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精製
在購買咖啡豆或者點選咖啡的時候,是不是經常聽到某某某某、日晒或者水洗。這些辭彙,就是咖啡的精製方法啦。
不同的精製方法,對於咖啡的口味也著相當的影響大,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雖然很重要,但是也許許多人都不那麼熟悉的一步,咖啡的精製。
什麼是精製
之前我們已經介紹了,咖啡果實中央有一對橢圓的種子,而種子被外皮、內果皮、果肉覆蓋。咖啡的精製,就是將咖啡果實的外皮和果肉去除,將種子去除的過程。(可以想像成脫衣服,只要衣服裡面的~~)。
精製後的咖啡生豆再經過烘焙,就變成我們平時喝的咖啡啦。一般來說,每5KG咖啡果實可以得到1KG的咖啡生豆。
經過精製後的咖啡,水分被減少到10-13%,可以長期的保存。
精製的方法
日晒(非水洗)|| 水洗 || 半水洗 || 蜜處理 || 蘇門答臘濕刨
1
日晒(非水洗)
其操作方法是在果實採收後,將果實攤放在露天日晒廠,通過陽光的暴晒進行乾燥。為了避免乾燥不平均或者產生髮酵,必須適時攪拌,經過數日等待完成後,再用去殼機去除果皮、果肉等成分。
非水洗的日晒法是非常傳統的精製方式,適合在水源稀少,土地遼闊的產地進行。巴西、衣索比亞、葉門、印度尼西亞等許多地方採取這樣的方式。
雖然有投資少、成本低的優點,但一來比較依賴天氣狀況,二來由於沒有通過設備對咖啡果實進行篩選,相比之下更容易混進良莠不齊的咖啡果實,幾粒雜質較多的咖啡豆就足以影響整個咖啡的口感。
日晒方式的咖啡擁有濃厚的複雜香氣,適合深度烘焙,其口感濃郁,經常會帶有巧克力和焦糖香氣,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心頭好。
2
水洗
水洗式精製法起源於18世紀,在精製開始前,首先會通過水,去除混雜在咖啡果實里的樹枝、樹葉和未成熟的櫻桃果。其次,會將經過初選的咖啡果實的果皮和果肉去除。再次,用發酵槽進行發酵,並去除殘留在果皮上的黏膜,發酵的時間在8-24小時不等。最後再用水進行清洗後乾燥。
由於可以通過每個步驟去除咖啡果實里混雜的雜質與瑕疵豆,因此水洗雖然費時費力,成本較高,但仍被認為是製作高品質咖啡生豆的不二精製方法。
由於經過發酵,因此水洗的咖啡豆口感清新,擁有良好果酸與平衡感。
3
半水洗
屬於水洗式與乾燥式的結果。簡單的說就是用水洗的方法去除雜質和分離果肉,再用果膠刮除機磨掉果膠,最後用日晒法使之乾燥。
由於兼具了日晒與水洗兩方面的特點,因此咖啡的酸度、濃厚度都相當適宜,但是果酸不如水洗明亮,醇厚又不如日晒厚重。
4
蜜處理
雖說叫蜜處理,但並不是使用蜂蜜,而且方法還頗為簡單,就是把咖啡果實的果肉和果皮剝去後,將帶著內果皮的咖啡豆直接乾燥的處理方法。
蜜處理的精製法始於哥斯大黎加,其精製的核心就是內果皮對的處理。內果皮富含糖分與酸味,在日晒的過程中,甜味與酸味會慢慢滲透進咖啡豆里。
在哥斯大黎加,還進一步根據咖啡的顏色,將蜜處理後的咖啡生豆分為黃蜜、紅蜜、黑蜜。黃蜜日照時間最短,一般一周即可完成乾燥。紅蜜則是部分減少光照後進行乾燥,一般2-3周完成乾燥,而黑蜜的咖啡豆是置於陰暗處乾燥,因此乾燥時間最少為兩周。
從黃蜜到黑蜜,內果皮含量逐漸增加(黃25%、紅50%、黑100%),所需的乾燥時間也越長,管理也越苛刻。良好的蜜處理咖啡,甜度與酸味乾淨清爽,擁有強烈的水果風味。
5
蘇門答臘濕刨
這是蘇門答臘島農家的獨特精製方法,在咖啡採摘後,立即用小型去皮機械去除果肉和果皮,然後在塑料盆或者塑料袋裡進行短暫的發酵(12小時以內)後去除大部分果膠。
這時候咖啡農門就帶著濕噠噠的咖啡帶殼豆裝袋,賣給了處理站的收購方。隨後由收購站統一將尚未乾燥的帶殼豆去殼,同時果膠也被一同颳去了,這就是所謂的「濕刨」。
這一步是蘇門答臘濕刨與其他所有精製方法都不同的處理方法,無論是日晒、水洗、蜜處理,都是講帶殼豆晒乾進行的干刨。
由於獨特的處理工藝,蘇門答臘濕刨的咖啡往往會帶著一股泥土氣息和比較薄弱的果酸,有人視之為寶,有人則恨的牙痒痒。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各種精製方法的優缺點吧~
酸度:水洗 > 半水洗 > 蜜處理 > 濕刨 > 日晒
甜度:日晒 > 濕刨 > 蜜處理 > 半水洗 > 水洗
成本:水洗 > 半水洗 > 蜜處理 > 濕刨 > 日晒
文 || 王大喵
編輯 || 小狼
校對 || 小蛋&小虎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推薦閱讀:
※暈車怎麼辦?也許這些小東西可以幫到你
※小龍蝦,搭配什麼樣的葡萄酒才好?
※為什麼放糖能在做菜時補救其他調料不小心放多?
※潮汕牛肉中的吊龍伴、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朥等等都是哪些部位?
※注水肉的五大危害以及如何判別注水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