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蠢,只是只知道一種「正確」

本文首發於本人微信公號「私人勁」:

  有時我們會說:明明知道該怎樣,卻偏偏沒有那麼做。各種糾結,各種解釋,都無法改變做的不一樣這個事實。

  也許是拖延症,也許有很多不得已。可更簡單的解釋是:沒有存貨。

  這個存貨是指,沒有再應變的後招,沒有更打底的邏輯。

  假如順利,一切都好,萬一有萬一呢?

  「最正確」是一種信仰,不容挑戰,不容質疑。它是標尺,是方向。假如方向被推翻,不僅是這一件事不成立,之前的全部努力都失去合理性,甚至合法性,這個痛苦太強烈、太廣泛。所以當我們沒有後手的時候,面對「最正確」的方案,會有一點點怯場,寄希望於不挑戰它,也能解決問題,或者逃避問題,這是為了護衛信仰的本能,是我們不質疑自身的一種發自潛意識裡的生存理性。

  因此,我們會去用實踐檢驗的,通常只會是「第二真理」,成立,固然最好;有疏漏,也有心理準備;就算失敗了,沒關係,是因為我們的救贖還沒有到來,因為我們還有立身之本,我們並非全力以赴了,卻換來一無是處。

  當「第二真理」落空,常見的做法並非是立即實施信仰中的第一真理,而是找尋新的「第二真理」。道理同上。

  還有一種路線是,不斷追尋更深的認識、更本質的解釋,找到比原來信仰的「第一真理」更通解的邏輯,從而把原來的唯一最正確變成新的「第二真理」,就可以去實踐曾經以為的最好的策略,而有可能贏,也不怕輸,舉步無悔,走出自己的設限,兌現過去心中的無限可能。

  然而,要區別的是,並非主張輕易否定自己,那是別有用心者想做到的,俗稱「洗腦」。關鍵詞是「更深的認識、更本質的解釋、更通解的邏輯」。它會讓多數人刺痛,但會讓極少數人戰慄。

原標題:

我們敢用實踐去檢驗的,常只是「第二真理」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事例?
真理及其外包裝
聖經中關於愛的經文你能想到幾個呢?
假如社會與真理方向背道而馳(或者偏離真理的方向),你選擇追求真理,還是放棄真理順應社會?

TAG:真理 | 信仰 | 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