形巨大、目標明顯同時又缺乏防禦的德軍鐵道炮,而且加萊地區又沒有足夠的穿山隧道來保護這些鐵道炮,所以德軍為了降低鐵道炮部隊的損失,設計了一種被成為「大教堂地堡」的混凝土掩體,這種能夠抵禦炸彈直接命中的狹長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地堡可以說是專為列車炮設計的避難所,自佔領法國後,德軍在加萊地區修建了一系列這種工事,使得列車炮部隊擁有了還算可靠的行動基地。
東線戰場
1941年5月,德軍陸軍抽調了所有能夠動用的16個鐵道炮兵連,準備調往東線支援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事實上常規炮兵部隊此時也被大批調往了東線),同時德軍也對現有的鐵道炮部隊進行了新一輪整編,裁掉了1個裝備240毫米舊式鐵道炮的連,並且由於K5型列車炮的投產,德軍又擴充了5個裝備K5型列車炮的鐵道炮兵連,總計在編的獨立鐵道炮兵連增加到20個。
所有被調往東線的20個鐵道炮連中,大部分被編成6個營,每兩個營再編成一個鐵道炮兵團,此外還有幾個鐵道炮連被直接編成了679特種鐵道炮兵團。
這些鐵道炮部隊中有一半直到1944年蘇軍反攻為止一直部署於東線,在包括在列寧格勒南部的沃爾霍夫陣線在內的蘇聯北部陣線上執行炮擊和火力支援任務。但是鐵道炮兵們這些鮮為人知的戰鬥如果與1942年夏天德軍集結9個師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發起的那場堪稱炮兵聚會的攻勢相比,就顯得十分相形見絀了,這場戰役除了常規火炮外,德軍還部署了3門280毫米遠程布魯諾列車炮,2門K5(E)型列車炮,甚至還動用了800毫米的多拉鐵道炮和600毫米的卡爾重型臼炮助陣。
1942年5月,裝備多拉列車炮的第672鐵道炮兵營抵達距離塞瓦斯托波爾北部大約16公里的預備射擊陣地,與之同行的還有1000名來自德國的建築工人、60名鐵路工程師以及1500名徵集來的蘇聯戰俘勞工,此外克虜伯也派遣了技術小組前往此地以協助火炮裝配並收集實戰數據。經過一個月的初期準備,多拉列車炮所需的射擊用鐵軌鋪設完成,1942年6月1日,搭載多拉列車炮零件以及相關設備的多達20節車廂的4輛專列從杜塞爾多夫試驗場開進了克里米亞半島;多拉列車炮在經過5天的裝配和調試工作後完成了作戰準備,6月5日多拉對馬克西姆·高爾基1號炮台、斯大林要塞和推定的蘇軍防線進行了15輪炮擊。但是炮擊結果非常不理想,炮彈落點的平均誤差達到了300米,雖然炮擊導致了幾次看起來很唬人的大爆炸,但是只有一次炮擊被判斷為疑似命中。而對高爾基1號炮台的炮擊,在前線部隊再一次遭到來自該炮台的炮擊後被確定為毫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多拉鐵道炮裝備有2種彈藥,一種是重4.8噸的高爆榴彈,另一種是重達7噸混凝土穿甲彈,儘管炮彈性能非常優秀,靶場測試中被稱為「能夠摧毀任何現有的防禦」,然而多拉的實戰表現則實在令人失望,準頭成為了炮兵們最頭疼的問題。
6月6日,多拉鐵道炮對莫洛托夫要塞進行了7輪射擊,雖然落點的平均誤差距離已經減少到235米,但前線觀察哨所發來的報告依舊判定炮擊是完全無效的,但是當天晚些時候,多拉取得了自己服役生涯中最大的戰果,一發混凝土穿甲彈在砸穿了30米厚的地面後引爆了要塞的彈藥庫,驚天動地的爆炸甚至讓遠在射擊陣地的炮兵都能深信不疑的確定自己命中了目標。此後多拉在6月11日炮擊西伯利亞要塞時命中三發,但6月17日對高爾基炮台的第二次炮擊卻依然沒能命中,最後還是依靠德軍工兵的努力才攻下了這個炮台。
多拉在不到兩周的炮擊行動中,共發射了48發炮彈,但是除了那個彈藥庫外沒能摧毀任何有價值的目標,相比其投射的360噸彈藥,戰果實在是令人失望,而多拉本身也因炮管嚴重磨損而不得不運回工廠更換炮管。但是另一邊,部署於前線的688鐵道炮兵連裝備的3門遠程布魯諾鐵道炮和2門K5(E)型列車炮在戰役中發射了897發炮彈,而這475噸彈藥卻是實實在在支援了步兵進攻的「良心買賣」。之後德軍計劃1942年秋天將多拉運至列寧格勒包外圍炮擊包圍圈內的蘇軍,但是當列車炮在預設陣地完成部署時卻因為蘇軍發起的反擊,又不得不連夜拆除打包運回德國。1943年末,德軍再次計劃請出多拉來炮擊英國南部,但這個計劃依然沒能實現,因為德軍此時已經有了V-2導彈這個更好的選擇,德軍可以不必再冒著被英軍戰鬥機和岸防火炮反擊的危險用火炮襲擊英國本土。而事實也是如此,1942年底,德軍便不在生產多拉使用的800毫米炮彈,說明陸軍此時已經徹底放棄了這個由希特勒的個人愛好催生的怪物。多拉最後一次參戰則是被派往鎮壓華沙起義,但此時再看這門「火炮史上的奇蹟」,卻宛如一隻被人拋棄的怪胎一般,發泄怒火一樣的向華沙傾瀉了自己最後幾發炮彈,但結果依然是除了「讓破敗的城市更破敗」地留下一堆瓦礫之外,什麼作用也沒起到。
地中海前線
1941年10月,考慮到馬爾他對地中海地區交通線以及對軸心國北非前線的海上補給線的威脅,希特勒與義大利最高統帥部聯合制定了佔領馬爾他以緩解軸心國海上補給線壓力的大力神計劃(義大利稱之為C3計劃),並計劃抽調裝備K12列車炮的第701鐵道炮兵連前往西西里南端的帕基諾地區進行至少160輪遠程炮擊,但是這項炮擊計劃也隨著大力神計劃的流產而不了了之。
1943年7月,為了阻擋登陸西西里的盟軍部隊,德軍從加萊地區抽調了3個鐵道炮兵連前往義大利,但是這三支鐵道炮兵部隊於1943年9月抵達義大利時,原計劃需要支援的薩萊諾登陸點的局勢已無力回天,這些姍姍來遲的鐵道炮兵只能跟隨義大利友軍一起後撤。與此同時,德軍在羅馬附近的一個車站內發現了2門法國製造的240毫米列車炮(德軍稱其為K(E)577(f)型鐵道炮),德軍馬上接管了這2門炮並分配給鐵道炮兵連使用,但是這兩門炮由於缺乏零件直到幾個月後才恢復作戰能力。
隨著1944年1月盟軍在安齊奧開展的大規模登陸行動,德軍也開始再一次調度鐵道炮部隊前往戰區進行支援炮擊,但是由於盟軍對鐵路線的重點空襲,直到1月26日,德軍第712鐵道炮兵連才從阿普里利亞北部接近前線。2月5日,隸屬於712鐵道炮兵連綽號「羅伯特」的K5(E)型列車炮在錢皮諾車站內完成了部署工作,並開始向40公里外的盟軍陣地進行炮擊。次日,另一門隸屬於725鐵道炮兵連的綽號「利奧波德」的K5(E)型鐵道炮也在弗拉斯卡蒂西部完成部署開始向盟軍進行炮擊。這兩門K5列車炮在安齊奧前線神出鬼沒的行蹤和連續不斷的炮擊,讓盟軍頗為頭疼,甚至前線的盟軍士兵還給這兩門炮起綽號叫「幻影炮」和「安齊奧安妮」,而725鐵道炮兵連的德軍官兵也十分自豪的給自己的K5(E)型列車炮起名為「安齊奧特快」。盟軍為了消滅這兩門肉中刺一般的鐵道炮甚至不惜出動轟炸機進行圍剿,但德軍也十分狡猾地利用穿山隧道進行掩護,執行炮擊任務時也總是部署在盟軍火力覆蓋範圍的邊緣地帶,此外德軍還利用卡車製造了K5列車炮的假目標以欺瞞盟軍的空中偵查。
截至1944年5月,712和725鐵道炮兵連打光所有彈藥後被迫撤退,在撤退前德軍對這兩門K5型列車炮進行了徹底的破壞以防止被盟軍繳獲。據推測,712和725鐵道炮兵連在2月至5月的襲擾行動中發射了至少800發炮彈,儘管很難說到底給盟軍造成了多少實質性損失,但是K5型列車炮憑藉優秀的性能出色完成了襲擾盟軍陣線的任務,也由此成為日後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大名鼎鼎的安齊奧安妮,作為神出鬼沒於安齊奧前線的2門K5(E)型列車炮之一,在給盟軍不斷製造麻煩的同時也給盟軍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裝備該炮的725鐵道炮兵連打光了炮彈後,在撤退過程中對列車炮進行了破壞以備不測,最後果然被盟軍堵在了奇維塔韋基亞車站裡,這張照片就是1944年6月6日,美軍34師168步兵團俘獲該炮時所拍攝的
西線戰場
在巴巴羅薩行動結束後,被調往東線的部分列車炮連又被調回西線以補充日益擴大的大西洋壁壘,西線的列車炮部隊主要都集中在加萊海峽至比利時沿岸的15軍防區內,這一區域最多曾集結了3個鐵道炮兵團共計11個列車炮連,幾乎佔據了德軍全部鐵道炮兵部隊的一半。自1940年開始至1944年,這些大西洋沿岸的鐵道炮共計對英國沿海目標進行了362輪炮擊,傾瀉了至少864發炮彈,但是由於缺乏準頭和統一火控,這些炮擊幾乎沒能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
1943年,德軍開始計劃針對英國大城市的報復性轟炸,除了準備調用800毫米的多拉和古斯塔夫以外,德軍還開發了一種遠程K5型列車炮,這種超遠程火炮將K5的炮管改為滑膛結構後將口徑擴大至310毫米,並且還專門開發了安裝有穩定尾翼的箭型炮彈,這種被稱為Spreng-granate 4861 PPG的炮彈射程可以達到150千米,但是另一方面由於為了提高射程,炮彈在設計時大幅減輕了重量,彈頭裝葯也只有25千克。德軍最初計劃在報復英國的轟炸中以V1和V2導彈作為轟炸英國大城市主力軍,同時用多拉、遠程K5和K12鐵道炮組成列車炮部隊針對英國重要設施進行精確打擊。但是很快這個不切實際計劃就被德軍放棄,一方面是由於遠程炮擊的精度過於低下,另一方面是除多拉外,其他鐵道炮的遠程炮彈裝葯都不多,與裝葯重達1噸的導彈相比,這種炮擊實在難以取得什麼戰果,於是德軍便將鐵道炮從轟炸英國的計劃中剔除。
1944年夏天,為增加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德軍在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區部署了8個鐵道炮兵連,但D-Day當天這些鐵道炮部隊都沒有位於登陸區域內。事實上德軍在整個夏季也沒有在盟軍進攻地段調用多少鐵道炮部隊,除了駐紮於凱特維爾的裝備K5列車炮的688鐵道炮兵連和駐紮於馬洛奈,同樣裝備K5的765鐵道炮兵連分別於7月和8月被派去阻撓盟軍進攻外,其他鐵道炮部隊幾乎沒有什麼動作。面對盟軍在法國開展的大規模進攻行動,德軍的鐵道炮部隊幾乎可以說是毫無作為。德國人在比斯開灣地區部署的4個鐵道炮兵連,被分散在比亞里茨海岸和吉倫特河口負責防禦工作,但這4個鐵道炮兵連在1944年8月15日盟軍於里維埃拉海岸登陸後沒有進行任何反擊便匆匆撤退回德國境內。此外德軍在羅納河口附近還部署有3個鐵道炮兵連和一個隸屬於海軍的「格奈森瑙」鐵道炮兵連(該連裝備的150毫米列車炮是由格奈森瑙號戰列艦的副炮塔改裝而成的,因此這個連也被稱為「格奈森瑙」連),但是這些部隊也於盟軍登陸後沿羅納河谷後撤。
655鐵道炮兵連裝備的150毫米SK L/40型列車炮,1944年9月初該連在蒙特勒伊被加拿大軍隊俘獲1944年9月,裝備老式240毫米特奧多布魯諾鐵道炮的674鐵道炮兵連和裝備2門K5型列車炮的的640鐵道炮兵連在洛林地區阻滯美軍進攻時被美國炮兵發現了行蹤。10月初,美軍飛機偵查到了這些鐵道炮位於埃貝爾斯維萊的藏身隧道,並於10月8日調來了一門8英寸榴彈炮和一門240毫米「黑龍」榴彈炮對隧道進行了炮擊,德軍隨後倉皇進行還擊,一門K5列車炮在炮戰中被嚴重損壞,不得不撤回德國進行大修,而另一門K5也在之後幾天的空襲中被炸毀。
被美軍繳獲的240毫米「特奧多·布魯諾」鐵道炮1944年下半年可以說是德軍鐵道炮損失最慘重的時期,重型鐵道炮損失達到了21門,其他輕型鐵道炮也損失了58門。而倖存的鐵道炮在德國國內進行修理和整編後,湊出了德國最後的8個鐵道炮兵連。1944年12月,德軍將這8個鐵道炮兵連全部投入了孤注一擲的阿登反擊戰,其中725和780鐵道炮兵連還裝備了次口徑增程彈。而這8個鐵道炮兵連在阿登戰役期間發射的2492發炮彈也成了德軍鐵道炮部隊最後的絕唱。
完結撒負…………呃…………火車輪!
這篇是節選自我今年2月刊登在NAAS上的鐵道炮長篇文章《提爾之劍——二戰各國大口徑鐵道炮》,因為刊登的稿子是修改過的,所以我把無修(誤)的發上來給老爺們瞧瞧,順便還增加了些圖片,,所以肯定不是炒冷飯了嗯!也算是誠意滿滿(個屁)吧!
推薦閱讀:
※二戰這場世紀豪賭,誰是最大的贏家?
※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罪行與日軍對中國的罪行相比,哪一方更加殘忍?動機上哪一方更加低劣?
※美國為什麼不在二戰阻止蘇聯進入亞洲戰場來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
※抗戰時期國軍游擊隊戰績如何?
※為什麼現在德國人不講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