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厭惡平庸的自己吧,那又有什麼用呢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確定好位置,我是絕對不會這般活著的——奈良美智

打著「能力不足」的旗號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世上最大的自欺欺人。

你不熬夜,不喝碳酸飲料,不作第一個發言,也不會在街道上大笑出聲來。你注重穀物果蔬,注重低脂高蛋白,每天睡八小時,早起只喝郊區農田的鮮奶。

你和朋友看完展,在裝修冷淡但人潮洶湧的餐廳吃飯,陽光灑進來,二十七八歲,你說,必須要讓生活健康起來。

我們都喜歡計劃和控制自己的生活,而控制的標準與規則,常常由能力範圍和主流價值決定。

很長時間了,每到一個節點,就會有一個聲音出現,告訴你該幹什麼,去往何方。我們對「答案」的需求與日俱增——但並非為了自我實現和做自己,我們需要答案,僅僅是因為它可控、安全。

但安全不會為生活帶來變數。

鮑勃迪倫說,人很少做他們相信是對的事,他們做比較方便的事,然後後悔。

什麼東西最方便?可控範圍內的遊戲、現成的規則和普遍接受的「好」。

這個世界上有一套看似行之有效的規則,無論能力大小,都能在其中找到對應的篇章。大多數人畏懼未知,害怕沒有章法,對於慣性和可控制的生活抱有依賴。

小時候爸媽說應該學鋼琴,你聽了;上了初中,爸媽說為了學習停了吧,你也點頭了。你從小成績拔尖,最後進了最高學府,長輩說當下會計吃香,你從善如流。你可能還會讀研,和身邊的高材生一樣,考慮年薪和移民。

你的心中還有很多畫面在發生,你羨慕別人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你連去觸碰那些畫面、探探虛實的勇氣都還沒攢夠。捨不得放下現有生活,其中最依賴的是它帶來的慣性與沒有起伏的帶寬。時光淡淡而去,你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你當然有能力,有天賦,你也為之付出努力。但為什麼仍然覺得自己平庸?也許存在一些問題,是高材生、留學生、高新這些標籤帶來的成就感所無法抵消的。

與其說平庸是一種結果,不如說平庸是一種狀態。它與能力無關,而與自我實現、突破自我的桎梏有關。

平庸是一種甘於現狀、不假思索地擁抱規則,以此免去衝突、碰撞,因而逐漸變得無聊的狀態。

要給平庸的地方打個洞,留出餘地,故事才有生長的空間。你要拆掉密不透風的堡壘,讓外面的車馬進來,給預期之外的可能性以空間,你的人生,才有可能發生意料之外的轉變。

有些人主動或被動地把自己扔到無法掌控的環境里,逼自己與平庸對抗。

《爆裂鼓手(Whiplash)》中的弗萊徹(Fletcher)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專門摧毀平庸的人。學生安德魯(Andrew)原先或許沉浸在自滿里。他到理想中的音樂學院學鼓,和在電影院工作的女孩兒眉目傳情,遇見弗萊徹時,他以為自己的人生會更順風順水。

和別的「魔鬼教官」一樣,弗萊徹用自身的敏感和鞭策,推動學生不斷往前走。面對他,學生想要享受到可控人生帶來的安全和舒服,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安德魯只能瘋狂地練習。他告訴他的小女朋友,他再也無法專心和她談戀愛了。就連在開車前往演奏會的路上發生了車禍,他的第一反應也是帶著血跑到現場完成表演。

一路被虐過來,幾乎沒有一刻是舒服的,但是安德魯最終用一場天啟般的演奏,讓弗萊徹無話可說。

你的相機有幾種模式,最簡單的一種叫自動檔。它會根據場景的變化調整設置,確保照出來的大多數相片,亮度和色彩都大致相當。單反開始盛行後,直至現在,市面上流行著無數的「教程」,從擺姿到機位,再到後期調色。

順著這些教程往下走,你最後會發現,照片質量雖然在一開始稍有提升,但相應地,它變得一點都不特別。甚至你還會常常在網路上,看到你拍的照片的姊妹版。

為什麼?因為這些教程提供了無數條規則,把每一種讓相片可能會變得好玩的可能性都封死了。你得到的,是一個平庸的結果。

生活也是這樣。你順著這些規則走,路途的風景可控,人生大概不會有很大的挫折,計劃與旅遊指南幫你避開了意外。但是——

你大概也沒有辦法擁有,挑戰和突破自我時,從身體裂縫裡露出的那些光彩了。這個世界上,「正確」與「錯誤」遮住了太多的可能性。

直到最後你會發現,建了一座堡壘躲避戰火,最後還是要拆掉它,去和外面未知的世界說說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撰稿:木羊

Lens招聘實習生,詳情請戳我

Lens的讀物

在京東、亞馬遜、噹噹、天貓、淘寶、機場中信書店

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

更多內容和購買地址請見:購買鏈接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微信公眾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

TAG:平庸 | 规则 | 可能性 |