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赴死」的女生能給出什麼積極結論?

兩名初中女生,「相約赴死」,江湖的味道很足,事情發生在廣東一個小山村。按照警察叔叔的調查走訪,現場勘查和屍體檢驗,兩人屬於自縊身亡,而且還有「赴死」的微信聊天記錄,具體深層次的原因還在調查,只是從悲劇的產生邏輯而言,有點怪誕。

少女自殺的事件,在環境相對異化的時代,已經並不顯得有什麼突兀。精神層面的扭曲自然會迎來身體髮膚的葬送,這種關聯上的邏輯,想必與年齡沒什麼太大原因。只要打破人們正常的承受範疇和理解能力,悲劇總會不期而遇,何況如今的孩子們,接受的信息紛雜,承受的壓力也繁重,時間一久,不出事兒也難。

不過,就事論事。或許從這樣的「悲劇」中也能窺探出一些積極的結論和現實的問題。多數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多時候難以統一,這種怪誕下的邏輯,總是讓人們很煎熬,只有在教訓面前,才會有所徹悟。面對家庭教育的扭曲,是時候有所改觀,不然悲劇停不下來。

孩子的成長過程,本來不應該一帆風順。然而,目前的家庭教育邏輯,就是創造溫室。這樣的過程中,成長起來就會一路順暢,成長不起來,就會形成「玻璃心」,一旦遇到挫折坎坷,就會碎成一地。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一家老小都圍著孩子轉。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人生成長,這些都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走入學校,走入社會依然會以自我為中心。遇到不快難免會走入歧途。

這些孩子,即便煩透家人關注,認為自己是被愛的枷鎖捆綁。但是,卻又離不開這種呵護,只要自己想要幫助,就隨時覺得家人要出現。在這種環境里成長出來的孩子,無論身體怎麼高大,心理卻總都是那麼弱小。這使得孩子在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里不堪一擊。他們缺乏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責任的承擔能力,毅力不夠,耐力不夠,膽小又敏感。

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是父輩努力的結果,孩子只是生活的享受者。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坐享其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們盡一切力量為孩子謀劃著,更有心急者抱著孩子走孩子的人生路,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些彎路,少跌跤,走得平坦順心。

殊不知,這種思路培養出來的孩子嘴高腳虛,眼瞎心盲,走路不穩,時常歪斜,一丟手就摔跤。不管男女孩兒都弱不禁風,很「沒頭腦」,經不起一點「不高興」。上輔導班,是為和別人比。出去旅遊,也是為孩子見識不比人少。這種心態教育出來的孩子,要面子,不要尊嚴,要學習生活表現形式上風光,而顧不上學習生活的內容充實愉悅。思想上容易走極端,情緒上喜怒無常,而且壞情緒時常發泄給家人。為了將來活得比人好,卻落得現在活得不是人,也許這一個跟頭栽進去,永遠不如人。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過早教會孩子識字,並努力培養出孩子閱讀的愛好,孩子大量讀書,坐看影視,從這些文化載體的信息里,看到了社會人事的憂患惡疾,在沒有經歷根本還不理解的人生時光里,學會了多思多慮、多愁善感,隨著文字信息的描述,走入既定的情景,給自己找來一堆不良思緒,玩憂傷,擺深沉,裝幼稚,擼浪漫,出現一系列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及行為問題,不堪承受,又痛苦不堪。

這種打破人生正常秩序的方式,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形成正確的三觀,只會讓孩子陷入「怪圈」。講真,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孩子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的生存能力。孩子長大後,自然擔當起自己的生老病死,自己成家立業,在同類中圈點出自己的一席之地,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享受人生的旅途。除卻這些,硬要過度參與孩子的人生,結局往往會生成悲劇,留下遺憾。

原創文章,謝絕無署名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少年白发 | 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